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1)
2023(8569)
2022(7031)
2021(6188)
2020(4741)
2019(11105)
2018(10964)
2017(21160)
2016(11150)
2015(12504)
2014(12423)
2013(12573)
2012(12032)
2011(11078)
2010(11397)
2009(10520)
2008(10449)
2007(9377)
2006(8605)
2005(8208)
作者
(32437)
(26920)
(26887)
(25204)
(17360)
(12699)
(12156)
(10396)
(10366)
(9861)
(9286)
(8983)
(8641)
(8641)
(8361)
(8308)
(7904)
(7820)
(7791)
(7767)
(6990)
(6580)
(6473)
(6169)
(6021)
(6014)
(6008)
(5934)
(5549)
(5302)
学科
(55229)
经济(55173)
(32915)
管理(29344)
(22359)
企业(22359)
中国(20379)
地方(17756)
(16781)
方法(16633)
业经(14189)
数学(13305)
数学方法(13196)
农业(11989)
(10390)
贸易(10378)
(10147)
(10138)
银行(10134)
(10101)
金融(10101)
(10059)
(9971)
(9932)
地方经济(9904)
(9898)
(9889)
理论(8832)
(8108)
环境(8001)
机构
学院(163489)
大学(162003)
(70987)
经济(69372)
管理(60696)
研究(59236)
理学(50815)
理学院(50218)
管理学(49532)
管理学院(49210)
中国(45912)
(35836)
科学(34032)
(32528)
(29811)
研究所(26582)
中心(26520)
(26190)
财经(24963)
(24856)
(24386)
师范(24186)
北京(23427)
(22543)
经济学(22107)
(21636)
(21283)
业大(20397)
经济学院(19699)
师范大学(19325)
基金
项目(101156)
科学(80077)
研究(79104)
基金(71428)
(60829)
国家(60201)
科学基金(51652)
社会(51536)
社会科(48721)
社会科学(48712)
(40340)
基金项目(36910)
教育(35260)
编号(33554)
(33207)
自然(29809)
自然科(29085)
自然科学(29081)
资助(28720)
自然科学基金(28546)
成果(28449)
(28222)
课题(23497)
发展(23433)
(23016)
重点(22907)
(21908)
国家社会(21213)
(21210)
项目编号(20470)
期刊
(89180)
经济(89180)
研究(53876)
中国(41120)
(24210)
管理(24012)
(23889)
教育(22358)
学报(21365)
科学(20856)
(18464)
金融(18464)
大学(16761)
农业(16552)
业经(16072)
学学(15238)
经济研究(14588)
技术(14528)
图书(13209)
财经(12663)
问题(11425)
(11064)
书馆(9769)
图书馆(9769)
商业(9059)
(8866)
(8562)
(8468)
论坛(8468)
世界(8166)
共检索到269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钱津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然而,坚持劳动价值论并不等于教条地固守传统的认识,拒绝承认传统理论存在缺陷及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劳动价值论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改弦更张和极为简单地用非劳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应是对19世纪和20世纪人类基本经济思想的超越,既要重新认识人类生存的基点,又要体现新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的视野扩张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本文拟概要地分析这一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邓肯·弗里  高伟  张苏  
本文回顾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根基,以及对于这一理论的现代批判。现代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评论是建立在价格和物化劳动系数双体系基础上的,这些评论忽视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根基,忽视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是一种货币理论。最近提出的实证单一体系方法,包括"新解释"(该理论将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与新增的货币价值与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活生产劳动之间的比例相等同)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开启了在马克思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峰  
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在坚持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形势,抽象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的假设前提,即劳动形式的复杂化、产权关系的多元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发展,认为:物化劳动转移价值效率的提高和活劳动创造价值效率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劳动生产率反向变动规律不一定成立;按要素分配本质上是按物化劳动的产权进行分配;服务业同样创造价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智刚  刘丹萍  张平  
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劳动价值理论容纳不了服务劳动,必须重新诠释新经济背景下的服务劳动,建构新的服务劳动范式,将价值焦点从交换价值回到使用价值,把总体生产劳动工人的范围从生产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价值创造网络,包括顾客作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重新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平座  
文章认为以往的价值理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主观价值理论和客观价值论的交锋;价值的自然秩序和经济秩序的背离;供给决定论和需求决定论的汇合。现代价值理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价值的概念不清;(2)混同价值与价格的概念;(3)效用价值论的不足;(4)劳动价值论的不足。为此,文章提出了价值理论发展新方向,认为基于自然主义经济思想的自然主义价值模型具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意义。自然主义价值观对新时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将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继良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劳动关系。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创造价值的形式、途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新变化。劳动价值理论要结合时代特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暴力  
本文从方法论入手 ,借鉴自然科学发展的思路 ,在两个方面讨论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路。一方面 ,从价值概念的内涵出发 ,明晰价值概念的三个内容 ,深入到价值范畴的内部 ,将其分解为三个研究对象。另一方面 ,从价值理论的外延出发 ,使理论从特殊向一般演进 ,结合现代价值理论各学派的思想 ,建立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以价值实体为出发点的六个层次统一的价值理论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松龄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概念,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理论成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转变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商品的传统观念,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观念。辩证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小雨  
新李嘉图主义在鲍特基维茨-斯拉法传统的基础上,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不一致,宣称应该抛弃劳动价值论。20世纪80年代,新解释的提出开启了一条不同的研究路径,但它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处理方法不一致,存在逻辑矛盾。单一体系和M解释分别提出了发展新解释的两种可能的路径,并都拓展至了非均衡的情况。它们从不变性条件、劳动力的价值和生产价格方程的非共时决定三个方面批判了新李嘉图主义,笔者总结了其共识与分歧,提出对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回归马克思,建立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论核心思想的分析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娥  
在劳动力市场上 ,劳动者和厂商未来的生产率都具有不确定性。早期劳动合同或签约由于一方面可以保证劳动者被排除在劳动力市场之外 ,同时也保证了厂商被排除在事后职位市场的风险之外 ,因而厂商和劳动者具有签订早期劳动合同的激励。尽管早期劳动合同或签约存在成本 ,但只要事前利益超过事后无效率的损失 ,那么早期劳动合同或签约就会发生。对于那些不能获得完全市场保险的人来说 ,签约是一种帕累托最优。早期劳动合同或签约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证明 ,早期劳动合同是一种不完全合同 ,也是一种非正式合同 ,它是对契约理论的一个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海潮  
价值源泉究竟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个具有关键性和根本性的“难关”问题。要突破这一“难关”,就必须首先明晰一些基本的理论界限,从而在研究和探讨的基本理论前提上形成共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