- 年份
- 2024(11010)
- 2023(15622)
- 2022(13089)
- 2021(12573)
- 2020(10534)
- 2019(24565)
- 2018(24020)
- 2017(44713)
- 2016(24300)
- 2015(27937)
- 2014(27606)
- 2013(27401)
- 2012(25511)
- 2011(22946)
- 2010(22764)
- 2009(21205)
- 2008(21106)
- 2007(18578)
- 2006(15825)
- 2005(14421)
- 学科
- 济(104671)
- 经济(104560)
- 管理(68135)
- 业(65953)
- 企(52158)
- 企业(52158)
- 方法(50997)
- 数学(45626)
- 数学方法(45029)
- 中国(30716)
- 农(28172)
- 财(26665)
- 贸(21787)
- 贸易(21778)
- 易(21281)
- 业经(21154)
- 学(20527)
- 农业(18855)
- 制(18819)
- 地方(17503)
- 务(16144)
- 财务(16092)
- 财务管理(16046)
- 银(15799)
- 银行(15764)
- 融(15495)
- 金融(15492)
- 企业财务(15198)
- 行(15076)
- 和(14851)
- 机构
- 大学(351988)
- 学院(347552)
- 济(151147)
- 经济(148404)
- 管理(133713)
- 研究(121283)
- 理学(115583)
- 理学院(114305)
- 管理学(112189)
- 管理学院(111541)
- 中国(93301)
- 京(74894)
- 科学(73241)
- 财(67884)
- 所(60974)
- 农(58714)
- 中心(56390)
- 研究所(55544)
- 财经(54473)
- 业大(51610)
- 江(50358)
- 经(49819)
- 经济学(48173)
- 北京(47325)
- 农业(46265)
- 范(44574)
- 师范(44097)
- 院(43560)
- 经济学院(43519)
- 财经大学(40679)
- 基金
- 项目(235272)
- 科学(185823)
- 基金(174518)
- 研究(167996)
- 家(153556)
- 国家(152377)
- 科学基金(130480)
- 社会(109208)
- 社会科(103704)
- 社会科学(103677)
- 基金项目(90904)
- 省(88049)
- 自然(84446)
- 自然科(82613)
- 自然科学(82587)
- 自然科学基金(81164)
- 教育(77479)
- 划(75811)
- 资助(73058)
- 编号(66065)
- 成果(53559)
- 部(53440)
- 重点(53044)
- 发(49582)
- 创(48336)
- 国家社会(47212)
- 教育部(46003)
- 科研(45952)
- 创新(45384)
- 课题(44669)
- 期刊
- 济(157378)
- 经济(157378)
- 研究(100845)
- 中国(69388)
- 学报(57353)
- 财(53231)
- 农(52323)
- 科学(51915)
- 管理(48879)
- 大学(43866)
- 学学(40936)
- 农业(36041)
- 教育(33754)
- 技术(31104)
- 融(30368)
- 金融(30368)
- 财经(27129)
- 经济研究(26759)
- 经(23502)
- 业经(23274)
- 问题(20936)
- 业(20779)
- 贸(20248)
- 统计(19825)
- 图书(18193)
- 国际(17996)
- 技术经济(17917)
- 世界(17663)
- 策(17238)
- 版(17108)
共检索到519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基于中国2001—2014年分省份数据,本文对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创新"促进效应"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法,本文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进而以各省份最低工资水平为工具变量考察了劳动力工资上涨与TFP及各组分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2001—2014年期间我国TFP年均增长2.09%,支撑TFP增长的首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然后是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减速是近年我国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第二,总体来看劳动力工资上涨对我国TFP影响并不显著。从TFP组成来看,劳动力工资上涨显著促进了我国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增长,但对技术进步影响并不显著,对规模效率增长则表现为显著负影响。组分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工资上涨对TFP增长的影响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垂直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基于中国2001—2014年分省份数据,本文对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创新"促进效应"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法,本文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进而以各省份最低工资水平为工具变量考察了劳动力工资上涨与TFP及各组分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2001—2014年期间我国TFP年均增长2.09%,支撑TFP增长的首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然后是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减速是近年我国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第二,总体来看劳动力工资上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丁小浩
在中国特定的文化以及制度环境中,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所反映的教育与收入的关系究竟来自社会对教育的信号作用的认同,还是代表了教育确实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贡献?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和筛选功能究竟是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教育的生产性功能与信息性功能是否会有变化?变化的趋势又如何?本文通过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教育收益率进行对比,评估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的生产促进和筛选作用。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时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验证教育的信息性功能与生产性功能变化的趋势,并从侧面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
人力资本理论 筛选理 劳动力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清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高投资率带动了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的不断减少,劳动力供给增长开始跟不上高投资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工资加速上涨、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不断降低的挑战。文章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资上涨对劳动力供给的拉力是递减的,而对劳动力需求的抑制作用却是递增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的工资上涨效应在递增,而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在递减,因此城市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此外,工资上涨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继续实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不是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工资上涨 增长方式 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晶亮 冯帅章
贸易开放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经济后果是非常复杂的,而收入不平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现有关于贸易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文献大多着眼于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或技能工资差距,而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关注则不多。文章利用1992-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不同部门、不同技能水平的城镇劳动者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贸易开放对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分技能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无显著影响,主要是拉大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3)贸易开放是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结构来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因此,从保护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安伟 刘玉博
