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6)
- 2023(11243)
- 2022(9856)
- 2021(9347)
- 2020(7749)
- 2019(18198)
- 2018(18186)
- 2017(35710)
- 2016(19480)
- 2015(22110)
- 2014(22225)
- 2013(22027)
- 2012(20131)
- 2011(17970)
- 2010(17925)
- 2009(16435)
- 2008(16202)
- 2007(14235)
- 2006(12563)
- 2005(11208)
- 学科
- 济(78436)
- 经济(78329)
- 管理(56695)
- 业(55767)
- 企(45696)
- 企业(45696)
- 方法(37562)
- 数学(31734)
- 数学方法(31319)
- 财(22978)
- 农(22606)
- 中国(21026)
- 业经(17765)
- 学(17753)
- 农业(15743)
- 地方(15359)
- 理论(15197)
- 制(13813)
- 贸(13670)
- 贸易(13665)
- 易(13248)
- 和(13195)
- 务(13175)
- 财务(13107)
- 财务管理(13080)
- 企业财务(12383)
- 教育(11993)
- 技术(11483)
- 环境(11429)
- 银(11383)
- 机构
- 大学(280012)
- 学院(277132)
- 管理(112924)
- 济(109936)
- 经济(107418)
- 理学(98113)
- 理学院(97071)
- 管理学(95430)
- 管理学院(94930)
- 研究(89501)
- 中国(65925)
- 京(59683)
- 科学(55607)
- 财(50957)
- 所(44742)
- 财经(41059)
- 农(40626)
- 研究所(40526)
- 中心(39976)
- 业大(39903)
- 江(39206)
- 北京(38096)
- 范(38037)
- 师范(37768)
- 经(37288)
- 经济学(32870)
- 州(32347)
- 院(32303)
- 农业(31447)
- 师范大学(30742)
- 基金
- 项目(188336)
- 科学(147908)
- 研究(140389)
- 基金(136490)
- 家(117477)
- 国家(116445)
- 科学基金(100453)
- 社会(87680)
- 社会科(82874)
- 社会科学(82851)
- 基金项目(72741)
- 省(72351)
- 自然(64990)
- 教育(64462)
- 自然科(63429)
- 自然科学(63417)
- 自然科学基金(62256)
- 划(61120)
- 编号(58340)
- 资助(56721)
- 成果(48097)
- 部(41663)
- 重点(41509)
- 课题(39593)
- 发(39136)
- 创(38749)
- 项目编号(36231)
- 教育部(36161)
- 创新(35950)
- 科研(35784)
- 期刊
- 济(121081)
- 经济(121081)
- 研究(84506)
- 中国(50083)
- 学报(41650)
- 管理(40878)
- 科学(38936)
- 财(38677)
- 农(36978)
- 教育(33422)
- 大学(31721)
- 学学(29571)
- 农业(25729)
- 技术(23352)
- 融(22165)
- 金融(22165)
- 财经(20124)
- 业经(19649)
- 经济研究(18977)
- 经(17088)
- 图书(16230)
- 问题(16120)
- 理论(14873)
- 实践(13604)
- 践(13604)
- 技术经济(13448)
- 科技(12843)
- 现代(12482)
- 业(12376)
- 版(12005)
共检索到402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晓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一些范畴以及一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必然要发生演化。因此 ,有必要联系现实经济 ,对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深入认识。理论研究体系和价值评价体系对社会经济活动是有重要影响的。在价值理论及分配理论的研究中 ,应当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理论品格 ,准确地理解并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 上海收入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裴小革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继承和发展了斯密、李嘉图等人承认人类财富主要来源于劳动的理论 ,既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共性 ,又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区别 ,为我们结合现代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收入分配理论 ,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创立适合中国实际和需要的能够解放劳动、保护劳动的收入分配基础理论 ,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符合经济学现代趋势 ,适应中国发展要求 ,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工作。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劳动价值论 基础理论 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冠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关键词:
价值 劳动价值一元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海燕
文章以企业为单位,在企业现有会计体系基础上,提出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率概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劳动性生产要素贡献价值从企业新增价值中分离出来,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岗级调整系数、个体绩效价值调整系数,计量出企业中各类型劳动性生产要素群体及个体参与企业新增价值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最终构建了基于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的收入分配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那么,这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说明。怎样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先宏 傅军胜 毛立言
自马克思《资本论》发表 1 3 0多年来 ,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导致劳动领域的扩展和劳动形态的变化 ,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化研究的新问题 ,诸如商品生产中的活劳动是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是不是参与价值创造 ,第三产业尤其是流通、服务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如何看待科技劳动、管理劳动 ,生产要素为什么要参与收入分配等等。本文试图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辨证法 ,结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当前实践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1978—2007年的有关数据表明:贵州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98年开始明显趋于下降,且比西南邻省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这既与英美等国劳动报酬比重相对稳定的"卡尔多"特征事实不一致,也与日韩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相悖。贵州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扭曲,已成为贵州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瓶颈。贵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最终改变这种不利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泓远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社会观和经济观的共同基础和枢纽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有可能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于这一认识 ,作者进一步就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劳动价值理论 历史 社会 所有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漆光瑛
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不是实物交换 ,其理论的局限性是因为研究方法的缺陷。实物交换是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实体时所作的局部假设的例证 ,而不是他的理论前提条件。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关键词:
实物交换 古典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代光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具有深远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们首先需要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理解剖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卞彬
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 ,本文依据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从当前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争论的焦点入手 ,对价值决定、与之相伴而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价值与分配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进行了介析 ,并提出了笔者的理论观点和主张。
关键词:
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本文系统讨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技术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来分析技术关系的物质财富生产和生产率的变动与作为收入分配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并用以解释现实问题。
关键词:
价值理论 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在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一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容;二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容。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等要素属于私人所有,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进国民财富。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参与整个新创造价值(v+m)的分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要素价格分别在各自的要素市场上形成,不仅对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起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对各种要素报酬作市场评价。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条件下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从表面上看,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由要素参与分配导致。但深层次分析,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个人所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解...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收入分配 理论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