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104)
- 2022(925)
- 2019(1592)
- 2018(1580)
- 2017(3037)
- 2016(1857)
- 2015(2072)
- 2014(2068)
- 2013(2124)
- 2012(2048)
- 2011(1947)
- 2010(2121)
- 2009(2186)
- 2008(2345)
- 2007(2440)
- 2006(2278)
- 2005(2234)
- 2004(2182)
- 2003(2259)
- 2002(2352)
- 学科
- 济(8857)
- 经济(8844)
- 业(7555)
- 管理(6886)
- 企(5352)
- 企业(5352)
- 劳(4900)
- 劳动(4882)
- 中国(4336)
- 农(3655)
- 农业(3051)
- 理论(2857)
- 方法(2802)
- 学(2775)
- 制(2730)
- 法(2687)
- 动(2612)
- 教育(2439)
- 财(2395)
- 人口(2322)
- 动力(2309)
- 业经(2301)
- 劳动力(2301)
- 技术(2231)
- 农业劳动(2119)
- 体(2097)
- 农业人口(2076)
- 数学(1742)
- 数学方法(1723)
- 体制(1713)
- 机构
- 大学(36120)
- 学院(34162)
- 济(14642)
- 经济(14359)
- 研究(11241)
- 管理(10706)
- 理学(8487)
- 理学院(8376)
- 管理学(8269)
- 中国(8219)
- 管理学院(8187)
- 财(8132)
- 京(7555)
- 财经(6514)
- 范(6266)
- 师范(6253)
- 科学(6088)
- 江(6013)
- 所(5962)
- 经(5800)
- 经济学(5304)
- 研究所(5154)
- 师范大学(5036)
- 州(4887)
- 北京(4853)
- 经济学院(4628)
- 财经大学(4578)
- 系(4465)
- 中心(4439)
- 社会(3943)
共检索到58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道传
一大家知道,马克思并没有给所有制下过定义。但从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和他对资产阶级学者的批判中,可以得出马克思关于所有制的完整概念。英国“光荣革命”时期的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对于处于自然状态的土地及其产物是没有私有权的,但人对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劳动,天然地拥有排斥他人的所有权。“所以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了他的劳动,在这上面参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这就是洛克的所谓“劳动财产权”。法国启蒙学者卢梭也认为,私有财产的“这种起源之所以是合乎自然的,特别是因为我们不能撇开劳动去设想新生的私有观念。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要把原非自己创造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按劳分配是劳动产权演进的历史必然;对劳动产权的全面肯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进步性与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而忽视劳动产权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只有明确界定劳动产权,才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娄澜
“劳动产权”理论认为劳动者对自身的劳动及劳动成果拥有产权,该产权是劳动者不可让渡、不容侵犯、不能转让或者买卖的基本权利。有些学者通过这一理论陈述了私有财产的正当性,主张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出的一切都是自己当然的私有财产,劳动者拥有完全享用他们所创造的产品的绝对权力。这一理论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工人获得全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虽然“劳动产权”理论的意图是要保障劳动者能够合理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但其误解了产权的概念,没有认清产权关系的内涵、组成及其内部结构,用之于资本主义企业,没能揭露出劳动者被剥削的根本原因;用之于社会主义企业,其主张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的模式,可能陷入私有化的陷阱。错误的“劳动产权”理论必然在社会实践中引发许多矛盾和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继强
本文认为,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其产权应为"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和劳动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产权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而劳动力产权则贯穿于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始终,劳动产权包含在劳动力产权之中。区分劳动力产权和劳动产权,将有助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严维石
该文在评述相关文献基础上,阐述雇佣劳动的产权与定价机制特征,团体劳动在横向竞争缺乏的内部劳动市场上则面临劳动专业化不足与竞争性缺乏双重限制,导致个体劳动对团体劳动成果的贡献信息缺乏,引起劳动效率低下问题。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则通过团体劳动市场化克服或缓解内部劳动市场因横向竞争缺乏与专业化不足造成的信息失灵。在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不断上升背景下,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劳务产权交易机制。继而,进一步分析了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劳动产权安排特征及其优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洲鸿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 ,“劳动产权”范畴是不科学的 ,它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 ,它的提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歪曲。劳动力资本化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产权获得全面实现的途径 ,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是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否定。
关键词:
劳动产权 劳动力产权 劳动力资本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克任
略论劳动力产权周克任产权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但西方经济学所说的产权是就物质财产而言的,劳动力虽然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普遍交易的对象,但却被排斥在产权理论研究的视野之外。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在研究、借鉴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的积极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玉敏 杨先华
论劳动力产权中的劳动力发展权王玉敏杨先华目前,我国理论界已经重视并开始把劳动力作为产权理论的研究对象。参照物质财富的产权含义,当前理论界对劳动力产权的定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支配权、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劳动力资本就是用资本所有权界定的人力资本 ,是参与企业所有权分割的人力资本 ,是转化为财产权的人力资本。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的功能性要素 ,其配置效率只有通过劳动资本化的治理结构才能得到适当评价 ,否则 ,企业运行不可能获得长期效率 ,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实现。这一点 ,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 ,也是当前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小亮
劳动力产权从其一般的涵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及支配权。劳动力产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用。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力产权的形式、结构特征及其实现条件与实现程度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理论上讲,是应该实现劳动力的全部产权(使用权和所有权),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劳动力的所有权并未真正实现。为此,作者进一步提出并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劳动力全部产权的措施:首先,要明确劳动力产权买现要求的基本内容;其次,要重建剩余收益的分配机制;最后,要创造劳动力产权实现的良好外部社会经济环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芳
除工资收入外,劳动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状况体现了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会因企业所有权安排而异。
关键词:
劳动力产权 契约安排 合约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乃肖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智力劳动价值论为知识产权的合理定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将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智力劳动价值论 知识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姗
劳动力产权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著述中涉及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附和者众 ,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当中的观点和论据还不具足够的说服力。至少在目前看来 ,它是否经济和效益是存疑的 ,而其可行性也值得商榷。如果只是停留在“应该是什么”的假设性的研究层面上 ,是很难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深入研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 ,在明确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构造有效益的可操作的制度模式 ,方可切实解决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