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46)
- 2023(18768)
- 2022(15494)
- 2021(14087)
- 2020(11834)
- 2019(26486)
- 2018(26450)
- 2017(50746)
- 2016(27772)
- 2015(31275)
- 2014(31478)
- 2013(30582)
- 2012(28537)
- 2011(25550)
- 2010(26039)
- 2009(24910)
- 2008(24671)
- 2007(22790)
- 2006(20854)
- 2005(19304)
- 学科
- 济(128725)
- 经济(128550)
- 业(99227)
- 管理(95166)
- 企(86021)
- 企业(86021)
- 方法(45469)
- 农(38687)
- 财(36846)
- 业经(35734)
- 数学(35717)
- 数学方法(35290)
- 中国(34415)
- 制(28743)
- 地方(28409)
- 农业(26821)
- 务(23973)
- 财务(23917)
- 财务管理(23881)
- 学(22850)
- 企业财务(22599)
- 理论(21718)
- 策(21598)
- 体(21583)
- 技术(20414)
- 贸(20276)
- 贸易(20261)
- 和(20094)
- 银(19847)
- 银行(19810)
- 机构
- 学院(402042)
- 大学(397327)
- 济(172531)
- 经济(168844)
- 管理(152121)
- 研究(136326)
- 理学(128652)
- 理学院(127243)
- 管理学(125110)
- 管理学院(124359)
- 中国(108070)
- 财(84784)
- 京(84312)
- 科学(78771)
- 所(68469)
- 江(65137)
- 财经(65104)
- 农(64784)
- 中心(62632)
- 研究所(60817)
- 经(58698)
- 业大(54332)
- 北京(53221)
- 经济学(52993)
- 范(52109)
- 师范(51621)
- 州(50948)
- 农业(50242)
- 院(49098)
- 财经大学(47332)
- 基金
- 项目(250115)
- 科学(198236)
- 研究(188748)
- 基金(180788)
- 家(154874)
- 国家(153396)
- 科学基金(132995)
- 社会(121790)
- 社会科(115148)
- 社会科学(115122)
- 省(98647)
- 基金项目(94281)
- 教育(86823)
- 自然(82764)
- 划(81028)
- 自然科(80845)
- 自然科学(80825)
- 自然科学基金(79408)
- 编号(77386)
- 资助(73733)
- 成果(64839)
- 重点(55847)
- 部(55424)
- 发(54557)
- 课题(54441)
- 创(53255)
- 制(50101)
- 国家社会(49986)
- 创新(49111)
- 性(48757)
- 期刊
- 济(212941)
- 经济(212941)
- 研究(127212)
- 中国(88746)
- 财(69673)
- 管理(64087)
- 农(62170)
- 学报(56113)
- 科学(54111)
- 教育(45485)
- 大学(44297)
- 融(43350)
- 金融(43350)
- 农业(41715)
- 学学(41650)
- 技术(37297)
- 业经(34654)
- 财经(33920)
- 经济研究(33399)
- 经(29457)
- 问题(27188)
- 业(23129)
- 技术经济(21854)
- 贸(21451)
- 世界(20181)
- 现代(19770)
- 国际(19116)
- 版(18499)
- 商业(18402)
- 统计(18076)
共检索到639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席猛 赵曙明
从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趋势日益显著。现阶段,制造业企业成为集体性劳资冲突的多发地,在制造业企业建立并推行集体谈判制度,尤其是工资集体谈判制度,以解决集体性劳资冲突,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将会是必然趋势。以往的实证研究表明,集体谈判制度的推行势必会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增加企业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减少的背景下,集体谈判制度全面推行势必会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困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文华 何翘楚
互联网平台创造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共生生态系统,吸纳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分享其集群效应。这就从根本上消解了集体劳动关系的对抗基础,形成互利共生性的劳动关系。并且,信息鸿沟导致劳动者的分化,引起劳动关系结构的分层。为此,我国原有的旨在化解劳资冲突的集体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应进行变革。在协调主体上,应将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下的平台自治;在协调对象上,应将面向劳动者集体的整体协调转向适用于劳动者两极分化的分层治理;在协调方式上,应将工会领导下的集体协商转向更具民主性的双轨协商。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 去集体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潇
当代中国劳动关系转型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修复和国家力量主导干预的共同结果。资本根据不同阶段积累的迫切需要,不断发挥其技术和组织的能动性,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先后主要采取"空间—技术"与"技术—产品"两种不同的资本修复策略,来推动劳动组织形式产生相应变革。资本修复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在特定时期的目标上存在交集,但在长远上又存在根本分歧,这决定了中国劳动关系的构成和调整必然会出现由个别到集体的转型趋势并延续下去。集体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发展是未来抑制资本通过创新修复方式对劳动进行控制和分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激发广大劳动者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资本修复 劳动关系 集体 个别 转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明娟 周易
我国沿海部分地区的劳资关系正经历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型过程,文章在比较制度分析的框架下,对其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路径及演变进行了讨论:集体劳动关系转型建立在劳资双方参与人认知变化和外界环境与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外部诱发性环境变化和相关域内部认知的累积性影响是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先决条件,学习和模仿等则是实现集体劳动关系转型的关键路径,传声机制与非正式工人团体则充当了动员中介,为集体劳动关系转型提供了体制外的组织支撑,而政府作为外在的博弈规则,决定了劳动关系集体化形成与演进的制度环境,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有赖于政府角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陈尧
中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趋势的到来使劳工三权的问题成为了必须直面的问题。沿海地区劳资冲突的涌现对现有的劳动制度体系提出挑战,揭示了产业行动权制度化缺位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目前对产业行动权的立法状况,以及剖析产业行动权立法的困境,提出应从地方应对产业冲突的现实经验中发掘治理空间。通过总结广东、大连及深圳等地应对产业行动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以兼顾开放的政治空间与增强工会代表性为前提条件,结合集体协商、日常沟通与预警机制为一体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
产业行动权 制度困境 地方经验 治理策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祥进 杨东宁 徐敏亚 雷明
