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4)
- 2023(5127)
- 2022(4361)
- 2021(4006)
- 2020(3391)
- 2019(7813)
- 2018(7674)
- 2017(14729)
- 2016(7800)
- 2015(8485)
- 2014(7962)
- 2013(8046)
- 2012(7520)
- 2011(6808)
- 2010(6852)
- 2009(6413)
- 2008(6311)
- 2007(5781)
- 2006(5155)
- 2005(4973)
- 学科
- 济(35434)
- 经济(35402)
- 业(20402)
- 管理(20245)
- 企(15732)
- 企业(15732)
- 方法(14724)
- 贸(13015)
- 贸易(13010)
- 易(12814)
- 数学(12633)
- 数学方法(12520)
- 出(11047)
- 中国(10893)
- 财(10076)
- 农(9584)
- 口(8084)
- 出口(8078)
- 出口贸易(8078)
- 地方(6991)
- 业经(6938)
- 学(6843)
- 农业(6522)
- 制(5938)
- 理论(5665)
- 劳(5521)
- 劳动(5503)
- 关系(5252)
- 教育(5201)
- 融(4862)
- 机构
- 大学(111104)
- 学院(108268)
- 济(49456)
- 经济(48656)
- 管理(38352)
- 研究(37223)
- 理学(32466)
- 理学院(32036)
- 管理学(31569)
- 管理学院(31332)
- 中国(28578)
- 财(24077)
- 京(23249)
- 科学(20729)
- 财经(18814)
- 所(18150)
- 江(17338)
- 经济学(17222)
- 经(17123)
- 中心(16342)
- 研究所(16247)
- 范(16018)
- 师范(15913)
- 经济学院(15636)
- 北京(14499)
- 农(14359)
- 财经大学(13832)
- 州(13471)
- 院(13411)
- 师范大学(13010)
- 基金
- 项目(68532)
- 科学(54475)
- 研究(52413)
- 基金(50952)
- 家(43902)
- 国家(43540)
- 科学基金(37116)
- 社会(35566)
- 社会科(33832)
- 社会科学(33824)
- 基金项目(26071)
- 省(25072)
- 教育(24303)
- 自然(21657)
- 划(21398)
- 自然科(21198)
- 自然科学(21193)
- 自然科学基金(20822)
- 资助(20731)
- 编号(20661)
- 成果(17620)
- 部(16242)
- 国家社会(15627)
- 重点(15585)
- 发(14748)
- 教育部(14525)
- 课题(14350)
- 创(14037)
- 人文(13997)
- 性(13388)
共检索到175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殿荒
本文通过发掘劳动价值论体系中的三大命题 :逻辑结构命题、劳动价值实体一元论和价值量多元论两个统一的深层次命题 ,完整地表述了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主要内涵 ,为解决目前劳动价值论面临的要同时说明劳动价值一元论和非劳动要素收入合理性的第三大难题 ,指明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翔
作者在说明其对劳动价值论争论现状的看法后,阐述劳动价值论的逻辑结构,指明劳动价值论存在价值实体的共有性和可通约性;价值实体能否不受供求影响;价值实体是不是唯有劳动;价值转形等四大难题,说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与四大难题紧密相连。作者希望以四大难题为起点,发展劳动价值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封希德
第三产业是属于非物质生产的经济部门。按照传统的观点,它基本上是属于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部门。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观点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出现了三种基本观点:第一.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已经被现实经济的发展所否定;第二,仍然坚持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观点,继续否定第三产业的生产性;第三,用传统劳动价值论来论述第三产业的生产性,为图把二者统一起来。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它没有认识劳动价值诊的科学内容及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种观点是本本主义,对现实经济的发展视而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玉长
本文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三个问题。首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劳动经历了物质劳动、服务劳动和知识劳动三种形态 ;其次 ,与劳动价值形态演进相适应的是劳动价值论也在逐步深化 ,并对各种劳动形态创造价值进行了解释 ;第三 ,本文对社会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依据进行了客观评价 ,并指出了其失误所在
关键词:
劳动形态论 劳动价值论 社会劳动价值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解龙
从理论发展及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劳动价值论应当有其现代形态。因此 ,我国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一是从根本目的上明确现代劳动价值论不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 ,而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最基本的基础理论支持 ;二是从具体要求上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价值理论支持 ,在理论上从而在政策上促进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 ;三是增强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社会中的解释力、概括力和预测力。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按生产要素分配 使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帆
一、运用服务产品理论重新认识 第三产业劳动创造价值问题 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时,是着重从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中得出结论的。因此,人们不容易从马克思的经济论著中找到关于第三产业价值问题的详细论述和现成答案。但是,以劳动价值论为指导,参照马克思在考察物质生产领域时提出的原则,结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利用非替代性定理的逻辑 ,在规模收益不变、充分竞争、生产者追求价值最大或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 ,从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的角度证明了商品的价值、以及作为投入的资本品价值可以由活劳动投入的数量同时决定 ,从而证明了在包括物化劳动的情况下 ,商品的价值由所投入劳动量决定、商品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说明商品价值的决定与任何需求条件即消费者偏好和资源禀赋条件没有任何关系。发现了劳动价值论形成李嘉图难题的原因在于其前提 :等量的劳动时间投入只能够创造出与此投入相等的商品价值 ,因为劳动时间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再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或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 ,创造出比全部劳动...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价格 李嘉图难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
经济学家研究价值理论,其根本目的是为其所代表的阶级以及所要求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和正义性申辩。西方经济思想的主流价值论之所以发生由劳动价值论到效用价值论再到价格论的逻辑演变,正是遵从了论证资本主义合理性、公正性、有效性、和谐性的需要,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价值论的根本使命所在。我们要创造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论,就要明确我们的历史使命,并把这一使命作为我们研究价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左大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用于交换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自《资本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根据这100多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得出新的结论 ,而不能抛弃其基本原理。其次 ,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 ,搞清楚这些概念的不同含义 ,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劳动和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两个命题应深化认识。劳动和价值的社会现象形态就是商品市场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对生产劳动和价值决定的理论给予新的发展。
关键词:
生产劳动 价值 智慧资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晏智杰
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 ,在革命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期 ,该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 ,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 ,甚至还会导致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路线的抵触和否定。应当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学价值学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适应十九世纪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历史情况有很大不同。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 ,使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谈了几点认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张栋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劳动价值论成为了分析社会结构的基础,而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具备这种功能,并走上了100年的弯路;本文证明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统一,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以及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统一。对两种价值论统一性的论证,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关键词:
价值论 劳动 效用 边际效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