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5)
2023(7573)
2022(6334)
2021(5887)
2020(4768)
2019(10490)
2018(10338)
2017(19892)
2016(10671)
2015(11776)
2014(11086)
2013(10831)
2012(9578)
2011(8676)
2010(8794)
2009(8668)
2008(8339)
2007(7975)
2006(7110)
2005(6363)
作者
(29363)
(24577)
(23904)
(22951)
(15411)
(11623)
(11067)
(9320)
(9119)
(8724)
(8101)
(8048)
(7789)
(7611)
(7578)
(7406)
(7291)
(7049)
(6961)
(6918)
(5974)
(5850)
(5649)
(5645)
(5591)
(5437)
(5318)
(5139)
(4832)
(4709)
学科
(41237)
经济(41083)
管理(29997)
(29150)
(25227)
企业(25227)
方法(18312)
数学(13371)
数学方法(13223)
(13084)
中国(13038)
(11301)
业经(11042)
理论(10714)
(10105)
(8887)
(8709)
(8295)
贸易(8287)
(8023)
农业(8018)
(7644)
财务(7624)
财务管理(7610)
企业财务(7251)
(7061)
金融(7058)
(6978)
银行(6967)
教育(6908)
机构
大学(152062)
学院(151868)
(60397)
经济(59164)
管理(54445)
研究(48797)
理学(46264)
理学院(45743)
管理学(44870)
管理学院(44575)
中国(38277)
(31433)
(31187)
科学(28501)
财经(24949)
(24355)
(23027)
(22517)
(22226)
中心(22169)
(21568)
研究所(21516)
师范(21376)
经济学(19470)
北京(19400)
业大(19345)
(18573)
财经大学(18453)
经济学院(17348)
农业(17223)
基金
项目(93910)
科学(75020)
研究(71268)
基金(69259)
(59208)
国家(58668)
科学基金(50892)
社会(47612)
社会科(43948)
社会科学(43931)
(36176)
基金项目(35625)
教育(33879)
自然(31672)
自然科(30980)
自然科学(30976)
(30649)
自然科学基金(30441)
编号(29984)
资助(27784)
成果(25482)
重点(21115)
(21024)
课题(20396)
(19519)
(19398)
国家社会(19086)
项目编号(18970)
教育部(18807)
(18792)
期刊
(72737)
经济(72737)
研究(48371)
中国(32216)
(26895)
学报(24505)
科学(21785)
(21504)
管理(21152)
教育(20062)
大学(18715)
学学(17490)
(16068)
金融(16068)
财经(14590)
农业(13992)
(12597)
业经(12570)
经济研究(12163)
技术(11184)
问题(9067)
(8135)
(8033)
图书(7953)
理论(7629)
商业(7615)
实践(6753)
(6753)
(6706)
国际(6694)
共检索到235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论理论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能否成为具体经济活动的直接依据就值得研究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认识推进我们的观念更新,从而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形成对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认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进  
“一元”和“多元”的分野,仍然是当前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颠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一元论”,但必须充分重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媒介”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具体分析“科学劳动”、“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和“服务业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特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灿  
当代知识经济对劳动价值论的挑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是否创造价值。本文认为 ,知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知识劳动运用于生产过程 ,作为高智力劳动和科技创新劳动创造价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生产劳动的概念已进一步由直接生产领域扩展到间接生产领域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物质生产领域和物质产品的生产现场 ,劳动创造价值的方式也进一步社会化和复杂化 ,大量的知识性劳动、科技创新劳动发生在与物质生产间接有关的社会化过程中。在以知识劳动为基础的企业中 ,把人的创造潜力充分调动出来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承认知识劳动创造价值 ,就必须给具有高知识含量和创造能力的人力资本合理定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巧珍  
传统政治经济学误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原理 ,当作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抽象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还在劳动对人自由发展的更广泛意义上考察了劳动价值问题。要使劳动价值论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研究的需要 ,必须超越狭义的抽象劳动价值论 ,确立广义的劳动价值论 ,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博士  
科技创新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逆转的进程,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给劳动价值论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带来了冲击与挑战。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因其具备极快的处理速度、全自动化、高度的人工智能性等优势特性,以及对人类劳动和工作岗位带来了潜在的替代可能性,引发了人们关于科技创新是否挑战了劳动价值论的思考。然而,ChatGPT归根结底是技术的产物,它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生产过程必然凝结着研发者、维护工程师、用户、数据库建设者等几方面劳动者高价值的劳动,人类劳动依然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在科技创新背景下依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现实意义,且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孝兵  李广平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思想上的同异比较 ,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捍卫者和发展者 ,但在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具体、深层次问题上 ,尤其在共产主义与劳动的关系这一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 ,恩格斯的观点明显不同于马克思的看法。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两人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分歧 ,不是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而是要从理论渊源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些重大基本原理的准确内涵 ,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 ,更好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劳动和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两个命题应深化认识。劳动和价值的社会现象形态就是商品市场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对生产劳动和价值决定的理论给予新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国友  李椿  
萌发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价值论之争,实际上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宣战,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随着历史条件的显著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的充分发展,劳动价值论开始了一元与多元的争论。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则是在继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原的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而多元论则试图夸大物化劳动的条件作用,片面强调效率,弱化公平,推崇市场至上。十多年的论争昭示世人: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就是不断被后人超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本文提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工程是对劳动的含义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从总体上来说 ,第三产业的劳动应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科技劳动往往含有知识财产因素 ,科技劳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创新力 ;管理劳动是高级的智力劳动 ,它体现了人类劳动独具的组织力。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正确对待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现实性和合理性以及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刘盼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包含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范畴,它使社会生产力基础产生变化。智能化因素渗透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并带来人机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人的劳动表现为智力劳动力提供的富有创造性的智能劳动,劳动资料因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而具有智能化、系统化、无形化的特征,劳动对象更具可开发性、可拓展性、可培育性。智能化机器体系加剧"机器排挤人"的同时产生了"人-机"的重新分工,并使人机融合趋势加强。人的智能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呈现出新特点,智能劳动发挥了价值创造的集合效应,产出的是劳动密度大、能量强的知识型产品,且突出了"人-机"融合增值的价值部分。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对当前深化劳动与劳动价值论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有重点的分析。笔者认为 ,要使这种“深化认识”的讨论取得有效的进展 ,不仅要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而且关键要在认识和分析问题上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 ,包括处理好“完整、准确把握”与“深化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对待马克思批判过的理论和观点、对“划清界限”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 ,并把握好从实际出发与理论和政策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然而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因具体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 ,与马克思当初的设想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在新形势下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 ,与此同时 ,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 ,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