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9)
2023(6987)
2022(5485)
2021(4890)
2020(4266)
2019(9150)
2018(9104)
2017(17956)
2016(9621)
2015(10620)
2014(10380)
2013(10503)
2012(9398)
2011(7883)
2010(8117)
2009(8051)
2008(8254)
2007(7597)
2006(6668)
2005(6353)
作者
(26145)
(22034)
(21687)
(20460)
(14134)
(10205)
(9853)
(8436)
(8161)
(8016)
(7374)
(7329)
(7311)
(6786)
(6773)
(6515)
(6500)
(6435)
(6207)
(6204)
(5410)
(5299)
(5249)
(4985)
(4963)
(4856)
(4855)
(4750)
(4374)
(4123)
学科
(71493)
(67807)
企业(67807)
管理(51011)
(48622)
经济(48559)
业经(24034)
方法(21331)
(20954)
(19881)
(18463)
财务(18459)
财务管理(18449)
企业财务(17269)
农业(15392)
技术(14499)
数学(14121)
数学方法(14082)
(11826)
企业经济(11779)
(11636)
经营(10947)
(10386)
(10221)
技术管理(10149)
中国(10042)
理论(9671)
(8839)
决策(8523)
体制(8129)
机构
学院(144756)
大学(136275)
(67056)
经济(66069)
管理(64256)
理学(54973)
理学院(54599)
管理学(54154)
管理学院(53896)
研究(38575)
中国(34248)
(31984)
(27467)
财经(25486)
(23144)
(23127)
(22728)
科学(20038)
商学(19808)
经济学(19716)
商学院(19632)
业大(18934)
财经大学(18549)
(18493)
经济管理(18292)
中心(18189)
农业(18079)
经济学院(17936)
(17382)
北京(16925)
基金
项目(88591)
科学(72429)
研究(67699)
基金(66561)
(55352)
国家(54755)
科学基金(50336)
社会(45941)
社会科(43727)
社会科学(43717)
(35764)
基金项目(35319)
自然(31580)
自然科(30856)
自然科学(30848)
自然科学基金(30398)
教育(29497)
(27656)
(27409)
编号(27111)
资助(26544)
(22229)
成果(20021)
(19785)
创新(19657)
(19583)
国家社会(19133)
(18808)
重点(18698)
人文(18284)
期刊
(79409)
经济(79409)
研究(39700)
(30259)
管理(29445)
中国(26804)
(22837)
科学(16502)
业经(16076)
农业(15917)
技术(14799)
学报(14029)
财经(13291)
(13203)
金融(13203)
大学(12033)
学学(11887)
经济研究(11801)
(11571)
(11078)
财会(10756)
技术经济(10558)
问题(10129)
现代(8879)
会计(8462)
商业(8416)
世界(8371)
(7895)
经济管理(7595)
通讯(7332)
共检索到217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媛媛  刘斌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契机,实证分析了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人工成本粘性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企业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工的应对措施。结果发现:(1)《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人工成本粘性并具体表现为薪酬粘性;(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民营企业人工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更大,具体表现在《劳动合同法》还加剧了民营企业的用工粘性;(3)《劳动合同法》加剧的人工成本粘性导致了企业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工的可能性;(4)《劳动合同法》对民营企业更大的人工成本粘性影响使民营企业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工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斌  李冰心  王雷  
基于劳动保护的不同维度,本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劳动保护是否限制企业的用工灵活性。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劳动保护的加强,企业的用工灵活性显著降低,具体表现为劳动保护加剧了企业的员工薪酬粘性和用工粘性,还降低了企业的劳动需求弹性。这意味着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劳动市场价格变化而调整员工薪酬和雇佣数量的能力下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劳动保护限制企业用工灵活性的现象在民营性质、劳动密集度较高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熊瑞祥  万倩  
本文结合多个微观数据库与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强度对中国私营企业出口概率与出口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级市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强度每提高1个标准差,平均而言会使得私营企业的出口概率与出口额分别下降约2.7%与16%。最低工资较高地区、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企业受到《劳动合同法》的负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劳动保护显著地降低了私营企业的生产率与长期雇佣员工数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金钊  孙中伟  
本文利用第十次(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企业基层工会对新增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会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原产品规模扩张、新产品研发以及工艺创新;工会对投资的作用大小取决于管理层对员工权益的回应,在员工权益保护较好的企业,工会促进投资的效应将放大。因此,在经济减速换挡的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宜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以激发基层工会对民营企业投资增长的积极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卢闯  唐斯圆  廖冠民  
本文以2004-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的劳动密集度对异常投资水平的影响。本文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更容易发生投资不足;当企业所处地区的法律执行效率较高或者属于民营企业时,劳动保护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拓展了劳动保护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评价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政策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朔  刘晓晖  徐可  
从激励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持股水平较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较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企业中更明显;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薪酬较低、普通员工工资较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明显。研究表明,劳动保护虽然加强了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但不利于激励,这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激励手段,从而抵御劳动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波   张雨微  
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从中间品进口替代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出口技术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会通过企业资本品进口替代效应和低成本中间品进口替代的成本节约效应推动高劳动密集度行业企业出口技术升级,且这一升级效应对加工贸易企业、异质性产品行业企业、地区法治水平较高企业及从发达国家进口企业作用更大。本研究深化了劳动保护在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中的协同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准  李强  曾勇  