利用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资和劳动力对中国OFDI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存在区域差异,导致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对OFDI影响不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直接改变了要素结构而对OFDI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工资水平变动对OFDI产生了间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工资上涨促进了OFDI,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与OFDI负相关;劳动力数量增长的直接效应是抑制了中国的OFDI,但其间接效应对OFDI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力 OFDI 要素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安伟 刘玉博
利用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资和劳动力对中国OFDI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存在区域差异,导致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对OFDI影响不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直接改变了要素结构而对OFDI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工资水平变动对OFDI产生了间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工资上涨促进了OFDI,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与OFDI负相关;劳动力数量增长的直接效应是抑制了中国的OFDI,但其间接效应对OFDI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工资 劳动力 OFDI 要素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新宇 蔡佳怡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强劳动力流动与谈判力量来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效应较大。因此,应不断夯实劳动力流动基础、激发劳动力流动活力、拓展劳动力流动空间,弥补数字鸿沟,激发数字经济红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市场分割 数字经济 数字鸿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桂民 綦建红 鞠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力外移的浪潮不断高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外移的数量同样迅猛增加,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日趋彰显。本文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利用1984—2004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劳动力外移和对外贸易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力外移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原因视不同的产业分别呈替代和互补关系,从而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文杰
本文基于全球垂直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将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这一制度特征纳入到全球化与工资不平等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形式国际外包对1995-2011年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以及行业内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化和国际外包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重组和市场竞争等效应改善了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状况,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的劳动力进入扭曲程度分别从1995年的25.21%和65.27%下降至2011年的15.37%和37.27%。并且,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形式的国际外包对我国不同行业的技能工资差距具有差异性影响:高技术外包对我国竞争性行业技能工资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已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文献大多建立在双边框架内,从空间效应角度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空间视角和"第三方效应"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对FDI集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由于FDI产业集聚和本地市场效应形成的累积循环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马太效应"。"第三方效应"在时空上均显著存在,但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略有差异。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可通过具有"适度梯度"的引资政策、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大推动战略"等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两极分化的局面,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俊 李之民 周曦冉
从结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福利4个方面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直接融资的发展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分项指标来看,直接融资在改善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优于间接融资,但间接融资在提升经济增长福利方面的作用更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经济波动。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冰 郑建锋 邱志萍
该文首先将环境政策工具分为直接管制型、市场型和非正式型三种,将环境污染分为工业废气污染、废水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等三类。然后利用2001-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分别不同地区的层面,分析各种类型的环境政策工具对于抑制不同类别环境污染所起作用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对各种类别的污染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直接管制型环境政策工具只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有抑制作用,非正式型环境政策工具只对工业废气污染有抑制作用。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直接管制型环境政策工具抑制"三废"污染的作用不明显,市场型与非正式型环境政策工具可以较好地抑制"三废"污染;在中部地区,市场型环...
关键词:
环境政策工具 环境质量改善 环境污染治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夏成孝 徐晓丽
利用滤波技术提供的处理数据的优点,建立波动与增长计量经济学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并运用现代流行的图形分析和矩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和验证,认为在1979年以前,波动对增长有负的溢出效应;1979年~1990年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过渡期,在这段时间内各地区的波动与增长关系先后发生改变;1990年以后,波动对增长具有正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滤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秉镰 朱俊丰
降低市场分割有利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发挥我国大国市场的规模效应。基于198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市场分割有U型影响,且处在[0.843,0.995]区间时影响最小;缩小技术差距以及提高技术溢出水平有利于降低区域间市场分割;政府主要通过非经济手段来干预市场分割,且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影响;地方政府需要注重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降低区域间市场分割;事件冲击短期内会影响市场分割。文章提出政策启示,强调加快中西部落后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实现"内外开放联动",进一步完善区域间协同创新机制,打破地方政府间相互竞争态势,构建并完善地方政府间协同合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业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检验
土地经营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劳动力市场分割、金融一体化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基于省际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检验
城镇化、公共支出与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对外开放与劳动分配比例: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
劳动力迁徙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分化
集聚类型、劳动力市场特征与工资—生产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