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8)
- 2023(10262)
- 2022(8517)
- 2021(7742)
- 2020(6108)
- 2019(13534)
- 2018(13032)
- 2017(24777)
- 2016(13753)
- 2015(15102)
- 2014(14586)
- 2013(13540)
- 2012(12256)
- 2011(10868)
- 2010(11241)
- 2009(10232)
- 2008(9757)
- 2007(8913)
- 2006(7957)
- 2005(7101)
- 学科
- 济(45051)
- 经济(45002)
- 管理(41287)
- 业(40581)
- 企(32637)
- 企业(32637)
- 中国(18120)
- 农(17253)
- 方法(15293)
- 财(14609)
- 业经(12643)
- 数学(12517)
- 数学方法(12239)
- 农业(11963)
- 策(11377)
- 贸(10865)
- 贸易(10855)
- 易(10609)
- 地方(10306)
- 制(10174)
- 理论(9193)
- 务(9104)
- 财务(9076)
- 财务管理(9062)
- 教育(8935)
- 企业财务(8582)
- 技术(8330)
- 银(8314)
- 银行(8312)
- 划(8216)
- 机构
- 学院(180934)
- 大学(175042)
- 济(75041)
- 经济(73441)
- 管理(69471)
- 理学(59679)
- 理学院(59033)
- 研究(58176)
- 管理学(58080)
- 管理学院(57697)
- 中国(44084)
- 财(36780)
- 京(35596)
- 科学(31702)
- 财经(28523)
- 江(28406)
- 中心(27218)
- 所(27057)
- 经(25875)
- 范(25699)
- 师范(25541)
- 研究所(24041)
- 农(23325)
- 经济学(22768)
- 州(22559)
- 北京(22219)
- 院(21931)
- 业大(21595)
- 财经大学(20860)
- 经济学院(20493)
- 基金
- 项目(116889)
- 研究(94613)
- 科学(94035)
- 基金(82918)
- 家(69637)
- 国家(68957)
- 科学基金(60569)
- 社会(60352)
- 社会科(57196)
- 社会科学(57190)
- 省(46831)
- 教育(45700)
- 基金项目(42294)
- 编号(41093)
- 划(38960)
- 自然(35893)
- 自然科(35083)
- 自然科学(35076)
- 自然科学基金(34423)
- 成果(34382)
- 资助(33041)
- 课题(29350)
- 重点(26476)
- 发(26411)
- 部(26070)
- 创(25259)
- 年(25201)
- 项目编号(25200)
- 性(25065)
- 国家社会(24353)
共检索到276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丽君 喻可
文章基于劳动力供需视角分析中职劳动力供求现状,发现存在供给规模逐年缩减、就业结构供需失衡、供需层次难以匹配、区域人才供需错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人才供给规模不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层次竞争力较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均等造成。对此,文章提出要把握市场需求、深挖产业潜力、畅通升学渠道、促进区域协同,以期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
劳动力供需 就业质量 中职学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万兴 冯艳博 李润红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受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岗位性质差异、地域流向偏好、学历层次高低、人职匹配不足等多维度呈现。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多方协同联动,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积极构建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协商协调和服务保障机制;高校要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企业需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并加强企校合作,探索订单培养路径;大学生应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主动参加课堂内外实训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能力。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供需 大学生 就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刘轩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职业成长,进而越有利于促进自身实现市民化。为推动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以适应其市民化成长需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的特点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剖析问题根源,并据此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市民化 职业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立 赵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劳动力的支撑,在农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不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然而目前受传统历史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农村就业数量少、时间短、形式单一,农村相关政策保障不健全;加之社会对乡村的偏见和误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的意愿;高校学生对农村实习就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要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的策略,建立健全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体系;构建新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长效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当前农村劳动力质量低等问题。探索大学生农业基层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二者互惠、互促、互进新范式。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大学生 实习就业 乡村振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成艾
武陵山片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在呈现出外出务工浪潮强势,并彰显出低层化、两端化、族群化等特征的同时,还表征出在家就业势头高涨,并逐渐表露出多元化、高龄化、科技化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质量欠优异、就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创设反哺式的农村教育机制、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服务机制、发展前瞻性的社会保障机制"等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峰 仇大勇
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二元经济和管理体制因素引起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和打破行政垄断,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和体制内外劳动力市场之间自由流动,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才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就业 分割:一体化 市场配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晓航 田志鹏
本研究关注高校学生选择体制内/外部门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两类部门总体评价上的差异和选择不同部门就业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针对北京两所高校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发现: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心理资本和亲密关系等因素影响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对体制内/外部门的二元选择上,还表现在对具体部门的选择上;高校学生在不同维度上对体制内部门和体制外部门的评价存在分化;期望通过就业获得稀缺保障性资源的学生更倾向于到体制内部门就业,而期望获得更多工资性收入的学生更倾向到体制外部门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攻坚阶段,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策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资源、培训针对性、培训积极性和培训实施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对策是: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进行培训前瞻性、实用性和专业性设计,加强对学员的引导,提高培训者素质,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培训 江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许静娴 吴克明
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的劳动力流动频度范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就业收益,而我国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抑制了大学生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进而降低了大学生就业收益。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收益的对策在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胥晓鹏
就业指导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关系着学生第一次的职业选择,也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对上海市某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研发现,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存在过于注重用人企业要求,与专业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未来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应构建"学生本位"、"三维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构建"专业教学,就业指导"协同开展的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路径。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就业指导 实施策略 实施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胜利 高向东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文奇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1%,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根据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1976年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被普遍接受,即高等教育发展经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人数的15%时,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超过50%则进入普及化。因此,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永照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负向失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负向失衡使我国缺乏技术人员培养激励机制,部分大学生不能顺利转化为技术工人,形成"大学生就业难"和"技工荒"并存的局面。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负向失衡问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劳动力价格机制 培养激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既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也与劳动力市场及其供求机制有关。当前人们更多地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责于高等教育,实际上,劳动力市场缺陷可能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大学生人才配置效率偏低,劳动力市场信息机制失灵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迷失。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有赖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