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6)
2023(12114)
2022(10739)
2021(10044)
2020(8478)
2019(19586)
2018(19467)
2017(38131)
2016(21124)
2015(23897)
2014(23752)
2013(23726)
2012(21680)
2011(19583)
2010(19540)
2009(17973)
2008(17671)
2007(15656)
2006(13887)
2005(12328)
作者
(61886)
(50977)
(50943)
(48479)
(32580)
(24529)
(23022)
(20071)
(19504)
(18370)
(17582)
(17300)
(16184)
(16111)
(15762)
(15663)
(15240)
(15122)
(14577)
(14510)
(12721)
(12571)
(12250)
(11704)
(11461)
(11294)
(11278)
(11276)
(10252)
(10082)
学科
(84067)
经济(83964)
管理(61431)
(60200)
(49026)
企业(49026)
方法(39883)
数学(33957)
数学方法(33528)
(24710)
中国(22339)
(21888)
(19505)
业经(19248)
农业(16739)
理论(15964)
地方(15791)
(15068)
(15030)
贸易(15025)
(14577)
(13878)
(13713)
财务(13639)
财务管理(13611)
教育(13414)
技术(12981)
环境(12943)
企业财务(12888)
(11926)
机构
大学(307220)
学院(304388)
管理(121085)
(118356)
经济(115693)
理学(104762)
理学院(103601)
管理学(101770)
管理学院(101228)
研究(99474)
中国(73202)
(65847)
科学(63124)
(54281)
(50674)
(49843)
业大(46624)
研究所(46067)
(44604)
中心(44583)
财经(43919)
(42636)
师范(42307)
北京(41696)
(39728)
农业(38907)
(36448)
(35230)
经济学(34965)
师范大学(34229)
基金
项目(205818)
科学(161499)
研究(151689)
基金(148731)
(129236)
国家(128091)
科学基金(109775)
社会(94655)
社会科(89524)
社会科学(89498)
(80244)
基金项目(79299)
自然(71476)
教育(70105)
自然科(69763)
自然科学(69749)
自然科学基金(68495)
(67791)
编号(62797)
资助(61457)
成果(51905)
重点(45761)
(45375)
(43139)
课题(42897)
(42244)
创新(39259)
科研(39019)
教育部(39007)
项目编号(38666)
期刊
(131212)
经济(131212)
研究(91831)
中国(56469)
学报(50011)
(45344)
科学(45009)
管理(43409)
(41430)
大学(37703)
教育(37673)
学学(35126)
农业(31443)
技术(26018)
(23424)
金融(23424)
财经(22231)
业经(21542)
经济研究(19698)
(18921)
图书(18575)
问题(17807)
理论(15780)
(15657)
技术经济(15303)
(14553)
科技(14507)
实践(14467)
(14467)
现代(13715)
共检索到443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冠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漆光瑛  
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不是实物交换 ,其理论的局限性是因为研究方法的缺陷。实物交换是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实体时所作的局部假设的例证 ,而不是他的理论前提条件。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陶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按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震  
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现实合理性,但现阶段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存在重大局限和误区。目前,社会贫富悬殊和利益对立是分配体制安排和理解不当的结果。只要找到分配理论的问题所在,矛盾就可以解决,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让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确立利润分享和劳动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李新记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萍  张存刚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作为分配关系 ,其存在的合理性应该从生产关系中找。不能以十五大提出的按要素分配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来说 ,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存在的差别是很大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弓孟谦  
本文以马克思的理论立场和逻辑方法为依据 ,结合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实际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和发挥了马克思关于抽象一般劳动、生产劳动、协作劳动、监督管理劳动 ,以及科学、自然力等在价值和财富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对生产三要素论作出了评析。本文区分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以要素所有权作为分配的依据 ,论述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必祥  
本文指出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否定的是它将资本、劳动、土地都同等地看作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并没有否定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正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解释了按要素分配的历史性。文章最后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葛浩阳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典型经济社会形态时所运用的基础理论。然而,在现实的研究和学习中,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等其他价值论之间的关系经常被混淆或误解,这一基础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难以理解和把握好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本质。文章在分析和比较四种价值理论并指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的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几个常见诘难进行尝试性解答,并对其分析域做理论上的限定,以期使劳动价值论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意义上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本文讨论了物质产品的生产与作为分配关系的价值决定之间的关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解释当前我国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雄浪  李国平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 ,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 ,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 ,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 ,按要素分配并不违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成安  杨青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在只考虑活劳动情况下 ,价值理论的逻辑方法应为排除法、归纳法和反证法 ,对劳动价值论论证逻辑中存在的争论问题 ,可采用直接证明狭义劳动价值论的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内 ,根据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基本规定和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 ,揭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指出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区分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知识、科技、信息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给出了理论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