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9)
- 2023(6574)
- 2022(5751)
- 2021(5500)
- 2020(4693)
- 2019(10960)
- 2018(11408)
- 2017(22698)
- 2016(12659)
- 2015(14528)
- 2014(14493)
- 2013(14484)
- 2012(13860)
- 2011(12395)
- 2010(12699)
- 2009(12088)
- 2008(11779)
- 2007(10596)
- 2006(9711)
- 2005(8983)
- 学科
- 济(49011)
- 经济(48951)
- 管理(33396)
- 业(31114)
- 企(22795)
- 企业(22795)
- 方法(20597)
- 数学(18401)
- 数学方法(18221)
- 中国(17656)
- 农(16924)
- 制(13209)
- 财(12519)
- 地方(11204)
- 农业(11044)
- 银(10281)
- 银行(10266)
- 业经(10087)
- 贸(9854)
- 贸易(9840)
- 行(9839)
- 易(9538)
- 融(8692)
- 金融(8690)
- 学(8427)
- 理论(8307)
- 体(7847)
- 教育(7389)
- 度(7197)
- 制度(7192)
- 机构
- 大学(174560)
- 学院(173487)
- 济(68967)
- 经济(67139)
- 管理(62989)
- 研究(56897)
- 理学(52648)
- 理学院(51995)
- 管理学(51108)
- 管理学院(50778)
- 中国(47907)
- 京(38155)
- 财(36781)
- 科学(32433)
- 江(28971)
- 所(28183)
- 财经(28072)
- 中心(27817)
- 范(25268)
- 经(25135)
- 农(25094)
- 师范(25084)
- 北京(24855)
- 研究所(24698)
- 州(23575)
- 业大(22213)
- 经济学(20916)
- 院(20674)
- 财经大学(20500)
- 师范大学(20185)
- 基金
- 项目(103350)
- 研究(81001)
- 科学(80018)
- 基金(72289)
- 家(61111)
- 国家(60475)
- 科学基金(51074)
- 社会(49547)
- 社会科(46618)
- 社会科学(46607)
- 省(40247)
- 教育(38952)
- 基金项目(38340)
- 编号(35456)
- 划(33991)
- 自然(31075)
- 成果(30906)
- 自然科(30263)
- 自然科学(30254)
- 资助(30039)
- 自然科学基金(29696)
- 课题(24929)
- 部(23597)
- 重点(22688)
- 发(21775)
- 项目编号(21106)
- 年(21087)
- 性(20891)
- 创(20760)
- 教育部(20612)
共检索到282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侯玲玲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践中,已出现这样一种新现象:某派遣机构受某企业委托招聘员工,并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将员工派遣到企业工作,其劳动过程由企业管理,其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费等项待遇由企业提供给派遣机构,再由派遣机构支付给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学华 薛孝东
在我国,劳动力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获得了较大发展,少数地方通过地方立法加强了对劳动力派遣的规制。与蓬勃发展的劳动力派遣相比,劳动力派遣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明显存在滞后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派遣中的一些问题,并参考国外劳动力派遣立法的实践和经验,对劳动力派遣的概念、理论基础、劳动力派遣三方的法律关系、实践中的问题等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劳动力派遣提供立法上的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王国社
在劳务派遣争议处理中,恢复劳动关系好处理,恢复用工关系难处理。仅处理恢复劳动关系,不处理恢复用工关系,将导致退回机制极容易被用工单位所滥用,伤害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明确在用工单位随意退回下如何处理劳动者恢复用工关系的相关规定,从而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案情简介■申请人称于2010年5月经老乡介绍到天津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的安排下,申请人于2010年5月20日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后来知晓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是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并据此将该用人单位作为本案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称,在职期间一直是由天津某公司支付工资,工作服上面标有该公司的字样。被申请人(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其于2011年5月17日成立,确与天津某公司订立过两份劳务派遣协议书,期限分别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5月20日及2015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劳动关系 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素凤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解除方式规定不明确、解除程序规定不全面、经济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合理、缺乏纠纷处理机制等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应制定统一的《劳务派遣法》,对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四明
劳务派遣相对于一般劳动关系而言是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本应该是对传统用工方式的补充,但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劳务派遣迅速发展但被滥用。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此以"特别规定"的方式作了规定,还有其他专门性法律规制,但因现实中用人单位对相关立法的规避和曲解,再加上立法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劳务派遣领域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被严重侵食。现实迫使立法机关不得不修法以查漏补缺,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态势。我们应该纠正社会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错误认知,强化劳务派遣的相关程序性机制,完善被派遣劳动者权利实现的程序性权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新建 徐元得 朱锦绣
在人才派遣方式下,企业的雇佣与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征。结合国外人才派遣的经验,对我国人才派遣的特点、其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及现行派遣方式对雇佣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等,进行了一些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探讨。认为应该重视在人才派遣方式下可能引发的劳动关系问题,并需要对我国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业进行有效规制,以促进劳动关系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人才派遣 人才租赁 雇佣关系 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在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中,如何规制劳务派遣引起了诸多争议。就立法态度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法律性质而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如何界定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雇主责任又应如何分配?就具体运作而言,面对劳务派遣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对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行业、职业及时间期限等应如何界定?对派遣机构的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条件等又该作出何种规定?就这些问题本期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有所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