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7)
- 2023(2216)
- 2022(1793)
- 2021(1643)
- 2020(1297)
- 2019(3200)
- 2018(3163)
- 2017(6419)
- 2016(3511)
- 2015(3905)
- 2014(3934)
- 2013(3863)
- 2012(3757)
- 2011(3298)
- 2010(3357)
- 2009(3097)
- 2008(2975)
- 2007(2863)
- 2006(2528)
- 2005(2400)
- 学科
- 济(16228)
- 经济(16212)
- 业(9087)
- 方法(8713)
- 管理(7783)
- 数学(7757)
- 数学方法(7699)
- 中国(6130)
- 企(5484)
- 企业(5484)
- 农(4971)
- 劳(4917)
- 劳动(4900)
- 贸(3857)
- 贸易(3856)
- 易(3758)
- 农业(3686)
- 财(3014)
- 地方(3004)
- 动(2978)
- 融(2946)
- 金融(2946)
- 人口(2671)
- 制(2590)
- 业经(2569)
- 银(2564)
- 银行(2557)
- 行(2476)
- 动力(2452)
- 学(2431)
- 机构
- 大学(51086)
- 学院(49731)
- 济(23529)
- 经济(23018)
- 管理(18659)
- 研究(17514)
- 理学(15996)
- 理学院(15830)
- 管理学(15496)
- 管理学院(15387)
- 中国(13211)
- 财(10754)
- 京(10092)
- 科学(9733)
- 所(9101)
- 财经(9078)
- 中心(8333)
- 经(8282)
- 研究所(8103)
- 经济学(7953)
- 上海(7714)
- 农(7455)
- 江(7249)
- 经济学院(7241)
- 财经大学(6878)
- 范(6697)
- 师范(6641)
- 业大(6393)
- 北京(6335)
- 院(5958)
- 基金
- 项目(32638)
- 科学(25788)
- 基金(24657)
- 研究(23210)
- 家(21177)
- 国家(21036)
- 科学基金(18180)
- 社会(15919)
- 社会科(15209)
- 社会科学(15206)
- 基金项目(12526)
- 省(11271)
- 自然(11178)
- 资助(11075)
- 自然科(10968)
- 自然科学(10968)
- 教育(10932)
- 自然科学基金(10764)
- 划(10244)
- 编号(8980)
- 部(7655)
- 成果(7575)
- 重点(7314)
- 国家社会(7128)
- 教育部(6758)
- 人文(6393)
- 创(6392)
- 发(6360)
- 科研(6320)
- 大学(6299)
共检索到79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袁磊
我们对地区间劳动份额向上海趋同的现象作了统计上的研究,并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经济学原因。文章的结论是:各地区收入分配中非市场因素的日渐削弱以及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与以往对地区间趋同现象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选择上海作为一个基准地区。
关键词:
劳动份额 方差 趋同 波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彬琳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劳动要素份额变化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劳动要素份额的"U"型变化规律,将2000-2013年的全时段数据分成劳动要素份额下降与上升两部分,分别检验其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份额下降阻碍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劳动要素份额上升促进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技术进步,但对工业部门效率的影响呈现先阻碍后促进的异质性。前期劳动要素份额的下降降低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在提高资本要素份额的同时减少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与动力,同时大大降低了对低层次产业与低生产率企业的淘汰门槛,...