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事件,利用2005—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加强劳动保护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商业信用,且这种影响对处于高法治水平地区的企业和国有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商业信用的增加最终可能使加强劳动保护对企业财务杠杆具有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保护增强对企业杠杆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保护增强会导致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和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杠杆上,且随企业劳动密集度的提高而增强。劳动保护增强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劳动经营弹性作用于企业杠杆水平,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劳动经营弹性的变动对企业杠杆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地方政府干预是导致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骁然  朱玉杰  
本文发现,增强劳动保护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我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以研发投入衡量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强。当以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时,《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上述作用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本文的主要发现在创新需求较高的行业中,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中,在行业内的后进企业中,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促进企业创新进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本文的发现提供了《劳动合同法》具有积极影响的证据,也揭示了一条中国背景下法的实施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阔   曲植   陶云清  
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出于预防动机通过增持短期金融资产以补足流动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和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力度强的企业,《社会保险法》实施对其持有金融资产的诱导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出于预防性储蓄目的从事的金融资产投资,并未兼顾金融资产投资效率。本文认为在实施劳动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当注意警惕企业过度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决策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红梅  李春涛  
本文利用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的政策冲击所造成的准自然实验情境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保护加强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违约风险显著提升了约1.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劳动保护影响企业违约风险的渠道,发现劳动保护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性负债水平,并最终提高了违约风险。此外,在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较高、信息披露水平较低和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劳动保护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拓展了劳动保护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评价《社会保险法》的政策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本研究可为"新冠"疫情期间政府制定政策减免企业社保支出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兵  李辉  林雄立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借助《劳动合同法》实施这一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如何影响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高劳动密集度行业中的企业相对于低劳动密集度行业中的企业,更倾向于应用机器人。这一结论在排除各种可能干扰因素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劳动保护确实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存在要素替代效应倒逼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但更重要的是劳动保护稳定了雇佣关系,技能—资本互补效应加速了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本文揭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加快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并不矛盾,优化劳动力市场制度设计助力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推进落实是政策应有之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阔   曲植   陶云清  
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出于预防动机通过增持短期金融资产以补足流动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和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力度强的企业,《社会保险法》实施对其持有金融资产的诱导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出于预防性储蓄目的从事的金融资产投资,并未兼顾金融资产投资效率。本文认为在实施劳动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当注意警惕企业过度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决策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刘常青  
2007年后,中国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持续下降,性别就业差距逐渐加大。本文从劳动保护这一视角给出了解释。分析表明,《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书面合同订立等劳动保护措施的加强令企业雇佣女性的相对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下降。通过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发现《劳动合同法》出台使得样本期内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下降了约3.5个百分点,该结果在排除了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替代性解释后依旧成立。并且《劳动合同法》对制造业女性就业份额的负向冲击在法律制度环境不同的地区均存在。最后,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一步考察了性别就业差距扩大的后果,发现女性就业份额下降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并提高了企业引进技术设备的概率。本文的发现拓展了《劳动合同法》影响的研究视角,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结构变化,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