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9)
- 2023(10514)
- 2022(9421)
- 2021(9049)
- 2020(7551)
- 2019(17750)
- 2018(17780)
- 2017(34951)
- 2016(19087)
- 2015(21621)
- 2014(21670)
- 2013(21588)
- 2012(19755)
- 2011(17563)
- 2010(17596)
- 2009(16008)
- 2008(15529)
- 2007(13560)
- 2006(12033)
- 2005(10665)
- 学科
- 济(75914)
- 经济(75815)
- 管理(54769)
- 业(52827)
- 企(43359)
- 企业(43359)
- 方法(37054)
- 数学(32204)
- 数学方法(31822)
- 农(21361)
- 中国(20548)
- 财(20112)
- 贸(19199)
- 贸易(19195)
- 易(18744)
- 学(16309)
- 业经(16181)
- 地方(15034)
- 农业(14266)
- 制(13334)
- 理论(12883)
- 出(12532)
- 和(12173)
- 务(11980)
- 财务(11914)
- 财务管理(11885)
- 技术(11719)
- 企业财务(11204)
- 环境(11194)
- 教育(10960)
- 机构
- 大学(270560)
- 学院(267742)
- 管理(109298)
- 济(106571)
- 经济(104186)
- 理学(94948)
- 理学院(93906)
- 管理学(92260)
- 管理学院(91799)
- 研究(87071)
- 中国(64911)
- 京(57854)
- 科学(54413)
- 财(48750)
- 所(43758)
- 农(40816)
- 研究所(39667)
- 业大(39577)
- 财经(39392)
- 中心(39323)
- 江(38461)
- 北京(36828)
- 范(36034)
- 经(35815)
- 师范(35771)
- 农业(31762)
- 经济学(31646)
- 州(31637)
- 院(31513)
- 财经大学(29355)
- 基金
- 项目(183858)
- 科学(144448)
- 研究(135743)
- 基金(133537)
- 家(115216)
- 国家(114240)
- 科学基金(98433)
- 社会(84714)
- 社会科(80184)
- 社会科学(80162)
- 基金项目(71575)
- 省(71016)
- 自然(64383)
- 自然科(62878)
- 自然科学(62865)
- 教育(62356)
- 自然科学基金(61723)
- 划(59727)
- 编号(55925)
- 资助(55799)
- 成果(45636)
- 部(40936)
- 重点(40362)
- 发(38168)
- 课题(37919)
- 创(37741)
- 教育部(35362)
- 科研(35143)
- 创新(35078)
- 项目编号(34723)
- 期刊
- 济(115438)
- 经济(115438)
- 研究(80612)
- 中国(49127)
- 学报(41362)
- 管理(39235)
- 科学(38224)
- 农(37266)
- 财(36008)
- 大学(31374)
- 教育(30818)
- 学学(29229)
- 农业(26031)
- 技术(22514)
- 融(21824)
- 金融(21824)
- 业经(19014)
- 财经(18861)
- 经济研究(17905)
- 经(15988)
- 问题(15877)
- 图书(15861)
- 理论(14458)
- 实践(13299)
- 践(13299)
- 贸(13270)
- 技术经济(13071)
- 科技(12811)
- 业(12598)
- 现代(12035)
共检索到390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立富 王兴化
本文在企业劳动关系中研究雇员的适度劳动问题,分析在传统企业组织和现代企业组织中适度劳动的不同形成机制与特征。与传统的被动过劳相比,在现代企业组织中,雇员过劳的形成过程更为复杂,雇员的适度劳动也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企业劳动关系的民主化是有效控制雇员过度劳动并实现新型适度劳动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适度劳动 过度劳动 企业劳动关系 民主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小仕
由于劳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和劳动关系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劳动契约具有不完全性。这意味着劳动契约在签订、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双方的道德风险,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均有动力利用信息优势谋求自身福利最大化。本文对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认为雇主的道德风险是造成当前劳动关系紧张的主要诱因。
关键词:
劳动关系 道德风险 行为机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姜作勇 方潮贵 熊盛文 宣林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将其作为新的执政理念。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和谐社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劳动保障工作直接涉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大力发展劳动保障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劳动保障部门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就此问题本刊邀请了4位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人大代表,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谈谈他们的看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霞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在劳动关系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劳动关系道德基础的一个重要来源。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应该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而非“己所欲 ,施于人”。
关键词:
劳动关系 道德基础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璐 刘可风
自由一直处在哲学的中心位置,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从古希腊的哲学家至康德、贡斯当、伯林都对自由进行了专门思考,学者之间对自由内涵的见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自由的各种类型中,道德自由和劳动自由分属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而这两种自由的主体都是人本身。一方面,人类追求由理性主导的道德自由,在此过程中,主体需要拥有道德选择的能力,其前提就在于必须拥有意志自由。而在获得了意志自由的基础上,人们要有能够选择的余地和能力。道德自由是建立在道德必然的基础上,与道德责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道德自由相比,劳动自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自由。劳动自由则成为"人的自由"在实践层面的应有之义。这不仅表现为劳动作为通向自由的途径,更表现为"自由劳动"成为目的本身和人类的第一需要。人类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的建立需要从精神方面和实践层面去努力:实现道德自由与劳动自由。马克思认为,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都会推动整个人类的全面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这揭示了自由与解放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是充满现实性的自由,同时也是有限的自由。
关键词:
自由 道德自由 劳动自由 人的自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连刚 杨芙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妍 周中之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不仅要通过强有力的法律调整,而且要通过广泛而深刻的道德调整。和谐劳动关系的道德调整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诉求,它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要求,适合当代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有利于实现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调整的实现路径,即创建劳动关系道德评价体系,成立道德评价机构;加强劳动关系双方的道德修养,唤醒双方内心的道德良知;强化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强化劳动监察部门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责任。
关键词:
道德调整 劳动关系 和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吕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致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和分层化,在劳动关系的一般形态之外出现诸多特殊形态,由此产生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引起法学界、经济学界及社会学界的普遍关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郑东亮
我国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就业方式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城镇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环境变化,乃至于急剧变化。劳动关系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和谐稳定问题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予以关注。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协调劳动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是指非全日制用工所形成的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作为灵活就业的一种主要形式,按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一般是指低于法定或集体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的就业形式,在我国则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新会
把传统的经济均衡理论应用于劳动关系分析,能够得出劳动关系均衡的思维观念;劳动关系均衡思维融入到制度经济学中自然地可以得出劳动关系“制度均衡”的概念。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要构建和谐与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该做到:一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保持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基本平衡;另一方面,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建设,培养和形成规范性行为准则。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制度 失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