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1)
- 2023(12680)
- 2022(10952)
- 2021(10305)
- 2020(8676)
- 2019(19794)
- 2018(19521)
- 2017(37831)
- 2016(20800)
- 2015(22955)
- 2014(22699)
- 2013(22470)
- 2012(20434)
- 2011(18305)
- 2010(17903)
- 2009(16200)
- 2008(15676)
- 2007(13580)
- 2006(11625)
- 2005(9900)
- 学科
- 济(78948)
- 经济(78860)
- 管理(57166)
- 业(55867)
- 企(45066)
- 企业(45066)
- 方法(39041)
- 数学(34216)
- 数学方法(33896)
- 农(22893)
- 中国(20558)
- 财(18914)
- 学(18077)
- 业经(17429)
- 贸(16290)
- 贸易(16286)
- 易(15840)
- 农业(15323)
- 地方(15093)
- 技术(12908)
- 制(12711)
- 理论(12626)
- 环境(12574)
- 和(12345)
- 务(12127)
- 财务(12067)
- 财务管理(12051)
- 企业财务(11400)
- 划(10887)
- 银(10722)
- 机构
- 大学(291441)
- 学院(288720)
- 管理(116951)
- 济(113368)
- 经济(111029)
- 理学(103118)
- 理学院(101980)
- 管理学(100178)
- 管理学院(99685)
- 研究(96488)
- 中国(68848)
- 科学(63181)
- 京(61409)
- 农(53698)
- 业大(49434)
- 所(48983)
- 财(47771)
- 研究所(45484)
- 中心(43390)
- 农业(42785)
- 财经(39902)
- 江(39689)
- 北京(38305)
- 范(36988)
- 经(36556)
- 师范(36516)
- 院(34933)
- 经济学(33510)
- 州(32233)
- 经济管理(30654)
- 基金
- 项目(209713)
- 科学(163506)
- 基金(152596)
- 研究(146916)
- 家(135691)
- 国家(134596)
- 科学基金(114600)
- 社会(92224)
- 社会科(87428)
- 社会科学(87402)
- 基金项目(82425)
- 省(81526)
- 自然(77467)
- 自然科(75672)
- 自然科学(75648)
- 自然科学基金(74290)
- 划(69601)
- 教育(66614)
- 资助(62413)
- 编号(58948)
- 重点(46626)
- 成果(45750)
- 部(45435)
- 发(43903)
- 创(43747)
- 创新(40811)
- 科研(40809)
- 计划(39891)
- 课题(39678)
- 教育部(38464)
- 期刊
- 济(114789)
- 经济(114789)
- 研究(78913)
- 学报(53181)
- 中国(49624)
- 农(47555)
- 科学(46489)
- 管理(39850)
- 大学(39011)
- 学学(37133)
- 财(33477)
- 农业(33240)
- 教育(27535)
- 技术(22408)
- 融(20196)
- 金融(20196)
- 业经(19563)
- 经济研究(19026)
- 财经(18478)
- 业(17203)
- 理论(15828)
- 经(15691)
- 科技(15685)
- 问题(15355)
- 实践(14781)
- 践(14781)
- 业大(14613)
- 版(14362)
- 图书(14241)
- 技术经济(13445)
共检索到399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新 张秀丽 冯美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本文选取1987-2017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对外劳务输出人数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协整检验证明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劳动力价格增长率的脉冲响应由正变负;进一步得出劳动力价格上涨率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率的贡献度最终稳定在14%左右,说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影响显著。除此之外,劳动力跨国流动还会受自身影响。据此,本文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跨国流动 长期均衡 误差修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关键词:
文化距离 农村劳动力 跨国流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关键词:
文化距离 农村劳动力 跨国流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礼 洪源
劳动力跨国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的学术前沿问题之一,也是西方各国政府施政的理论依据之一。劳动力跨国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替代还是互补或者是两者皆有可能,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并无定论,其结果关键取决于具体案例和建模方式。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西方学者关于劳动力跨国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做简要评论。
关键词:
劳动力跨国流动 国际贸易 替代 互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忠东 王建平
文章探讨了家庭决策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认为劳动力回流会降低流入者的现存失业率进而拉低城镇总体失业率。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作者对城镇失业与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就失业概率而言,农村流入人口远低于城镇居民;镇居民低于市居民;女性高于男性;年轻组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体最低,但高校新近毕业生却较高。另外,区域发展模式影响其失业模式。失业水平在东北、武汉、重庆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本地居民、农民工和总体均高的"三高"模式,在京、津、沪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高、农民工低和总体居中的"高低中"模式,仅在国有、私营、和"三资"企业平衡发展的华东沿海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低、农民工低和总体低的"三低"模式。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镇失业 区域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金珍 黄宏伟
中国实行以秦岭—淮河为地理界线的南北差异化供暖政策,但随着南方冬季低温频发,南方供暖的呼声愈发高涨。那么,供暖城市是否更具有人才吸引力?围绕集中供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遵循理论-实证的技术路线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理论上,将供暖作为一种产品,加入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并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证上,运用宏观数据,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空间断点,依次建立空间断点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不供暖的城市,冬季供暖的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相对更大;然而,若供暖城市在冬季的最低气温过低,则该城市通过供暖吸引劳动力的优势会被抵消;即便一个城市的集中供暖污染了空气,但冬季供暖总体上仍然能正向提升该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供暖与冬季最低气温的交互影响主要对本区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相邻区域无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地,运用CLDS的个人微观数据,建立Logistic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发现,北方的集中供暖间接地促进了劳动力流入,尤其是对家乡原本就供暖的流动劳动力更具有吸引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业亮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在劳动力市场定价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生活成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出现了较大变化。在阐述劳动力价格变化基本情况基础上,研究了其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就业、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价格 定价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身
