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4)
2023(5590)
2022(4691)
2021(4172)
2020(3568)
2019(8159)
2018(7671)
2017(16345)
2016(8428)
2015(9411)
2014(9020)
2013(9218)
2012(8849)
2011(7863)
2010(7773)
2009(7019)
2008(7061)
2007(6228)
2006(5349)
2005(4685)
作者
(22195)
(18797)
(18785)
(17977)
(12272)
(8976)
(8392)
(7203)
(7116)
(6628)
(6434)
(6422)
(6009)
(5920)
(5882)
(5647)
(5461)
(5461)
(5402)
(5071)
(4637)
(4580)
(4449)
(4307)
(4295)
(4231)
(4145)
(3781)
(3693)
(3588)
学科
(46209)
经济(46162)
(29425)
方法(27240)
管理(26904)
数学(25487)
数学方法(25413)
(22453)
企业(22453)
(13268)
中国(12381)
(11262)
农业(8639)
(8590)
金融(8590)
(8518)
财务(8516)
财务管理(8502)
企业财务(8282)
(8181)
银行(8176)
(8046)
业经(8026)
(7753)
(7597)
贸易(7592)
(7365)
地方(6886)
(6472)
劳动(6455)
机构
大学(127147)
学院(124103)
(64765)
经济(64006)
管理(52412)
理学(46519)
理学院(46165)
管理学(45766)
管理学院(45524)
研究(37510)
(30811)
中国(30415)
财经(25634)
(24046)
(23742)
经济学(23508)
经济学院(21714)
财经大学(19722)
科学(17616)
中心(17533)
(16888)
(16800)
商学(16124)
商学院(15989)
(15779)
研究所(15069)
业大(14867)
经济管理(14835)
北京(14722)
(14549)
基金
项目(85853)
科学(70862)
基金(68330)
研究(63236)
(57912)
国家(57475)
科学基金(51561)
社会(46433)
社会科(44401)
社会科学(44396)
基金项目(35901)
自然(31219)
自然科(30604)
自然科学(30599)
(30540)
自然科学基金(30137)
教育(29685)
资助(28813)
(25802)
编号(22512)
(21737)
国家社会(21108)
教育部(20096)
人文(19353)
重点(18727)
(18237)
成果(17768)
(17627)
(17606)
大学(17320)
期刊
(60173)
经济(60173)
研究(37782)
(23636)
中国(20711)
管理(18416)
(16148)
金融(16148)
学报(15491)
科学(15196)
财经(14479)
(13251)
大学(13158)
学学(12635)
(12443)
经济研究(11323)
技术(9008)
问题(8709)
农业(8568)
业经(8322)
(7501)
教育(7227)
统计(7004)
技术经济(6876)
世界(6678)
(6312)
商业(6120)
国际(6042)
理论(5700)
决策(5504)
共检索到174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毓春  袁礼  董直庆  
本文构建了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引入要素相对流动系数表征要素错配水平,利用我国2004-2010年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要素错配度及其对我国经济产出效率的影响。根据劳动力和资本相对流动系数可知,我国各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和资本错配,要素拥挤与稀缺现象并存,且资本错配程度较深。但近年来劳动力和资本错配的程度均有所改善,其中资本错配改善平均能使产出效率提高1.37%;而劳动力错配改善的提升作用为0.91%。这是因初始资本错配的程度较深,故改善空间较大,金融体系改革的边际贡献较高。要素配置效率行业分解的结果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更加偏向于技能型劳动力,故存在严重的劳动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东  王术坤  刘敏  仇焕广  
本文基于甘、藏、青、新及内蒙古五省份牧户调查数据,分析2007—2018年中国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并揭示非农就业的减畜效应。结果表明,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逐渐提升,但其远低于中国农区的平均水平。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以本地非农就业为主。同时,男性非农就业的参与率要明显高于女性。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降低了牧民养殖规模,并且主要减少了价格波动风险更小畜种的养殖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地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要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女性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比男性非农就业更突出。本研究能够为中国牧区劳动力就业、生态保护以及畜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娜  焦莉莉  刘斐  
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整合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整合可显著提升出口技术含量,但对不同行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只有在劳动力市场整合、技术市场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越过一定门槛值时,劳动力市场整合对出口技术含量的积极效应才能充分释放。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斌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建立微观计量模型分析了劳动者在创业中可能存在的同群效应的影响。首先,在充分考虑并控制了个人、家庭、社区和地区层面的特征以后,不论是利用2014年未考虑内生性的截面样本还是2012-2014年考虑了内生性的追踪调查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创业的同群效应的存在:劳动者居住社区较高的创业水平能显著提高劳动者创业的概率。其次,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创业同群效应对不同创业类型和不同年龄段的两种可能的异质性影响:一方面,在个人受到同群效应的影响而进行创业路径的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难度更低的自雇类型的创业;另一方面,社区创业的同群效应对"70后"和"80后"的个体存在明显的影响,而对"90后"个体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本文通过对社区邻里互助和创业机会认知的观察验证了创业同群效应的传导机制: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助程度越高,同群效应对创业概率的影响就越大;同群效应改变了雇主型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认知从而提高了其主动创业的概率;而自雇型创业多为被动创业,其同群效应更大程度上来源于模仿行为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娜  焦莉莉  刘斐  
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整合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整合可显著提升出口技术含量,但对不同行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只有在劳动力市场整合、技术市场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越过一定门槛值时,劳动力市场整合对出口技术含量的积极效应才能充分释放。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启娣   肖峻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金融供给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来增强劳动吸引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其影响在中部地区、人口非连续净流入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率,且会增强常住人口流动,但对户籍人口流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佳  
本文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利用中国1998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推导的结果,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且"替代效应"占主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确实存在负向影响,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上升1%,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0.028%,但是这种影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存在"门槛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占主导;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则地缘因素占主导;在经济发达地区,"替代效应"占主导。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刘迪钥  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銮淏   夏杰长  
