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
2023(815)
2022(651)
2021(572)
2020(488)
2019(1066)
2018(1049)
2017(2043)
2016(1186)
2015(1257)
2014(1206)
2013(1197)
2012(1138)
2011(968)
2010(1002)
2009(986)
2008(979)
2007(972)
2006(892)
2005(867)
作者
(2913)
(2657)
(2544)
(2447)
(1558)
(1198)
(1122)
(970)
(950)
(945)
(930)
(847)
(827)
(824)
(818)
(790)
(790)
(786)
(741)
(672)
(659)
(614)
(597)
(588)
(582)
(581)
(562)
(530)
(528)
(519)
学科
(4951)
(4904)
经济(4898)
(4714)
劳动(4697)
管理(3711)
中国(3042)
(2956)
(2725)
企业(2725)
农业(2658)
(2438)
动力(2384)
劳动力(2274)
人口(2200)
农业劳动(2096)
农业人口(2056)
技术(1829)
方法(1803)
(1586)
数学(1562)
数学方法(1556)
技术管理(1510)
(1314)
科学(1205)
业经(1201)
(1119)
科学技术(1106)
劳动法(1033)
(957)
机构
大学(17447)
学院(17195)
(8862)
经济(8740)
管理(6616)
研究(5843)
理学(5745)
理学院(5692)
管理学(5618)
管理学院(5582)
中国(4040)
(3513)
(3499)
经济学(3278)
财经(3076)
科学(2964)
经济学院(2914)
(2828)
(2826)
(2636)
(2544)
研究所(2517)
中心(2392)
业大(2255)
财经大学(2215)
(2195)
师范(2177)
北京(2106)
(2064)
社会(1989)
基金
项目(11278)
科学(9236)
基金(8644)
研究(8579)
(7375)
国家(7309)
科学基金(6353)
社会(6302)
社会科(5983)
社会科学(5983)
基金项目(4464)
(3993)
教育(3842)
自然(3461)
资助(3461)
(3414)
自然科(3382)
自然科学(3381)
自然科学基金(3322)
编号(3312)
国家社会(2898)
成果(2838)
(2645)
(2518)
重点(2462)
教育部(2420)
人文(2403)
(2338)
(2310)
社科(2290)
期刊
(9951)
经济(9951)
中国(5439)
研究(4577)
(2711)
(2638)
管理(2537)
科学(2498)
学报(2220)
大学(1938)
财经(1901)
(1883)
(1883)
劳动(1883)
学学(1867)
(1685)
农业(1642)
问题(1528)
业经(1513)
经济研究(1372)
技术(1296)
教育(1259)
资源(1034)
经济问题(1033)
改革(972)
(972)
(965)
(909)
世界(902)
中国人(861)
共检索到26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姗  
劳动力产权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著述中涉及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附和者众 ,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当中的观点和论据还不具足够的说服力。至少在目前看来 ,它是否经济和效益是存疑的 ,而其可行性也值得商榷。如果只是停留在“应该是什么”的假设性的研究层面上 ,是很难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深入研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 ,在明确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构造有效益的可操作的制度模式 ,方可切实解决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难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新  曹玉玲  
本文认为从近代一直到现代,是农村工业吸纳了中国50%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此的解释:(1)农民对城市化与发展乡镇企业的不同模式选择,本质上是对城—乡不同转移收益和成本的比较。(2)中国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的可流动要素集聚密度过高、土地和住房等非流动要素价格过快增长,这增加了转移者的边际成本。(3)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已经使转移者出现收入-支出不对称局面,增加了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需要乡镇企业转移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晨  
以往的研究忽视了房价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配置。基于此,利用人工搜集计算的1997-2015年上海市各区房价增长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用企业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上海市房价增长对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在房价增长和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上海市房价增长对工业企业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对成立五年以下的企业、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现地更加显著;劳动力成本在房价增长抑制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着中介变量与门槛变量的作用,即房价增长通过抬升劳动力成本,造成创新人才流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玉敏  杨先华  
论劳动力产权中的劳动力发展权王玉敏杨先华目前,我国理论界已经重视并开始把劳动力作为产权理论的研究对象。参照物质财富的产权含义,当前理论界对劳动力产权的定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支配权、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克任  
略论劳动力产权周克任产权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但西方经济学所说的产权是就物质财产而言的,劳动力虽然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普遍交易的对象,但却被排斥在产权理论研究的视野之外。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在研究、借鉴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的积极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正茂  洪远朋  
产权的一般分析 ,通常是指实物资本产权 ,这是不全面的 ,完整的产权应包括实物资本产权和劳动力资本产权。本文探讨劳动力产权的问题 ,分析了劳动力产权的理论渊源、劳动力产权的基本内涵、确立劳动力产权的原则以及劳动力产权的计算问题 ,最后指出确立劳动力产权的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继强  
本文认为,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其产权应为"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和劳动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产权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而劳动力产权则贯穿于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始终,劳动产权包含在劳动力产权之中。区分劳动力产权和劳动产权,将有助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宋月萍  
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流动性别差异以何种模式体现?(2)职业流动性别差异主要受哪些因素决定?文章使用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预测人力资本、家庭因素、社会资本、市场结构转型对男女职业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期间,人力资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而家庭特征、社会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都对职业流动性别差异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东   王奕韬   李强   罗仁福  
人口迁移是促进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鲜有研究从劳动力迁移视角审视中国的乡村如何从传统向现代演化。聚焦该议题,发现缺乏人口流动是传统乡村的典型特征,劳动力迁移使乡村原本可预期的以人情交换为主要特征的利益交换模式逐渐淡化,继而演化出以市场交易机制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维系传统乡村熟人社会的机制不再发挥作用,村庄剩余人口间的互助与合作、迁移群体与村庄的联系以及“城归”群体作用的发挥均受到乡村熟人社会规则的约束。构建合适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及乡村剩余人口间信息对称的优势,促进农户间密切协作,是未来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同时,构建迁移人口与村庄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可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东   王奕韬   李强   罗仁福  
人口迁移是促进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鲜有研究从劳动力迁移视角审视中国的乡村如何从传统向现代演化。聚焦该议题,发现缺乏人口流动是传统乡村的典型特征,劳动力迁移使乡村原本可预期的以人情交换为主要特征的利益交换模式逐渐淡化,继而演化出以市场交易机制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维系传统乡村熟人社会的机制不再发挥作用,村庄剩余人口间的互助与合作、迁移群体与村庄的联系以及“城归”群体作用的发挥均受到乡村熟人社会规则的约束。构建合适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及乡村剩余人口间信息对称的优势,促进农户间密切协作,是未来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同时,构建迁移人口与村庄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可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伯仁  李爱宗  张亮  王波  
由于城市取向的制度惯性作用,致使农村劳动力难以成功转移,从而影响了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通过对五大制度的审视,剖析了存在于其中的阻碍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诸多问题:就业制度中的地方劳资政策歧视、就业机会歧视问题;住房制度中的农民工无权享受城镇住房补贴、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问题;土地制度中的导致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性差、所有权主体异化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导致农民工观望、雇主推却、地方政府消极问题,户籍制度中的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问题等。然后,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制度改革构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渝琳  熊婕  李嘉明  
文章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困境,研究资本、劳动力异质性与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性的内在联系。文章论证了资本对技能型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和对低素质劳动者的替代效应,并认为我国的资本深化过程是大国经济在异质性劳动力存在匹配缺口时自行选择的较优发展路径。通过GMM证实了在技能偏态的作用下劳动力通过资本广化和深化过程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确定技术升级和资本深化的产业以及在资本广化部门发挥低技术劳动者比较优势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