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李守身劳动力流动问题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本主义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推广了机器的使用,从而使工资超过一般水平,吸引雇佣工人从不发达国家逐渐外流,推毁了劳动力流动的农奴制的、行会制的、地主的和宗教的障碍。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开创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莉 何晶 马润泓
中国房价持续增长,远远超过工资的增长。那么房价有没有抑制外来劳动力的流入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理论上,本文论证了房价的拉力作用和阻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房价作为备择城市的城市特征信号降低了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拉力,另一方面是房价作为居住成本压缩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阻力,两种作用最终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吸引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在实证上,本文使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2000—2012年250个地级市的房价数据匹配出一个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库,发现房价对劳动力流动确实存在"倒U型"影响。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控制了房价测量误差、流出地特征、流动动机等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并且,本文重点考察了劳动力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家庭阶层、户籍等各种异质性的影响,发现高技能劳动力的倒U型拐点更小,对房价更敏感,原因在于其购房需求更强;倒U型影响主要作用在大城市,且沿海城市劳动力流动的倒U型拐点更大。当前除部分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表现出对劳动力的拉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莉 何晶 马润泓
中国房价持续增长,远远超过工资的增长。那么房价有没有抑制外来劳动力的流入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在理论上,本文论证了房价的拉力作用和阻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房价作为备择城市的城市特征信号降低了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拉力,另一方面是房价作为居住成本压缩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阻力,两种作用最终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吸引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在实证上,本文使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2000—2012年250个地级市的房价数据匹配出一个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库,发现房价对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具有空间倒"U"结构,其特征满足"威廉姆森"假说。进一步计算市场潜能的拐点值发现,在不同的空间权重下超过90%的样本位于拐点值左侧的递增区间,这表明市场潜能对本地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效应,且在东部地区表现突出,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在考虑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后,本地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的劳动力"虹吸效应"明显,具体表现为"空间竞争",并且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空间竞争"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强烈,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空间竞争有所减弱。最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集聚与公共服务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通过集聚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可以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扩大了地区劳动力存量规模,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假说。
关键词:
市场潜能 劳动力流动 空间效应 中介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优勐
随着国民收入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地方公共服务质量成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5—2016年我国265个城市面板数据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公共服务集聚对劳动力流入呈现倒U形关系,即随着集聚水平提高,其边际效应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弱;第二,这种影响在个体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方面具有异质性,即城市公共服务集聚对较高文化程度、较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而言更具有吸引力。本文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城市公共服务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理,为劳动力流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曼晶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基础,对劳动者就业有较大影响。如何实现劳动力价格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梳理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影响因素 合理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