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
- 2023(1260)
- 2022(1020)
- 2021(1003)
- 2020(865)
- 2019(1918)
- 2018(1978)
- 2017(4163)
- 2016(2321)
- 2015(2552)
- 2014(2390)
- 2013(2336)
- 2012(2206)
- 2011(1925)
- 2010(1964)
- 2009(1871)
- 2008(1823)
- 2007(1655)
- 2006(1482)
- 2005(1357)
- 学科
- 济(9337)
- 经济(9324)
- 业(8136)
- 管理(6295)
- 企(5614)
- 企业(5614)
- 方法(5448)
- 数学(5135)
- 数学方法(5100)
- 劳(4829)
- 劳动(4811)
- 农(3761)
- 法(3291)
- 中国(3250)
- 财(3174)
- 动(2978)
- 农业(2860)
- 务(2537)
- 财务(2534)
- 财务管理(2534)
- 企业财务(2489)
- 动力(2311)
- 劳动力(2292)
- 人口(2212)
- 农业劳动(2108)
- 农业人口(2070)
- 制(1856)
- 贸(1847)
- 贸易(1847)
- 易(1829)
- 机构
- 大学(31197)
- 学院(30552)
- 济(14659)
- 经济(14458)
- 管理(12113)
- 理学(10648)
- 理学院(10575)
- 管理学(10405)
- 管理学院(10353)
- 研究(8673)
- 中国(7269)
- 财(6884)
- 京(5888)
- 财经(5864)
- 经(5411)
- 经济学(4974)
- 经济学院(4519)
- 财经大学(4486)
- 中心(4216)
- 江(4213)
- 科学(4162)
- 农(4107)
- 所(4074)
- 业大(3759)
- 北京(3670)
- 研究所(3489)
- 经济管理(3463)
- 商学(3424)
- 商学院(3383)
- 范(3346)
共检索到45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李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二条的规定实际上是在赋予法院对劳动仲裁管辖的审定权。但在我国现有"裁审分离"、"先裁后审"的制度下,由法院来审定劳动仲裁的管辖权缺乏法律依据,并有可能造成仲裁机构与法院之间的相互推诿。同时,这种做法是进一步强化了仲裁司法化倾向,这会使仲裁制度的功能弱化,制约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高法解释四 劳动仲裁 管辖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戴俊玉 陈耀庭
文章以漳州市芗城区劳动监察大队所收集到的案例为基础,从该地区讨薪劳动者通过劳动监察途径进行维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劳动者在维权讨薪过程中解决途径:劳动监察介入协商解决、劳动监察立案调查解决、劳动仲裁解决、法院解决等四种路径方式。并对四种路径所需的手续和材料等进行详细的流程分析,从而测算每条路径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并针对不同路径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以期望更好更快地降低讨薪劳动者维权成本。
关键词:
劳动者 讨薪维权成本 路径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建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忠虎
笔者在劳动争议仲裁实践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某民办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因办学不力,经出资举办人某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展公司)申请,于2006年11月7日被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同意终止办学,组织清算、安置在校学生,并收回了办学许可证和单位行政印章。学校于11月11日决定与教师解除聘用合同。发展公司于11月15日被法院裁定破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嵇月婷 柴静 李彦君 唐鑛
近年来,全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案件数一直居高不下,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劳动争议案件起诉法院之前的必经程序,有助于降低解决矛盾成本,减轻法院工作负担。同时,伴随着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资双方维权意识日益加强,选择律师作为仲裁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比例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律师代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也可能会增加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本研究利用微观仲裁文书数据和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律师委托代理能否真正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发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增加当事人的胜诉可能性。结果发现,只有一方请律师代理时,可以显著增加其获得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仲裁 调解 律师代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欣翠 栾居沪
案情简介王某等22人自1982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1982年至1988年由所在村管理并向其发放工资;1989年至2001年归当地乡电站管理,其待遇是通过电价加价形式向农民平摊。2001年2月,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王某等22人不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2013年9月,王某等22人到当地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王某等人与某供电公司自1986年至2013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某供电公司支付其2001年2月至2013年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经查,王某等人的仲裁申请已明显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仲裁委遂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等人不服,认为仲裁委侵犯了其应当享有的仲裁请求权,要求仲裁委立案审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壮华
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市场主体意识得到普遍加强。过去由国家、集体决定的一些问题,现在还权给了独立的市场主体。国家、集体由包办社会事务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整个国家、民族的活力增强,发展速度提高了。但在这一变革发展过程中,一些观念更新还不到位,体现在解决纠纷程序中的审判权与诉权的关系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澄清。
关键词:
市场观念 审判权 诉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鑫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120份劳动争议文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逐步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服裁率偏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分流作用不足;劳动争议主体单方胜诉的比例下降,而双方部分胜诉的比例显著增高,政府的角色从单一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始向调节劳动双方利益转变。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仲裁调解 劳动仲裁文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