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0)
- 2023(7584)
- 2022(6348)
- 2021(5861)
- 2020(4899)
- 2019(11543)
- 2018(11085)
- 2017(22211)
- 2016(11593)
- 2015(13277)
- 2014(12813)
- 2013(13179)
- 2012(12467)
- 2011(11275)
- 2010(11001)
- 2009(10366)
- 2008(9992)
- 2007(8550)
- 2006(7602)
- 2005(6959)
- 学科
- 济(64432)
- 经济(64377)
- 方法(33884)
- 数学(32223)
- 数学方法(32118)
- 业(32071)
- 管理(30253)
- 企(21565)
- 企业(21565)
- 中国(19110)
- 农(16333)
- 贸(13825)
- 贸易(13819)
- 易(13552)
- 财(13441)
- 农业(11506)
- 业经(9957)
- 地方(9591)
- 制(9430)
- 融(9112)
- 金融(9112)
- 银(8707)
- 银行(8694)
- 行(8365)
- 学(8201)
- 环境(8052)
- 出(7893)
- 务(7382)
- 财务(7373)
- 财务管理(7361)
- 机构
- 大学(175242)
- 学院(170705)
- 济(92501)
- 经济(91483)
- 管理(66766)
- 研究(62725)
- 理学(58260)
- 理学院(57714)
- 管理学(57113)
- 管理学院(56793)
- 中国(50178)
- 财(39351)
- 京(36184)
- 财经(32739)
- 经济学(32586)
- 科学(32061)
- 经(30406)
- 所(30193)
- 经济学院(29728)
- 中心(27575)
- 研究所(27370)
- 农(25056)
- 财经大学(24894)
- 北京(23244)
- 院(22202)
- 江(22092)
- 业大(21857)
- 农业(19623)
- 经济管理(19605)
- 范(19310)
- 基金
- 项目(114999)
- 科学(93639)
- 基金(90466)
- 研究(83763)
- 家(78771)
- 国家(78260)
- 科学基金(67657)
- 社会(60409)
- 社会科(57791)
- 社会科学(57783)
- 基金项目(46108)
- 自然(40760)
- 自然科(39940)
- 自然科学(39932)
- 自然科学基金(39331)
- 资助(38810)
- 省(38783)
- 教育(37855)
- 划(33975)
- 编号(29730)
- 部(28873)
- 国家社会(28031)
- 中国(25818)
- 教育部(25746)
- 重点(25740)
- 发(24875)
- 人文(24268)
- 成果(23876)
- 创(23321)
- 大学(22558)
共检索到252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先峰 张浩阳
结构调整与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案例研究发现,1985~2007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水平值与增长率上都存在系统性差异。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贡献度达到94.79%。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再配置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静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0.81%,动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4.39%。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结构红利假说 工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姜秀芳
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本文建立了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部门效率差异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劳动力部门间再配置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特征事实。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低速增长是导致中国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则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起到了遏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政府可以实施放松服务业进入规制和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等政策,提高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关键词:
指数方法 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增长 区域 工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丁小浩
在中国特定的文化以及制度环境中,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所反映的教育与收入的关系究竟来自社会对教育的信号作用的认同,还是代表了教育确实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贡献?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和筛选功能究竟是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教育的生产性功能与信息性功能是否会有变化?变化的趋势又如何?本文通过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教育收益率进行对比,评估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的生产促进和筛选作用。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时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验证教育的信息性功能与生产性功能变化的趋势,并从侧面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
人力资本理论 筛选理 劳动力市场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旭光 左马华青
本文分析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各省份工业机器人投入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存在的异质性进行探讨,考察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以及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效应和存在怎样的替代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效应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式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短缺会倒逼工业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促使其更多地应用智能化生产来弥补劳动力供给短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结构上看,各地区劳动力供给变化与工业机器人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迥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已经建成相对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工业机器人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明显,而东北和西部地区提升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劳动力供给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应禄 陈志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生产率呈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乡村和城镇两部门内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在乡村和城镇两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表明了优化城乡劳动力配置结构是提高中国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产业 弹性系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翔
本文基于时间配置理论建立公共假日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则(NMIP)动态治理模型,利用求解约束整数程序(SCIP)算法器进行仿真测算,并利用126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散休假模式既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又有利于长期增长,是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假日治理模式。因此,可以考虑对当前的黄金周等行政性集中休假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公共假日在全年分布的分散性,增强节假日安排的固定性和制度性,并通过推进带薪休假和短假期的自主结合来满足人们探亲访友、长途旅游的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中一
现行经济理论及实践中流行着一种提法,即要做到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工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亦认为前述命题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不过在理解上又有所差别,以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工资的增长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其物质基础,但劳动生产率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条途径外,还能通过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一定提高)来达到。就后一条途径看,如果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吴泽雄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投资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光宇
职工工资是劳动者为谋生所必须的那一部分劳动的报酬,在量上必须同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相一致。在现阶段,劳动报酬和消费品资料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于是,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就相互依存为一定的函数关系。人们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求得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式,以促使生产持续发展,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相应改善,经济运行协调运动。本文试图就三者的增长关系,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