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1)
- 2023(11091)
- 2022(9848)
- 2021(9272)
- 2020(7757)
- 2019(18069)
- 2018(17948)
- 2017(34529)
- 2016(18933)
- 2015(21257)
- 2014(21117)
- 2013(20906)
- 2012(18962)
- 2011(16940)
- 2010(16736)
- 2009(15175)
- 2008(14505)
- 2007(12452)
- 2006(10708)
- 2005(9214)
- 学科
- 济(72959)
- 经济(72875)
- 管理(52934)
- 业(51671)
- 企(41736)
- 企业(41736)
- 方法(36750)
- 数学(31992)
- 数学方法(31654)
- 农(20844)
- 中国(20626)
- 财(16856)
- 学(16354)
- 业经(16322)
- 农业(14672)
- 地方(14352)
- 理论(12938)
- 贸(12486)
- 贸易(12481)
- 易(12083)
- 和(11705)
- 技术(11703)
- 环境(11496)
- 制(11264)
- 务(11111)
- 财务(11050)
- 财务管理(11033)
- 教育(10593)
- 企业财务(10486)
- 划(10294)
- 机构
- 大学(266717)
- 学院(263620)
- 管理(109518)
- 济(102502)
- 经济(100295)
- 理学(96529)
- 理学院(95462)
- 管理学(93759)
- 管理学院(93287)
- 研究(85503)
- 中国(60987)
- 京(56557)
- 科学(54970)
- 财(43751)
- 农(43116)
- 所(42378)
- 业大(42201)
- 研究所(39144)
- 中心(38296)
- 财经(36479)
- 江(36415)
- 范(35641)
- 北京(35466)
- 师范(35314)
- 农业(33895)
- 经(33326)
- 院(31141)
- 经济学(29889)
- 州(29621)
- 师范大学(28816)
- 基金
- 项目(189636)
- 科学(149798)
- 基金(138459)
- 研究(137624)
- 家(120706)
- 国家(119688)
- 科学基金(103510)
- 社会(86090)
- 社会科(81543)
- 社会科学(81520)
- 基金项目(74769)
- 省(73742)
- 自然(68853)
- 自然科(67274)
- 自然科学(67258)
- 自然科学基金(66063)
- 教育(63696)
- 划(62527)
- 资助(56768)
- 编号(56476)
- 成果(44957)
- 重点(41876)
- 部(41734)
- 发(39501)
- 创(39468)
- 课题(38137)
- 创新(36608)
- 科研(36476)
- 教育部(35850)
- 大学(35700)
- 期刊
- 济(105562)
- 经济(105562)
- 研究(73995)
- 中国(48331)
- 学报(43193)
- 科学(39783)
- 管理(38300)
- 农(38236)
- 大学(32757)
- 教育(31090)
- 财(31018)
- 学学(30587)
- 农业(27057)
- 技术(22504)
- 融(17540)
- 金融(17540)
- 业经(17503)
- 财经(16937)
- 经济研究(16376)
- 图书(15104)
- 经(14353)
- 问题(13786)
- 业(13527)
- 科技(13502)
- 理论(13419)
- 技术经济(12755)
- 实践(12450)
- 践(12450)
- 资源(12370)
- 版(12086)
共检索到366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江滨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促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更为频繁,并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格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不断增多,流动"双向化"趋势日趋明显。本文从劳动力回流理论、回流动因、回流者的就业行为与影响机制入手,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回流理论中,主张成功/失败的经济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分析范式开始受到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回流决策不仅受外出者自身经济因素所驱使,而是在社会联系、地方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回流劳动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失败者",他们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更强的就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等活动,促进了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家乡经济多元化。但由于制度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中国国内劳动力回流的动因与就业行为具有自身特点。最后,从回流理论、回流的空间效应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回流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林 周裕祺 李冬花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与经济过程,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流动,乡村旅游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黟县7个旅游乡村为例,从个体微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乡村旅游地回流劳动力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特征来看,乡村旅游地劳动力回流的区域性特征显著,村域、镇域等小尺度地区是劳动力回流的主要空间节点,回流后劳动力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多集中在村域和镇域尺度,职住分离现象不显著。(2)从职业转变来看,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相关性并不显著,回流前多从事建筑业、加工制造业等劳动技能单一、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回流后多集中于住宿餐饮业和零售业等准入门槛低、投入产出小的行业。(3)从影响因素来看,乡村旅游地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旅游从业人数等人力资本要素,从政从商的亲友数等社会资本要素以及景区距离、就业机会等外部环境要素对回流劳动者是否从事旅游就业影响显著。通过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地劳动力回流的底层逻辑,对比分析中西方城镇化模式,认为中国城镇化是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为促进人口的稳定回流,满足农村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
关键词:
外出劳动力 回流迁移 回流效应 迁移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外出劳动力 回流迁移 回流效应 迁移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晓巍 林坚
以地点作为界定回流劳动力的指标,文章运用事件史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因素。其中,着重探讨了在从事非农职业过程中的积累(包括资金和社会资本)对回流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受到婚姻状况、入伍经历、地区和职业经历的影响。对于职业经历来说,有农民工经历和有"其他"职业经历的人员更偏向回流,而有个体工商劳动者和农村智力劳动者经历的人员回流的概率较小。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职业经历 事件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子玉 肖静
劳动力回流即劳动力先流出后流入,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文章以工业为例,选择2005—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数据,以剔除跨行业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与人口数之比的年增长值衡量工业劳动力流动,基于流出、流入两类数据,运用以揭示资本、劳动替代动态变化的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面板数据对工业劳动力回流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吸纳工业劳动力回流。但同等情况下,工业劳动力更倾向于流入东部沿海地区。而部分地区工业比重较低,无法吸纳新增劳动力就业;或过分倚重重化工业,未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或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导致劳动力流入其他行业、地区。加之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持续吸纳劳动力流入,此类地区工业劳动力仍持续外流。准确把握工业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回流机制是增加产业政策设计针对性、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与效率的前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益 周勇 卢顺霞 陈义华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因素的分析,探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并根据重庆市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以家庭为分析单位,利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及利农政策对回流发生的影响大小。最后,提出现阶段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坤
