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
- 2023(556)
- 2022(580)
- 2021(536)
- 2020(536)
- 2019(1289)
- 2018(1345)
- 2017(2827)
- 2016(1527)
- 2015(1754)
- 2014(1835)
- 2013(1888)
- 2012(1698)
- 2011(1572)
- 2010(1565)
- 2009(1525)
- 2008(1510)
- 2007(1268)
- 2006(1114)
- 2005(899)
- 学科
- 济(8965)
- 经济(8956)
- 管理(5853)
- 业(5752)
- 方法(5473)
- 企(5381)
- 企业(5381)
- 数学(4879)
- 数学方法(4862)
- 财(2137)
- 中国(1721)
- 地方(1657)
- 学(1610)
- 贸(1550)
- 贸易(1550)
- 关系(1549)
- 易(1464)
- 业经(1343)
- 务(1330)
- 财务(1330)
- 财务管理(1327)
- 企业财务(1293)
- 农(1266)
- 制(1218)
- 理论(1210)
- 策(1184)
- 人事(1173)
- 人事管理(1172)
- 划(1142)
- 地方经济(1139)
- 机构
- 大学(24220)
- 学院(23458)
- 管理(9897)
- 济(9787)
- 经济(9596)
- 理学(9021)
- 理学院(8898)
- 管理学(8693)
- 管理学院(8667)
- 研究(7205)
- 中国(5292)
- 京(4733)
- 科学(4557)
- 财(4455)
- 所(3791)
- 财经(3785)
- 研究所(3483)
- 业大(3466)
- 经(3454)
- 农(3374)
- 江(3127)
- 商学(3112)
- 商学院(3086)
- 范(3081)
- 师范(3064)
- 北京(2970)
- 中心(2926)
- 经济学(2889)
- 财经大学(2856)
- 农业(2663)
共检索到32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案例简介〕袁某,某市一村民。1997年1月,袁某所在村(以下称乙方)与该市某国有企业(以下称甲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务协议书”。该协议书约定,乙方派务工人员30名(袁某列在其中)到甲方从事装卸、搬运、绿化等工作;甲方按乙方务工人员的实际出勤天数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第98条规定,对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斌
工伤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妥善处理这一群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工伤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做些归纳和建议,并对一些工伤的劳动关系处理作些探讨。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梁华乔 侯玲玲
案情简介王某于2005年11月23日进入某机械公司下属东莞分公司,岗位为产品经理,与该分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书面劳动合同。2014年4月11日,该分公司突然通知王某,总公司董事会已于2014年3月12日作出撤销该分公司的决议,故分公司决定当即与其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了5.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王某认为,虽然东莞分公司被撤销,但机械公司尚正常经营,故于7月12日提出仲裁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峰
现行法中,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并不适用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则。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区分为因劳动合同违法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和因未签书面合同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现行法对二者的解除做了区分处理:因违法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随时解除,并且用人单位一方违法致合同无效时,应支付经济补偿;因缺乏书面形式而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并不能任意解除,只有在补签失败后才可以解除。如果非因劳动者原因而补签失败或者补签失败发生在一个月过渡期满之后,则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现行规则以刚性的书面形式要求为前提,并不符合书面形式制度的基本逻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述磊 戚聿东 刘翠花 李建奇
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形态由工业劳动、服务劳动、信息劳动向数字劳动演进。数字生产方式加速推动人机关系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简单操作、密切协作、深度交互模式,逐渐向数字经济时代柔性融合模式演进,机器的态势感知能力不断提升,人机依赖性日益增强。人机融合重构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涉及劳动关系系统中投入、主体、转换过程、产出等全主体和全流程的数字化变革。在人机融合模式下,劳动关系发展面临新趋势,包括人职匹配趋于精准化、共生化,雇佣关系趋于灵活化、合作化,办公场所趋于移动化、线上化,劳动过程趋于原子化、碎片化,工作时间趋于弹性化、自由化,报酬支付趋于创客化、长期化,管控模式趋于扁平化、网络化,治理体系趋于多元化、柔性化。为加速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市场层面应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打造劳动者工作新模式;企业应加快组织变革进程,推动企业组织转向扁平化网状架构;个体应适应新环境、强化新技能、激活新思想、创造新话语权;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推动法律体系和制度改革,灵活运用数字生态利益相关者力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形态 人机关系 劳动关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一、什么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依法形成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主体具有对立性。劳动关系主体的对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成劳动关系一定存在法律认可的双方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