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6)
2023(6151)
2022(4396)
2021(3935)
2020(3113)
2019(6983)
2018(7251)
2017(13916)
2016(7767)
2015(8842)
2014(9009)
2013(8616)
2012(7649)
2011(6737)
2010(6793)
2009(6187)
2008(6230)
2007(5882)
2006(5412)
2005(4718)
作者
(21274)
(17872)
(17649)
(16913)
(11107)
(8252)
(8028)
(6864)
(6835)
(6458)
(5998)
(5849)
(5733)
(5705)
(5555)
(5415)
(5175)
(5164)
(5120)
(5045)
(4505)
(4444)
(4335)
(4102)
(4087)
(3977)
(3959)
(3936)
(3565)
(3535)
学科
(34562)
经济(34530)
管理(21055)
(20214)
(14716)
企业(14716)
中国(13886)
(12673)
方法(12635)
数学(10772)
数学方法(10720)
业经(9152)
地方(8760)
农业(8646)
(6682)
(6221)
(6094)
(5858)
劳动(5841)
(5567)
理论(5403)
发展(5267)
(5258)
(5176)
银行(5160)
产业(5153)
(5140)
贸易(5135)
(5010)
金融(5010)
机构
学院(105246)
大学(105076)
(43169)
经济(42226)
管理(38085)
研究(36174)
理学(32293)
理学院(31926)
管理学(31191)
管理学院(31026)
中国(28246)
(22549)
科学(21351)
(20060)
(17800)
(17371)
(17164)
中心(16958)
研究所(15987)
财经(15684)
(15122)
师范(14979)
业大(14797)
(14336)
北京(14145)
经济学(13797)
(13655)
(13264)
农业(13261)
经济学院(12352)
基金
项目(68477)
科学(54125)
研究(52158)
基金(48722)
(41974)
国家(41572)
科学基金(35723)
社会(33922)
社会科(31967)
社会科学(31959)
(27065)
基金项目(25537)
教育(24673)
(22291)
编号(21900)
自然(21525)
自然科(21052)
自然科学(21048)
自然科学基金(20679)
资助(19183)
成果(18360)
课题(15793)
重点(15555)
(15025)
(14970)
国家社会(14020)
(13717)
教育部(13064)
(13012)
项目编号(12967)
期刊
(51740)
经济(51740)
研究(32169)
中国(27381)
(17420)
教育(16103)
学报(15798)
管理(15292)
科学(14886)
(14858)
大学(12594)
农业(11641)
学学(11478)
(10526)
金融(10526)
技术(10117)
业经(9204)
经济研究(8181)
财经(8028)
问题(7167)
图书(7142)
(6995)
(5980)
书馆(5359)
图书馆(5359)
(5205)
论坛(5205)
现代(5178)
职业(5176)
商业(5096)
共检索到167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文华  
劳动关系主体的失信成为劳动争议频发、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诚信问题已成为制约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功利"的评价体系、"滞后"的制度建设以及"杂乱"的规制监管体系是导致劳动关系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诚信是一个集道德、政治、法律于一身的概念,因此,劳动关系诚信法治化建设必须以德治为"先锋",以法治为"后卫",以监督为"守门员",共同捍卫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劳动关系之和谐稳定。
[期刊] 求索  [作者] 顾敏康  谢勇  王伟  石新中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诚信建设提出了要求。诚信建设制度化,必然离不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因此,法治化是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应有之义。本次专题笔谈分别从四个方面探讨我国诚信建设法治化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江峰  
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法律规制价值取向不明确,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不清晰,典型劳动关系割裂与非典型劳动关系放纵等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修订过程中,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价值导向,实行劳动者分层保护和用人单位分类适用,重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完善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并将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用工纳入劳动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江峰  
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法律规制价值取向不明确,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不清晰,典型劳动关系割裂与非典型劳动关系放纵等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修订过程中,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价值导向,实行劳动者分层保护和用人单位分类适用,重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完善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并将共享经济下互联网平台用工纳入劳动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赵磊  
业务外包是企业通过将内部的某项职能或某项任务分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本企业核心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以"劳务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真"外包难觅、"假"外包横行的异化现象。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虽然对业务外包的规制做了有益探讨,但仍存在发包人法律责任缺失、承包人主体资质不明和外包行为界定模糊等主要问题。研究业务外包劳动法律的规制,必须正本清源,从源头入手;端本正源,以效率为先;不忘初心,兼顾公平,最终实现雇主效益与劳动者公平的相互统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峰  刘文华  
劳动基准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而制定的、关于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劳动基准是劳动法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劳动关系调整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经历了行政公法化到社会法的发展阶段,尚存在基准体系混乱、差异化实施和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研究劳动基准法律规制,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符合我国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实际需求的规制理念、模式和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峰  刘文华  
本文所论边界型民事雇佣可以理解为一般民事雇佣与劳动关系混同与交叉区域的用工行为,如,"勤工助学、实习""见习""超龄劳动者就业""互联网平台用工""建筑工地包工头承包用工"等。将这部分民事雇佣中符合劳动关系特征的用工行为适当、适时纳入劳动法律规制,有利于保护处于中间地带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峰  刘文华  
劳动基准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而制定的、关于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劳动基准是劳动法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劳动关系调整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经历了行政公法化到社会法的发展阶段,尚存在基准体系混乱、差异化实施和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研究劳动基准法律规制,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符合我国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实际需求的规制理念、模式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