本文从对徐州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出发,分析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偏好问题和劳动力回流现象特点,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对政府尤其是苏北地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管理与决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
苏北 农村劳动力 就业偏好 回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江滨 李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从农村向城镇的人口流动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正逐渐从单向转变为城乡双向流动的格局,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本文运用广东省西部山区云浮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Logistic非农就业决策模型,探讨劳动力回流对于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的回流的确促进了农村非农就业的发展,对于那些2000年以后回流、在外务工时间较长、变换工作次数较多的具有丰富外出工作经历的回流者尤其如此。这些劳动力在外务工过程中,实现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其回流后对农村非农经济的参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康姣姣 闫周府 吴方卫
农村劳动力回流趋势增强,不可避免对农地流转产生影响。文章在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与农地转出关系,并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特征变化和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受非农就业不稳定的推力作用和与家人团聚的拉力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出劳动力选择回流,西部外出劳动力回流率最高,达到47.2%。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普遍高于非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回流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的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促进效应,而兼业和务农的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抑制效应,这意味着回流农村劳动力并非一定会选择农业生产,也可能选择在更小的地理半径内从事非农就业,并且长期外出从事技术工的经历进一步增强了劳动力回流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虽然回流劳动力更倾向非农就业,但回流劳动力规模的扩大,使得兼业和纯务农的比例增加,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呈增强趋势。研究还发现,个人特征、家庭因素、社会网络也是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和农地转出的重要因素,基层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非农就业的政策合力上存在部分抵消,对农地转出产生了抑制作用。文章为农地流转进程缓慢提供了新的解释,推进农地流转需要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新变化,同时兼顾各层级政策目标的衔接性。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回流 就业选择 农地流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樊敏杰 张祎萌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选取自评健康作为健康水平的衡量指标,利用4个嵌套的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健康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行为决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进一步验证了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中“三文鱼偏误效应”的存在。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健康水平越低,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倾向越高;健康水平能够通过影响受访者的劳动竞争力而对回流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健康水平能够通过改变受访者的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会对回流决策产生间接影响;分性别来看,健康水平对女性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这表明健康水平会制约劳动力的迁移输出,长期来看不利于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因此,可以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医疗保险异地报销适用性以及加强公共卫生财政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等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而降低劳动者的健康风险,提升其健康人力资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心蕊 孙九霞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章结合乡村地区旅游发展,探讨农村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与代际差异,并应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在发展了旅游产业的乡村社区,外出劳动力的家庭禀赋越好,越倾向于回流迁移;外出劳动力在外收入越高,越不倾向于发生回流迁移。不同代际劳动力在回流迁移的影响机制上存在差异,第一代农村劳动力主要受个体特征、家庭结构等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而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受到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旅游与代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相比较于第一代农村劳动力,若家乡发展了旅游业,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发生回流迁移。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乡村旅游 回流意愿 代际转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巍 刘智超
针对我国新时期省际经济严重分化的现状,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从劳动力回流机制、回流框架下的资本要素投入机制、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维度下的经济趋同机制三个方面分时段、分区域探究了工业劳动力回流能否推动工业经济省际趋同与工业劳动力回流对经济省际趋同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显著加速了资本要素投入。相对于流出省份,资本要素更倾向于投入回流省份。相较于流出省份总产出、人均产出增速显著放缓、甚至总量萎缩,劳动力回流及其改变的资本要素投入显著扭转了工业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下滑趋势。虽然存在要素边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经济趋同 要素供给 要素配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不仅对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优化。文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回流、再外出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13和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反复流动的现象,外出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收入,回流的原因主要为照顾老人及子女等非经济因素,流出地与流入地在政治、社会及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回到流出地的劳动力心理成本不降反增而再外出,再外出的原因还与农业经营收入的相对低稳定性有关。厘清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再外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保持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劳动力外出 劳动力回流 再外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淑娟 马瑜
基于2012年对山西已回流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当前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就业状况、再外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力回流的原因中,经济原因仍居首要地位,但家庭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已回流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六成以上回流劳动力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回流后的收入整体低于回流前的收入;近半数已回流劳动力对于未来持观望态度,对于是否再次外出意愿不明朗。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就业状况 再外出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