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2)
- 2023(6075)
- 2022(5097)
- 2021(4739)
- 2020(3894)
- 2019(8607)
- 2018(8784)
- 2017(17087)
- 2016(9193)
- 2015(9552)
- 2014(9115)
- 2013(8645)
- 2012(7834)
- 2011(7065)
- 2010(7217)
- 2009(6912)
- 2008(6729)
- 2007(5991)
- 2006(5261)
- 2005(4822)
- 学科
- 济(35026)
- 经济(34976)
- 管理(23846)
- 业(23808)
- 企(19273)
- 企业(19273)
- 方法(14709)
- 数学(11679)
- 数学方法(11512)
- 农(11120)
- 中国(10469)
- 财(9777)
- 业经(8279)
- 理论(8059)
- 学(7878)
- 贸(7623)
- 贸易(7621)
- 农业(7419)
- 易(7391)
- 制(6770)
- 务(6249)
- 财务(6235)
- 财务管理(6228)
- 融(6047)
- 金融(6046)
- 企业财务(5938)
- 和(5832)
- 银(5795)
- 银行(5782)
- 劳(5729)
- 机构
- 学院(122414)
- 大学(121534)
- 济(52113)
- 经济(51106)
- 管理(45397)
- 研究(40852)
- 理学(39332)
- 理学院(38934)
- 管理学(38225)
- 管理学院(37999)
- 中国(30795)
- 京(24955)
- 财(24429)
- 科学(23201)
- 所(20257)
- 财经(19575)
- 中心(18326)
- 研究所(18246)
- 经(17748)
- 江(17368)
- 农(17232)
- 经济学(16718)
- 范(16582)
- 师范(16421)
- 业大(15744)
- 北京(15662)
- 经济学院(14921)
- 院(14665)
- 财经大学(14647)
- 州(14297)
- 基金
- 项目(78613)
- 科学(62243)
- 研究(60153)
- 基金(56793)
- 家(48786)
- 国家(48365)
- 科学基金(41677)
- 社会(38747)
- 社会科(36646)
- 社会科学(36642)
- 省(30420)
- 基金项目(29146)
- 教育(28335)
- 编号(25732)
- 划(25568)
- 自然(25434)
- 自然科(24879)
- 自然科学(24875)
- 自然科学基金(24418)
- 资助(23659)
- 成果(21413)
- 重点(17873)
- 部(17566)
- 课题(17326)
- 发(17017)
- 创(16621)
- 项目编号(16001)
- 国家社会(15978)
- 性(15883)
- 教育部(15512)
共检索到181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晓峰 张洁颖
比较优势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进行国际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核心理论,主流经济学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各国参与世界分工的理论基础。但是现实中一国在存在劳动力供给剩余的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却未取得经济的进步与增长,从而引发对该理论有效性的争论。本文试图在分析劳动供给剩余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一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在劳动供给剩余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与一定的保护贸易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砚莉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家庭内部成员,主要从夫妻二人拥有的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了家庭的形成及其家庭内部劳动分工格局。从理论上阐述在比较优势条件下,专业化和交换将导致整体联合利益增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内部成员劳动分工的劳动力供给均衡点的形成及其变动情况。这一经济模型表明,为了提高家庭质量,实现整个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实行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在充分信息和较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一方面,从纯经济学角度分析家庭的形成及其变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视出家庭实际变化及相关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家庭 劳动分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佳 陈飞翔 黎开颜
文章探讨了比较优势实现动态变化的路径问题,并着重讨论专业化的研发投入(R&D)对比较实现动态变化的影响,认为绝对的研发效率是比较优势实现动态转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动态比较优势与福利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比较优势实现动态变化对于保证福利水平的长期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R&D 动态比较优势 福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有个认识和发挥自己优势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世界工厂正在转向中国”之说。问题是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要看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最有竞争力的。长期以来,我们是突出自己的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生产劳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玲英
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工资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并推导工资变动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工资水平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工资上涨并没有对我国比较优势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快于工资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上涨对比较优势的负面效应所导致的。
关键词:
制造业 工资水平 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剑 谷克鉴
本文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资源禀赋 HOV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丙志 石良平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能否持续、如何挖掘与升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发挥与升华的效应,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的效应。为此,中国政府需要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扮演积极的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和提升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关键词:
城市化 社会保障 劳动力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永华
本文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模型推导,对比分析了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条件下,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原理;并采用2001-2008年我国和世界制造业26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我国制造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增多了,特别是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比较优势上升了而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导致的贸易后,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下降。此外,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分割生产 制造业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云
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也是依靠劳动力优势赢得了世界工厂称号。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向来看,我国充其量只能说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支撑的世界加工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应对,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
关键词:
比较优势 陷阱 劳动力 密集型产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金鑫 刘德学
本文基于SITC Rev.2中SITC6和SITC8三位数分类,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仍然十分显著,超过一半的产品具有次强以上比较优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总体上呈逐渐弱化趋势。比较优势的此消彼长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应针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化战略,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与技术优势的转化,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赖小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如果占总人口62%的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然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恰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增长。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减少农民,要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和转移的途径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也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比较。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的发挥,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实现其比较优势。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万山 于占东
"比较优势战略"与"逆比较优势战略"两种对外贸易战略孰优孰劣,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创新模式之争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均衡分布假设基础上的。本文结合我国要素禀赋分布现状,在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条件下,探讨了对外贸易战略制定以及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以及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并非取决于劳动力人均资本拥有量,而是取决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分布。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非均衡分布 技术创新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永远 王春雷
西方经济学消费者选择理论在研究消费者决策问题时,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消费者收入全部用来购买商品,没有剩余收入。对剩余收入的忽视,导致了传统理论研究对象及其结论的特殊化。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将剩余收入引入消费者决策过程,用来代表消费者商品消费以外的其它选择,对传统理论加以拓展,使理论更加贴近现实,同时避免了传统理论数学分析的一些缪误。
关键词:
消费者选择理论 剩余收入 特殊化 拓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金兴 宋蓉蓉
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剩余劳动与刘易斯转折的实证研究,发现剩余劳动和非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或部门中。由于城市非正规经济也是剩余劳动的重要蓄水池,农业剩余劳动的减少和消失不宜作为判定刘易斯转折的直接证据。由于经济发展过程和现象的复杂性,判断是否已经跨越了刘易斯转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标准和方法。
关键词:
剩余劳动 刘易斯转折 国际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