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0)
2023(3515)
2022(2902)
2021(2779)
2020(2286)
2019(5076)
2018(5159)
2017(10205)
2016(5652)
2015(6205)
2014(6084)
2013(6234)
2012(5834)
2011(5404)
2010(5472)
2009(5271)
2008(5092)
2007(4899)
2006(4587)
2005(4013)
作者
(15215)
(13548)
(13080)
(12399)
(7955)
(6454)
(5734)
(5249)
(5074)
(4686)
(4611)
(4327)
(4055)
(4026)
(4001)
(3875)
(3837)
(3811)
(3685)
(3599)
(3437)
(3344)
(3285)
(3281)
(3103)
(3048)
(3041)
(2774)
(2704)
(2695)
学科
(43277)
农业(28816)
(27486)
经济(27457)
(24306)
业经(11287)
农业经济(9556)
(9119)
劳动(9102)
(8791)
农村(8786)
中国(8190)
管理(7909)
(7153)
土地(6752)
方法(6696)
(6456)
农业劳动(6408)
发展(6293)
(6285)
人口(6274)
数学(6209)
动力(6147)
数学方法(6146)
收入(6117)
地方(6048)
劳动力(6024)
农业人口(5792)
(5655)
分配(5603)
机构
学院(82594)
大学(76437)
(39518)
经济(38922)
(38188)
管理(32037)
农业(28677)
研究(28258)
理学(28032)
理学院(27818)
管理学(27455)
管理学院(27321)
中国(23669)
业大(20441)
农业大学(17347)
科学(16492)
(15193)
(14622)
中心(14042)
(13944)
(13421)
(13419)
经济管理(13158)
研究所(13040)
(11613)
(11347)
财经(10993)
经济学(10954)
发展(10419)
科学院(10414)
基金
项目(53654)
研究(42613)
科学(42471)
基金(38764)
(33085)
国家(32657)
社会(28364)
科学基金(27871)
社会科(26363)
社会科学(26357)
(24445)
(22570)
基金项目(20921)
编号(19415)
教育(17266)
(17056)
自然(15911)
自然科(15519)
自然科学(15517)
自然科学基金(15231)
成果(14810)
资助(14685)
(13284)
(12576)
(12451)
(11774)
国家社会(11736)
课题(11706)
(11427)
发展(11316)
期刊
(51962)
经济(51962)
(46285)
农业(31368)
研究(21825)
中国(21350)
业经(16170)
(13569)
农业经济(12994)
学报(12874)
科学(12627)
农村(12608)
(12608)
大学(11011)
学学(10775)
(10606)
金融(10606)
农村经济(8515)
问题(8456)
(8364)
世界(7569)
经济问题(7102)
(6686)
管理(6467)
技术(6259)
社会(6215)
社会科(5829)
社会科学(5829)
资源(5586)
教育(5336)
共检索到129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丛林  
关于劳动力是否商品问题,我国学术界8年前就开展过讨论。当时笔者曾以《以劳动力商品论若干论点的质疑—与何伟、韩志国同志商榷》为题,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一期)所开展的专题讨论。近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一争论又重新展开。主张社会主义公有经济范围内劳动力也是商品的同志又有增加之势,杨坚白同志在《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12期上发的《也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简称《也谈》)就颇具代表性。这里仅就此文提些不同看法,向作者和参加讨论的同志请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具有价值;劳动作为流动状态,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创造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也可以成为商品,因而具有价值,而劳动本身也没有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可比劳动力法与价值规律─—兼与刘福垣同志商榷傅晨在新一轮剪刀差讨论中,可比劳动力法成为热点之一。这个深层理论问题由于事关剪刀差的基本判断而受到学者们的共同关注。然而,讨论中分歧很大。笔者认为,这一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在检阅农经学者的基础理论功底,因此,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关柏春  
也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等于按劳分配”──与申晓梅同志商榷关柏春申晓梅同志在贵刊撰文探讨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既"有重大差别",又"可以结合或统一"起来。①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现在提出几点不同意见与申晓梅同志商榷。欢迎申晓梅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卫勇  
也谈教育法的地位——兼与李晓燕同志商榷●周卫勇近年来,关于教育法的地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张,如“教育法地位独立说”、“教育法归属行政法说”、“教育法地位发展说”等等①,《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又刊载李晓燕同志的文章《教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洲鸿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 ,“劳动产权”范畴是不科学的 ,它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 ,它的提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歪曲。劳动力资本化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产权获得全面实现的途径 ,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是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否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林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的模式:一种是农业劳动力伴随其它生产要素异地向城市集中,并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转入非农产业的分业型、集中转移模式;另一种是农业劳动力就地分散转移到非农产业,并与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持一定弹性联系的兼业型、分散转移模式。田烨、史福祯同志在《论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以下简称“田文”)一文中对后一种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忠伏  
《对外经贸实务》1996年第2期发表了齐晓航、贺静两位同志所撰的关于“中策”现象看法一文,读后很有收益。不过,思考之后,一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提出自己的粗浅之见,愿与二位作者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晓莉  
本文指出,尽管有个别“图企联姻”成功的案例存在,但“图企联姻”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图书馆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本文对李亚文同志“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反思与不断进取”一文提出质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鸿标  
就李睿同志分析分类检索误差存在的错误及“一卡多置”的不可行性作了阐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少堂  程少波  
本文循着从教育属性到教育的质再到教育本质的认识路向,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遗传的方式或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累和积淀相统一的观点,并论述了发现和确立这一教育本质观的重大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喆  
1988年以来,《财政研究》连续刊载许毅、杨照南等同志的文章.对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货币具有的商品属性提出他们的看法,其要点是:(1)对货币本质的认识不应仅仅停留在商品经济一般形式上,应"联系特定的生产方式来考察货币关系中所反映的特定的生产关系";(2)货币转化为商品是"以资本转化为商品为前提"的,其实质是"货币转化为资本".这种转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特有的,"并不是商品经济的诸种形式里所共有的现象",表现的是"已经被资本所占有的物化劳动与在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