在"用工荒"已经出现并将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面临其特有的"生产力困境"。追求高度分工的运营策略虽然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但也使企业变得脆弱且反应迟钝,难以应对"用工荒"的挑战。本文尝试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寻找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办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对大样本(N=1185)企业员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员工感知到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能有效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同时提高其工作绩效;而且当企业采用高度分工策略时,上述关系变得更强。员工离职率的降低能有效提升企业应对"用工荒"的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将有助于改善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因此,我们认为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莉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畅通供需循环。从供应链着手,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挖掘制造业企业需求,而且能够畅通流通渠道,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是畅通供需循环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质量持续提升,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低成本优势减弱、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被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应从提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定制造业供应链、打造中国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着手,切实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风华 李江帆
制造业服务化困境是国际新兴研究热点,服务化是制造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遭遇服务化困境,甚至服务化失败。对制造业服务化困境的概念、现象识别、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伟毅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制造业能否充分利用数字创新要素已成为其能否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将支撑条件以解决其面临的瓶颈制约。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鼓励智能制造、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协同管发展环境、确立数据标准、加强数据保护、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实现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杭敬 张志远 苑立波
当前,上海面临着既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艰巨任务,而劳动生产率则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经济增长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力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上海人口红利趋于减弱的形势下,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又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物质消耗转为主要依赖广义的技术进步。而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又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三个要素。该文利用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模型,对"十五"时期以来上海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要素进行拆解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虽然上海制造业增加值与劳动生产率呈现同步回落走势,但技术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学政 许晴
"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共同建构了我国体育制造业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将体育制造业放在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体育制造业的特点,分析制约我国体育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制约我国体育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支持我国体育制造业创新的资源缺乏,创新动力不足;体育制造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升,管理水平不高,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全面建立;体育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不高,产业协同程度低;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政策支撑欠缺。解决我国体育制造业发展的问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我国制造业转型必须以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为需求平台,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动力,通过关键领域、重要环节和重点行业创新突破,运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路线,改造我国制造业,逐步淘汰低端制造,积极发展中高端制造,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由低端向中高端跃升,推进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形成我国具有先进性、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低碳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关键词:
制造业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传喜
文章认为,"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全球制造业面临洗牌、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制造业结构调整加速以及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等。"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主要有制造业面临新的市场发展变化、传统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不够等。文章提出我国要在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品认证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不断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制造业 新常态 产业布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传喜
文章认为,"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全球制造业面临洗牌、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制造业结构调整加速以及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等。"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主要有制造业面临新的市场发展变化、传统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不够等。文章提出我国要在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品认证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不断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制造业 新常态 产业布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丽娟
随着最严环保督查和相关政策的陆续实施,不少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型出口制造企业出现了限产、停产或倒闭现象。伴随着广东人口红利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低端加工贸易和传统出口产业产能出现普遍过剩的情况。本文重点研究环保组合政策链下广东中小型出口制造业的内外部生存环境与企业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企业在应对高压环保态势下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