关键词:
劳动要素 生产率 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并运用1993-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替代弹性、二元经济引发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这些发现意味着,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二元经济 刘易斯拐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丽
文章将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为中部的83个地市,并以改进的俱乐部趋同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ADF与KPSS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1990~2008年间中部地市的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结果发现,中部总体上仅呈现出较弱的随机俱乐部趋同,而由各相邻省份的地市构成的6个区域组内也不存在较强的趋同,因此,各地市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关键词:
中部地市 俱乐部趋同 改进时间序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慧 费利群
文章利用我国1993~2009年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政府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发现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总体为负。进一步以东、中、西部分别建立面板模型,发现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为正,中部为负;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总体上来说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对东中部的影响会逐步降低,对西部地区会逐渐增加。因此,应改革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政府支出机制、政府收入机制等,对不同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劳动报酬比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琦
通过建立一个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劳动份额的演进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规律,但U型曲线的形态与拐点位置将受到农业技术进步与自雇者就业状况和生产技术影响。通过一个包含52个国家和地区1970—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劳动份额的U型拐点大约在6728国际元左右(2005年不变价,以下同),在控制了第一产业份额和非农自雇者收入占GDP比重后,拐点分别推迟到8142国际元和提前到6343国际元。基于跨国数据样本与中国数据所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我国劳动份额已经出现由下降转为上升的明显征兆,但仍需要政府对农业给予足够重视,通过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芦婷婷 祝志勇
以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且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即对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在劳动力丰裕程度较低的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较大;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边际抑制效应逐渐减弱,该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 柏喆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探究收入均衡分配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使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测算省级技术进步偏向,并在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偏向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作用的基础上,重新探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效应、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发生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技术进步偏向通过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各省份资本与劳动的相对边际产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整体上,1990-2016年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而且能够解释2007年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出现的上升趋势。第二,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是使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键要素,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正相关关系。第三,基于产业结构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进一步考察再次表明产业结构是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凌云 雷卓骏 王珏
本文基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外商投资自由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负面清单模式引致的外商投资自由化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外商投资自由化可以通过加快企业资本深化和带来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没有显著证据表明外商投资自由化可以通过降低垄断来提升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异质性研究证实,外商投资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非出口企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对政府行为的拓展分析发现,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可以弱化外商投资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而加大政府补助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本研究从外商投资自由化视角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机理提供了新的微观解释,对进一步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鲜雨石 符大海
一国扩大金融开放必定引致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且受制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作用,但现有文献尚未从实证分析上识别金融开放程度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因果效应和影响机制。笔者以1970—2018年不平衡跨国面板有效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金融开放程度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检验结果证实:一国金融开放程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影响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这导致金融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间呈现显著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金融开放程度提高通过改善资本生产率这一渠道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立论。本研究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揭示了金融开放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丰富了金融全球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金融开放政策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剑 葛加国
文章用格林伯格指数定量了语言趋同,并基于全球115个国家的截面数据,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工具对语言趋同的原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认为:(1)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语言趋同的重要因素。(2)本国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山地河流的面积比例也是影响语言趋同的重要原因。(3)一国经济自由度指数越高,本国的语言趋同速度将加快。
关键词:
语言趋同 经济发展 地理环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蔼婷
准确测算劳动收入份额是揭示中国国民收入功能分配格局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广泛存在的未被观测经济视角,提出了一种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新方法——"两系统平行测算法"。基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的重新测算表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上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并未大幅低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规律并非一味地下降而是呈现典型的"倒U型"走势。系统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是正向的GDP系统内效应和正向的NOE系统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则是相对微弱的NOE系统间正效应无法抑制相对强大的GDP系统内负效应的结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丹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国家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经济追赶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基于新古典增长经济学"趋同假说"的良好愿望至今是否实现了呢?文章在构建劳动生产率趋同的数量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劳动生产率趋同的机制,并利用中国1999-2016年30个省份25个两位码和100位四位码工业行业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中国内陆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是否在向沿海地区进行追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不同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存在俱乐部趋同,而且跨地区间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这说明内陆地区正在利用其"落后优势"追赶沿海地区。因此,政府可以从鼓励落后地区提高工业就业份额,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距等方面努力,使得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同,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工业 地区 趋同 经济追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秋阳
Solow(1958)提出了将劳动报酬整体份额的变动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两部分的双因素模型。本文基于产业分工的视角扩展了其中的产业结构因素,把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结构决定于水平分工的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纵向分工的最终产品价值链结构这一关系纳入到双因素模型之中,得到了最终需求结构效应、价值链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的三因素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对我国1997—2007年间的总体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做出了70.2%的总体贡献,是主要因素,价值链结构效应做出了23.2%的总体贡献,最终需求结构效应的总体贡献最低,为6.6%。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