全球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互联的日益加深为劳动力要素跨境流动提供公开透明、广阔庞大机会的同时,也形成了限制较少、高效便捷的“线上转移”新渠道。文章以2011~2021年86个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东道国(地区)为研究样本,立足于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数据事实,基于移动电话普及率、中国和东道国双边网址数量的视角,系统全面地考察数字技术对劳动力跨境流动以及其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第一,东道国的数字技术通过“信息平台效应”“业态创新效应”“时空压缩效应”对中国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产生普遍且稳健的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技术依托中国向东道国的数字可交付服务出口途径,对劳务合作项目下劳动力跨境流动呈现出“线上转移效应”;第三,东道国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领域的综合效益和效率质量。文章提出,应重视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网络空间国际规范标准的构建完善,追踪把握国际劳务合作新内容、新趋势,加速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切实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琛  周振  孔祥智  
本文基于1998—2013年江苏省县级面板数据,利用撤县(市)设区政策这一外生政策在江苏省县级层面逐步推进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构建了撤县(市)设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并采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降低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证实了研究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阻碍了被撤并县(市)劳动力转移,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被撤并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作用效果约为10.7%。撤县(市)设区政策阻碍被撤并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是政策实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与外地就业的相对工资比率。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实施撤县(市)设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被撤并县(市)工资相对水平,促进作用效果约为8.7%。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昊  陈建伟  赵春明  
文章指出房屋估价提高会促使劳动力从事相对低收入的稳定工作,并从房屋估价上涨强化劳动力对稳定收入偏好的角度解释了劳动力收入下降的现象。文章通过构建风险择业模型,并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发现:(1)房屋估价上涨对劳动力收入呈U形曲线影响。(2)由于房价不可能持续无限制上涨,因此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确实存在由于房价上涨造成的稳定偏好无奈。(3)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房价上涨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扭曲状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稳定偏好无奈的问题。以上结论均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并以受访者所在区最早出现的商业土地出让价格作为历史工具变量进行了复验。文章还甄别了可能干扰上述故事的"因房致惰"机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凯杰  
提高流动劳动力工资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地区劳动力市场效应,会影响流动劳动力工资水平。结合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工资及其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出口贸易规模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劳动力工资水平,且2011—2017年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工资的边际效应不断上升。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不同分位点影响模式存在差异,且呈现动态变化趋势,从有利于低收入群体逐渐转向有利于高收入群体。第二,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从缩小流动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转变为拉大流动劳动力内部工资差距。第三,出口贸易对流动劳动力工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女性流动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制造业部门和贸易部门流动劳动力工资受出口贸易影响更大。第四,出口贸易对不同流入时长的流动劳动力工资水平均有正向效应,且随着时长的增加,该效应在不断增加。出口贸易对市内跨县流动劳动力工资效益最大,其次为省内跨市,最后为跨省流动。基于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工资差异分解表明: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劳动力特征差异是其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歧视性因素则是次要原因;出口贸易可以解释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劳动力工资差距缩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太义  
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最新数据,尤其是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世界管理调查"(WMS)所形成的覆盖考核监控、目标规划与绩效激励等维度的管理得分指标,运用OLS、一阶差分法与分组回归等估计策略,针对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路径进行稳健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管理提升1个标准差,产品质量将上升0. 150~0. 250个标准差。进一步的路径考察与异质性分析表明,管理有助于拉动质量投入和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但主要通过拉动质量投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这些影响在资本密集度偏低、中等规模的企业中更大,在其他企业中则相对较弱,同时,在考核监控维度上最为显著,其次是绩效激励,最后是目标规划。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蒙大斌  杨振兵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指数,通过可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发现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要比现有研究结论严重得多,工资扭曲程度呈加重态势;西北偏远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重,东部沿海省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轻;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劳动力市场分割将加剧工资扭曲程度。因此,逐步消除各省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可有效缓解中国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静  甘宇  
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城市家庭经济禀赋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水平、家庭财富水平以及家庭经济预期均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现期旅游消费支出。该结果表明,除了家庭现期收入和财富水平对家庭现期旅游消费支出有重要影响之外,家庭预期收入对现期的旅游消费决策影响也十分显著。据此,本研究提出了满足城市家庭差异化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