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2)
- 2023(6523)
- 2022(5388)
- 2021(4752)
- 2020(3660)
- 2019(8349)
- 2018(8294)
- 2017(15629)
- 2016(8599)
- 2015(9486)
- 2014(9552)
- 2013(9663)
- 2012(9532)
- 2011(8788)
- 2010(8985)
- 2009(8087)
- 2008(7935)
- 2007(7301)
- 2006(6833)
- 2005(6478)
- 学科
- 济(44257)
- 经济(44132)
- 业(20840)
- 管理(18681)
- 中国(17891)
- 地方(16813)
- 农(15600)
- 企(12430)
- 企业(12430)
- 方法(11079)
- 农业(10886)
- 业经(10509)
- 地方经济(9677)
- 数学(9599)
- 数学方法(9525)
- 发(9016)
- 融(8273)
- 金融(8273)
- 银(7923)
- 银行(7908)
- 行(7826)
- 贸(7391)
- 贸易(7380)
- 学(7207)
- 易(7039)
- 制(6965)
- 发展(6742)
- 展(6721)
- 环境(6621)
- 财(6117)
- 机构
- 学院(124348)
- 大学(121443)
- 济(54266)
- 经济(53113)
- 研究(50110)
- 管理(42418)
- 中国(38109)
- 理学(34996)
- 理学院(34489)
- 管理学(33808)
- 管理学院(33571)
- 科学(29871)
- 京(27596)
- 所(26322)
- 财(24275)
- 研究所(23554)
- 农(22703)
- 中心(22105)
- 江(20517)
- 范(19449)
- 师范(19265)
- 北京(18307)
- 财经(18287)
- 院(18066)
- 农业(17360)
- 业大(17090)
- 经济学(16910)
- 省(16872)
- 州(16807)
- 经(16505)
- 基金
- 项目(76704)
- 科学(60230)
- 研究(58419)
- 基金(53210)
- 家(46069)
- 国家(45606)
- 科学基金(38300)
- 社会(37374)
- 社会科(35335)
- 社会科学(35330)
- 省(31363)
- 基金项目(27416)
- 教育(25994)
- 划(25967)
- 编号(24139)
- 发(23381)
- 自然(22467)
- 资助(22076)
- 自然科(21908)
- 自然科学(21904)
- 自然科学基金(21474)
- 成果(20328)
- 发展(19149)
- 展(18772)
- 课题(18130)
- 重点(17716)
- 部(16315)
- 创(15519)
- 国家社会(15260)
- 创新(14604)
共检索到211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集体合同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2号,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3年12月3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原劳动部1994年12月5日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自此《规定》实施之日废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徐雄彬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政策措施之一,其建立与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一直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部分省份的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产生影响,而大部分省份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不显著;若最低工资标准维持在社会平均工资的30%时,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能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失业率 劳动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文章基于2012和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宏观经济数据,应用基于分层模型的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过度劳动严重;最低工资的提升不但未能缓解低收入农民工的过度劳动,而且增加了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女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也加重了初中教育水平男性农民工过度劳动的程度。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月最低工资所对应的法定工作小时数,或实施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最低工资实施和法定工作时间的监管。只有结合严格的工作时间规定,控制企业的加班成本,才能有效控制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不利影响,使最低工资政策真正发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 过度劳动 多层模型 双重差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金露 曲秉春 李盛基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运用自然实验方法和双重差分方法,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劳动者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同地区的考察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对于西部地区的劳动供给具有促进效应,而对于东部地区的劳动供给则具有抑制效应;最低工资调整幅度的考察结果得出,最低工资调整幅度在30%以下时,其具有促进劳动供给的作用,而调整幅度超过30%时,则具有抑制劳动供给的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制度 就业 劳动供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迪 张尉 罗楚亮
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保障老年群体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区县最低工资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堆叠”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政策对城镇老年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我国城镇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率显著提高1.44个百分点;(2)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男性、低技能、低财产性收入和来自东、中部地区的老年群体;(3)最低工资政策显著提高了老年群体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和离退休再就业的概率,降低了离退休的概率,也显著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工资水平。根据结论文章认为,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缓解老龄化问题和提高老年群体福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 老年群体 劳动参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显著增加3.03个百分点。(3)综合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以及进入劳动市场后就业概率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16—55岁已婚女性中就业个体的占比显著增加2个百分点。(4)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中年、低教育水平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已婚女性。在劳动供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形下,通过激活劳动力存量,上调区县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内缩小中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已婚女性 劳动参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已婚女性 劳动参与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延中 王国洪
本研究以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人员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其中,最低工资标准与体制内人员的就业存在较弱的正向关系,而对体制外人员的就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生产率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