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89)
- 2023(17948)
- 2022(15244)
- 2021(14090)
- 2020(12074)
- 2019(27088)
- 2018(26892)
- 2017(52035)
- 2016(28602)
- 2015(31433)
- 2014(31069)
- 2013(30958)
- 2012(28205)
- 2011(25250)
- 2010(25139)
- 2009(23623)
- 2008(23507)
- 2007(20957)
- 2006(18548)
- 2005(16653)
- 学科
- 济(114082)
- 经济(113913)
- 业(102805)
- 管理(95197)
- 企(90106)
- 企业(90106)
- 方法(51176)
- 数学(41363)
- 数学方法(40900)
- 财(36845)
- 农(36459)
- 业经(33758)
- 中国(28663)
- 制(26603)
- 务(25493)
- 农业(25454)
- 财务(25412)
- 财务管理(25379)
- 企业财务(24104)
- 学(23525)
- 技术(21217)
- 地方(20572)
- 贸(20430)
- 贸易(20421)
- 理论(20216)
- 和(20079)
- 易(19846)
- 体(19407)
- 划(18846)
- 环境(17620)
- 机构
- 学院(409980)
- 大学(408470)
- 济(163784)
- 管理(162289)
- 经济(160433)
- 理学(140396)
- 理学院(138846)
- 管理学(136557)
- 研究(136135)
- 管理学院(135822)
- 中国(102811)
- 京(87180)
- 科学(86561)
- 财(77746)
- 农(76703)
- 所(69663)
- 业大(66263)
- 研究所(63424)
- 财经(61831)
- 江(61126)
- 中心(60647)
- 农业(60573)
- 经(56211)
- 北京(54548)
- 范(50078)
- 师范(49464)
- 院(49347)
- 经济学(48937)
- 州(48486)
- 财经大学(45757)
- 基金
- 项目(279268)
- 科学(219004)
- 基金(203323)
- 研究(198662)
- 家(179375)
- 国家(177862)
- 科学基金(152424)
- 社会(125687)
- 社会科(119064)
- 社会科学(119033)
- 省(109631)
- 基金项目(108359)
- 自然(101384)
- 自然科(99010)
- 自然科学(98981)
- 自然科学基金(97258)
- 划(92046)
- 教育(89653)
- 资助(83407)
- 编号(79308)
- 成果(63194)
- 重点(62686)
- 部(60627)
- 创(59650)
- 发(59041)
- 创新(55255)
- 课题(54407)
- 科研(53752)
- 业(52738)
- 制(52138)
- 期刊
- 济(182923)
- 经济(182923)
- 研究(117483)
- 中国(76977)
- 农(70830)
- 学报(70655)
- 科学(63271)
- 管理(62801)
- 财(62404)
- 大学(53024)
- 学学(50675)
- 农业(48173)
- 教育(37551)
- 融(34858)
- 金融(34858)
- 技术(34208)
- 业经(31800)
- 财经(30931)
- 经济研究(28407)
- 业(26551)
- 经(26483)
- 问题(24067)
- 技术经济(20810)
- 科技(20661)
- 版(20644)
- 现代(19305)
- 商业(18551)
- 业大(18534)
- 理论(18492)
- 资源(17850)
共检索到598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赵思嘉 龚世豪 杨华峰
依据1990-2014年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成本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考量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这与成本上升倒逼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相关。鉴此,既要通过全面放开计生政策甚至鼓励生育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数量快速下降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带来的负向冲击;又要基于市场导向,培养产业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同时合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多维变化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志龙
通过梳理FDI影响东道国就业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将原始数据归口到直接消耗系数表中的15个相应行业,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拉动了我国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明显影响,恶化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FDI水平效应抑制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是恶化就业技能结构的渠道;FDI前、后向关联效应拉动了制造业总体就业,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随着行业FDI进入程度的提高,FDI前、后向关联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均逐渐提高。
关键词:
FDI 产业关联 劳动力技能 就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刘念念 柒江艺 龚世豪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冬梅 文淑惠 谢波
基于CES生产函数,引入污染控制和劳动力成本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二者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端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端化的调整,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交互项对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调整影响呈现"U"型;污染控制对微观企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压力明显,显著抑制污染类型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且边际效应递减,但显著有利于宏观制造业整体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和污染控制"双重"压力,使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的边际调整效应递增,验证了"条件"Porter假说。
关键词:
污染控制 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结构调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制造业出口; 人口红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柳哲 杜梦琳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逐步上涨对我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劳动力价格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确实存在差异,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负面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制造业出口 人口红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聪 尤瑞章 莫万贵
本文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经购买力平价凋整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指标,对2000~2006年的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主要外贸伙伴及竞争对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无论使用经调整的或者未调整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我国相对于其他参照国家(地区)都具有较明显优势,但部分地区成本上升趋势不容忽视。最后文章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 购买力平价 国际比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郭也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凌云 石安其琛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背景下,劳动力质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本文运用教育法、未来收益法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质量进行测度,并构建教育质量、技能质量、职业素养质量以及健康保障质量四个维度的劳动力质量测度体系,进一步运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得出我国制造企业劳动力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平仍然较低的结论。微观数据测度的四个维度中,健康保障质量最高,技能质量和职业素养居中,教育质量水平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结论,政府应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企业应构建切实有效的劳动力培训和劳动技能提升机制,提升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积累企业专用人力资本,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文章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路径分析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自助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制造业集聚程度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工资和房价也越高,前者抑制劳动力流动,后两者促进劳动力流动,综合作用下,当前制造业集聚机制仍以向心力为主;智能制造提高了集聚下的环境效率、生产效率和企业空间盈利边界,强化了核心区域对劳动力流入的吸引,验证了“数字鸿沟”效应;改善欠发达地区空气污染和设施便利性问题成为发挥分散力,引导集聚走向分散的内在核心。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智能制造 区域福利 数字鸿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殷秀清
文章在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要素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从全国及主要经济带双维度实证检验劳动力供给要素变迁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劳动力规模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正向弹性效应,但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呈负向的抑制效应,劳动力质量弹性系数与劳动力规模呈相反表征状态,而劳动力成本弹性检验中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敏感程度最高。在各经济带检验中,泛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劳动力规模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生正向效应,而各经济带的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分别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显著正向与负向效应,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带制造业向技术、资本以及"跨越式"转型模式的偏向性选择。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已初步形成对低端制造业的倒逼机制,但倒逼强度偏弱。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力供给 转型升级 驱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