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2)
2023(8702)
2022(7256)
2021(6436)
2020(5022)
2019(11551)
2018(11455)
2017(21477)
2016(11685)
2015(12916)
2014(13062)
2013(13139)
2012(12853)
2011(11938)
2010(12265)
2009(11346)
2008(10988)
2007(10035)
2006(9437)
2005(9053)
作者
(34622)
(28740)
(28697)
(27303)
(18445)
(13643)
(12872)
(11077)
(11064)
(10403)
(10168)
(9457)
(9421)
(9410)
(9100)
(8919)
(8486)
(8389)
(8386)
(7962)
(7542)
(7062)
(6941)
(6797)
(6645)
(6534)
(6323)
(6165)
(5887)
(5696)
学科
(77020)
经济(76968)
管理(29522)
(27692)
地方(23623)
中国(22140)
方法(21083)
数学(18638)
(18583)
数学方法(18554)
(18537)
企业(18537)
地方经济(15225)
业经(14721)
农业(12747)
(11910)
(11227)
(10981)
金融(10981)
(10640)
贸易(10629)
(10160)
(10138)
银行(10124)
(9989)
(9932)
(9812)
环境(9755)
产业(8437)
发展(8222)
机构
学院(174146)
大学(172144)
(87421)
经济(85828)
研究(68854)
管理(61554)
中国(52998)
理学(51202)
理学院(50586)
管理学(49919)
管理学院(49591)
科学(37856)
(37454)
(37090)
(35227)
研究所(31285)
中心(30175)
财经(28757)
经济学(28429)
(28155)
(27387)
(25970)
经济学院(25175)
北京(24790)
(24407)
(24057)
师范(23856)
(22283)
业大(21746)
(21112)
基金
项目(103923)
科学(82063)
研究(79024)
基金(74119)
(63471)
国家(62928)
科学基金(53492)
社会(52641)
社会科(50099)
社会科学(50089)
(40968)
基金项目(38040)
教育(35406)
(33601)
编号(31693)
资助(31183)
自然(30923)
自然科(30174)
自然科学(30169)
自然科学基金(29601)
(29443)
成果(26151)
发展(24576)
(24176)
重点(23713)
课题(23199)
(23037)
国家社会(22202)
(20745)
教育部(20037)
期刊
(110762)
经济(110762)
研究(61735)
中国(42785)
(26456)
(26359)
管理(25458)
科学(22188)
学报(21990)
(20330)
金融(20330)
教育(19613)
经济研究(19021)
农业(18211)
大学(17387)
业经(16926)
技术(16487)
学学(16340)
财经(15238)
问题(14013)
(13366)
世界(10872)
技术经济(10631)
(10583)
理论(10139)
国际(9864)
(9515)
统计(9468)
商业(9184)
经济问题(9160)
共检索到295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孟  张诚  
文章基于劳动价格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利用熵权法对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并实证分析劳动价格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2003—2019年各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都有显著的提升,且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劳动价格扭曲通过抑制人力资本、创新、消费、投资以及生产率等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季斌炜   李少文   李林安   赵梅   张光辉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2004~2023年30个省(区、市)经济面板数据为对象,实证分析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增长水平为因变量,以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自变量,以劳动力质量为调节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为控制变量,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验证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劳动力质量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通过劳动力质量的调节,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明显减弱;从区域影响看,东部、中部、西部3个不同区域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同,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业环境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避免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三方面措施:建设开放的资本要素市场,提高外资直接投资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创新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不同区域资本要素的流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岩威  李禹陶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本要素市场。本文基于2004—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且相较于资本配置过度,资本配置不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资本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通过自主创新渠道的抑制作用大于模仿创新和技术引进渠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改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婷  卞学字  张明志  
为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释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动能,本研究在统一的CES生产函数框架内,以要素匹配质量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要素价格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以探讨扭转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新思路。为分析其内在传导机制,探索要素匹配质量的"黑箱",我们以技术匹配指数和技术合意结构为要素匹配质量的代理指标,借助核密度函数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非线性影响:在合理的质量匹配区间内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但在其他取值区间内则不利于TFP提升。且通过面板门槛检验可知,在不同取值区间内,要素价格扭曲通过改变要素匹配质量、进而使其对TFP的影响呈现显著异质性,甚至发生逆转。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提升资本与劳动力匹配质量、注重技术引进与自主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汶荣  
要素市场扭曲是制约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于制造业发展质量,以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焦点,利用中国制造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了制造企业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基于生产率、所有制以及要素密集度的拓展性分析表明,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不会由于生产率不同而削弱对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劳动要素更倾向于流向非民营企业,而资本要素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旨在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基于劳动力同质假说和前市场化歧视理论,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且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影响比低收入和高收入阶段大。目前中国东部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高收入阶段,但中西部省份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且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省份主要在西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音学   柏培文  
在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研究显示,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与收入差距具有负向线性关系,并且目前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叠加影响后,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经济效应,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有利于发展质量提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  李雪松  王冲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两步差分GMM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总体表现为负向扭曲并呈不断恶化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在2000—2016年以及2009—2016年均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抑制效应在2000—2008年表现并不显著,总体上通过消除劳动力价格扭曲可使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约7.1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国有企业比重的提升均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显著降低了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宏伟  卢慧颖  
提高劳动效率是改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9—2020年的数据,采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考察在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下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劳动效率呈上升态势,沿海经济区的劳动效率明显超过内陆地区。(2)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扭曲指数逐渐提高,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渐趋加剧,劳动要素市场有效性呈下降态势。(3)技术进步与劳动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技术进步提高时,劳动效率也将提升,技术进步能有效提升劳动效率。政府应重点完善劳动要素市场化机制,实现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碧聪  
创新活跃度提升可激活市场要素配置活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系统梳理创新活跃度、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选取2015—2020年287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活跃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传导机制与异质性传导路径,并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门槛变量检验创新活跃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创新活跃度不仅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劳动收入份额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活跃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劳动收入份额门槛效应;创新活跃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由此,应从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助力创新活跃度与劳动收入份额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举措方面入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碧聪  
创新活跃度提升可激活市场要素配置活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系统梳理创新活跃度、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选取2015—2020年287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活跃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传导机制与异质性传导路径,并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门槛变量检验创新活跃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创新活跃度不仅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劳动收入份额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活跃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劳动收入份额门槛效应;创新活跃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由此,应从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助力创新活跃度与劳动收入份额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举措方面入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知  刘卫群  
要素市场化的滞后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则是其重要表现。文章从国有企业的视角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的原因。一方面,金融抑制和所有制歧视使得国有企业以低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获得了大量资本,加剧了资本价格的负向扭曲;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收入调节功能以及工会的作用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劳动力价格高于非国有企业,反而有可能改善劳动力价格的负向扭曲。本文测算了171个三位数行业的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指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越严重,但是劳动力价格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欲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必须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U"型;扭曲会产生研发抑制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