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4)
2023(4988)
2022(4168)
2021(3854)
2020(3285)
2019(7815)
2018(7717)
2017(15352)
2016(8246)
2015(9307)
2014(9059)
2013(8763)
2012(7652)
2011(6840)
2010(7161)
2009(6443)
2008(6162)
2007(5414)
2006(4641)
2005(3991)
作者
(22561)
(18979)
(18904)
(18116)
(12014)
(8973)
(8403)
(7444)
(7110)
(6788)
(6434)
(6426)
(6104)
(5921)
(5835)
(5780)
(5711)
(5561)
(5418)
(5298)
(4696)
(4652)
(4547)
(4349)
(4329)
(4195)
(4146)
(4017)
(3806)
(3655)
学科
(36985)
经济(36954)
(23177)
管理(22607)
方法(21451)
数学(19958)
数学方法(19478)
(18004)
企业(18004)
中国(10063)
(9641)
业经(7022)
农业(6959)
(6885)
理论(6738)
(6215)
贸易(6211)
(6048)
(5694)
地方(5592)
(5557)
劳动(5540)
技术(5483)
环境(5068)
(4714)
(4671)
教学(4333)
(4234)
(4126)
银行(4124)
机构
学院(115913)
大学(114078)
(49565)
经济(48714)
管理(47405)
理学(42151)
理学院(41758)
管理学(40641)
管理学院(40447)
研究(34341)
中国(25032)
(22740)
科学(21233)
(20493)
财经(17314)
业大(17293)
(17104)
(16703)
经济学(16169)
(16156)
(15868)
中心(15790)
研究所(15411)
经济学院(14717)
北京(13907)
(13778)
师范(13629)
农业(13415)
财经大学(13129)
经济管理(12922)
基金
项目(83019)
科学(66673)
基金(61652)
研究(58486)
(53830)
国家(53453)
科学基金(47157)
社会(38383)
社会科(36636)
社会科学(36627)
(33064)
基金项目(32021)
自然(31420)
自然科(30837)
自然科学(30833)
自然科学基金(30271)
教育(28657)
(27612)
资助(26645)
编号(23092)
重点(18711)
(18281)
(17801)
(17246)
成果(17027)
创新(16584)
国家社会(16279)
教育部(16116)
课题(15979)
科研(15906)
期刊
(47010)
经济(47010)
研究(29834)
中国(21749)
管理(17654)
学报(16595)
科学(16250)
(15130)
(14766)
大学(13112)
学学(12521)
技术(12446)
教育(12364)
农业(10495)
统计(8817)
经济研究(8663)
财经(8450)
(8061)
业经(8030)
(7791)
金融(7791)
(7330)
决策(7229)
技术经济(6650)
问题(6092)
(6054)
商业(5773)
科技(5347)
资源(5280)
(4771)
共检索到156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润东  
本文以时间标准界定的失业率概念为基础,建立了劳动力失业效应分解模型,证明了失业的总效应包括时间效应和频率效应两个组成部分。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在劳动力异质条件下,根据普通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特征,论述了二者在失业时间效应与频率效应变化方向与程度上的差异,并结合国际经验予以必要验证。模型的结论在于提出对现行失业率计算方法的质疑,并主张从失业的社会成本角度理解失业现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佛关  周冠郴  
本文通过岭估计法分析劳动力各大效应的产出弹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得出相关结果。此外,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还发现,教育效应、非农业配置以及非公有经济就业与人均产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管晓明  杨金亮  
劳动力技能的高低是影响其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劳动力技能角度对劳动力进行分组,推导出决定不同类别劳动力份额的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因素,并将基尼系数用上述诸因素来表示,便得到基尼系数因素分解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城镇劳动力收入差距进行因素分析,结论认为不同技能劳动力份额及工资差异与基尼系数正相关,失业救济金等转移支付和人均收入水平与基尼系数负相关。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楚亮  李实  
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初次就业搜寻时间对随后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失业与收入)具有一定的影响。初次就业搜寻时间越来越长;本人的人力资本特征、是否高考以及父母身份对于初次就业搜寻时间都有显著的影响。尽管初次就业搜寻时间延长将导致就业者接受不稳定的就业机会,对工资收入也在较长时期中具有负效应,但其再就业概率在上升,失业持续时间有所缩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艳芳  
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创造了"就业奇迹",在我国失业率严峻的情况下,探索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的具体实践经验,构建一条中国特色的灵活保障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选取欧盟13个国家(丹麦、荷兰、瑞典、芬兰、英国、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奥地利、德国、比利时)2001-2008年共1248个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欧盟灵活保障模式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对就业保护政策的严厉程度、平均总失业保险替代率、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支出占GDP比例、工会密度、劳动税收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每个方面具体对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官胜  
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能否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度量方法构建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当劳动力市场刚性存在差异时贸易增长对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能加速产业间劳动力转移;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则会阻碍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由此得出结论,欲使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必须先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进行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刚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荣涛  李泽臣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因此,我国的"增长型失业"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必须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片面理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中国经济转轨中劳动力流动模型李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是按照两个改革战略向前推进的,一是在传统的计划体制部门中逐步地引入市场机制,使其逐渐地转化为市场引导型的经济部门,这一战略的主要表现是在转变国有企业运行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彬彬  林滨  冯博  史清华  
本文基于19952013年中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的村级数据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劳动力流入对农村民事纠纷、违反治安条例及刑事案件有着正向显著性影响;相对内陆地区,劳动力流动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贫困发生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闲置及基层村干部数量对农村社会治安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对流入劳动力的监管,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减少农村贫困群体,对维持农村秩序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志平  
关于劳动力资源利用的三个模型庞志平计划经济机制是同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在劳动力利用方面不存在市场经济中那种厂商经济原则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矛盾,因而不存在劳力利用的市场失败问题,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特别规则,它吸收劳动力的无限能力,将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越兰  罗瑞强  
通过建立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求职者的受教育行为。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不同求职者能力类型之间相差越小,高潜质求职者越倾向选择比完全信息均衡条件下更高的教育水平。结果导致了市场上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过度教育的趋向。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增加专用性投资,实行培训生制度,改变求职方向等一系列措施来改进市场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白云涛  甘小文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部门(农村部门、城镇一般性就业部门、城镇正式就业部门)一般化模仿者动态预测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稳定状态和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稳定状态下农村就业比例在30%左右;基期数据中江西省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最终稳定状态下城镇部门就业比例越大,农村部门就业比例越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过程渐进稳定收敛到均衡点;转移过程的长期趋势与学习障碍无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嗣胜  姚先国  
菲尔普斯最早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中的统计性歧视模型,埃格勒和克恩后来从风险回避角度建立了一个不同的模型。本文认为这两个模型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并试图重新构建模型,给出统计性歧视的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清强  张开华  
对经典托达罗与"推—拉"人口转移理论进行了拓展分析,通过定位"政策"因素为调节变量,提出政策调节模型;根据1993—2014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调节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