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1)
2023(14572)
2022(12514)
2021(11784)
2020(10097)
2019(23114)
2018(22816)
2017(44793)
2016(24689)
2015(27720)
2014(27898)
2013(27001)
2012(25062)
2011(22738)
2010(22553)
2009(20936)
2008(20739)
2007(18593)
2006(16012)
2005(14084)
作者
(67753)
(57111)
(56904)
(54351)
(36268)
(27387)
(26239)
(22390)
(21624)
(20478)
(19275)
(19204)
(17959)
(17869)
(17749)
(17626)
(17503)
(16918)
(16393)
(16370)
(14028)
(13963)
(13940)
(13042)
(12942)
(12797)
(12634)
(12604)
(11468)
(11318)
学科
(102131)
经济(102031)
管理(71055)
(67888)
(54609)
企业(54609)
方法(50529)
数学(45610)
数学方法(45047)
(28229)
(27237)
中国(26770)
地方(21636)
业经(20091)
(19198)
贸易(19194)
农业(18982)
(18640)
(18094)
(17937)
(17396)
财务(17343)
财务管理(17305)
企业财务(16479)
理论(15852)
(14814)
银行(14776)
(14494)
金融(14491)
环境(14468)
机构
大学(348231)
学院(345582)
(144024)
经济(141109)
管理(136684)
理学(119105)
理学院(117838)
管理学(115664)
管理学院(115024)
研究(111011)
中国(82809)
(70986)
科学(66448)
(66429)
(54235)
(54036)
财经(53578)
中心(52738)
(51851)
业大(49556)
研究所(49270)
(48732)
(46409)
师范(45993)
经济学(44589)
北京(44075)
农业(42512)
(40878)
(40442)
经济学院(40428)
基金
项目(233631)
科学(186249)
研究(172254)
基金(170722)
(146911)
国家(145683)
科学基金(126972)
社会(110067)
社会科(104388)
社会科学(104361)
(91678)
基金项目(89917)
教育(82521)
自然(82314)
自然科(80452)
自然科学(80430)
自然科学基金(79022)
(77372)
资助(71065)
编号(70584)
成果(57849)
(53233)
重点(52432)
(49784)
课题(48977)
(48569)
教育部(46315)
大学(45732)
创新(45251)
人文(45123)
期刊
(149636)
经济(149636)
研究(99434)
中国(64795)
(51800)
学报(50134)
管理(47888)
(47633)
科学(46919)
教育(43850)
大学(39737)
学学(36379)
农业(32281)
(31372)
金融(31372)
技术(30958)
财经(26700)
业经(24779)
经济研究(24410)
(22855)
问题(20068)
统计(17892)
技术经济(17015)
(16859)
(16767)
(16712)
理论(15877)
商业(15724)
(15710)
图书(15631)
共检索到499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王振波  
就业地域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了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Logistic模型,利用2011年东北地区14所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得出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学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灵活引导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完善补偿机制和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青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从更加符合现实的角度看,它主要应包括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两部分。为此,本文在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修正后的工日折算法详尽估算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结构上看,我国人口红利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高文书  
“民工荒”现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格局的新变化是劳动力市场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过渡,而且也说明需要利用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乃华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变动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表明 ,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下降的内在逻辑和微观机理 ,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权琨  寇跃灵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全社会关注的课题。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很多,劳动力同质化是其中之一。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劳动力同质化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及途径,以期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建明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城市居民的循环回收行为进行了具体测度和实证分析,以期为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本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测度居民在循环回收行为上的总体状况;二是考察不同的居民在循环回收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即人口统计特征对循环回收行为是否存在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兰永生  
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收入已成为农户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并有力地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是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不利于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教育财政政策设计上,现阶段农村公共教育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造成劳动力转移抑制农户教育投资的根本诱因之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流动已成为推动中国农民群体能力变迁重要的结构性力量。外出务工经历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发展,具体体现在迁移劳动力回流后就业选择的扩大、职业的转换、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获取新技术能力的增长等等。一方面会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促进农业技术的改进和新生产技能的传播,实现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向非农产业转换,尤其是在农村自主创业,进而推动中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回流劳动力在农村个人能力的有效发挥,以及投资回报率的增长也是迁移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动力。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和回流,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提供更为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现象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转移不同,技能型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有它自身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在对劳动力迁移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探讨了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的转换成本及其政策含义,同时,研究了城市补贴对技能型劳动力迁移以及转换成本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金森俊树  
本文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和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自2000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处于被低估状态(平均低估幅度为17%)。根据冲击响应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有微弱的通胀效应,对美国经济有微弱的通缩效应。考虑到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产生的即时效应和滞后积累效应,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可以承受的年度汇率调整为7%,这样的升值幅度不至于造成人民币的高估而产生通货紧缩和贸易赤字。为了让中国的企业和居民有更多的时间适应新的汇率机制,渐进式汇率改革策略应该坚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硕颖  
当代全球劳动力日益分化为核心与边缘两个群体,劳动力市场的双元结构特征由于跨国资本的弹性生产措施而深化。中国在融入生产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劳动力双元结构。虽然中国通过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全球劳动力分化的逻辑在中国被复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边缘劳动力群体的不断膨胀将给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由于劳动力的分化只不过是全球生产体系重组的面向之一,因此只有在更广泛的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变迁的背景下去寻求一种涵盖宏观制度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综合应对之道,才能扭转中国劳动力进一步分化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茂  
文章利用专项调查获取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影响农民工与非农民工群体对未来生活预期的因素,表明基于不同的生活预期,农民工和非农民工未来就业选择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葛苏勤  
这是一项有关转轨时期中国劳动供给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本文中,作 者先以建模的方式比较了就业体制改革前后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的变化,然后以计量 方法分析了体制转轨、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发展等各种因素对居民劳动参 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导致我国改革以后 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三产的发展也是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因素,这可能是 因为我国有不少增长迅速的三产部门是以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点的,不能吸纳从传 统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基本本文的结论,我们可以预测今后我国的劳动参与率 还将进一步下降。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就业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但同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发明  
地域根植性是创意产业集群化的重要特征,文章从知识创新到制度因素,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学习型区域、高度根植性的知识生产和创新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引入来分析创意产业集群化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建立现存的和正在出现的创意产业集群、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以及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仲伟周  郭彬  彭晖  
我国零售业区域集聚作用日益凸显并逐渐被人们认识,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商对我国零售业的区域集聚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零售业区域集聚的因素做了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发现,我国零售业区域集聚度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的投入与零售业地区集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政策以及地区居民购买力与地区零售业的集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从地理位置来看,各地区零售业的集聚发展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所代表的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且东中部地区受该因素正向影响较多,而西部地区反之。文章最后还根据这些研究发现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业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