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1)
- 2023(11637)
- 2022(9237)
- 2021(8420)
- 2020(7395)
- 2019(16608)
- 2018(16271)
- 2017(31160)
- 2016(16730)
- 2015(18457)
- 2014(18180)
- 2013(17975)
- 2012(16162)
- 2011(14203)
- 2010(14601)
- 2009(14240)
- 2008(14641)
- 2007(13449)
- 2006(12138)
- 2005(11512)
- 学科
- 业(85341)
- 企(79028)
- 企业(79028)
- 管理(72326)
- 济(72162)
- 经济(72027)
- 财(29985)
- 业经(28274)
- 方法(28001)
- 农(25736)
- 务(22974)
- 财务(22941)
- 财务管理(22917)
- 企业财务(21822)
- 制(20211)
- 数学(19682)
- 数学方法(19461)
- 农业(18881)
- 中国(18710)
- 技术(17492)
- 体(15655)
- 策(14823)
- 划(14783)
- 理论(14342)
- 和(14077)
- 体制(13682)
- 企业经济(12521)
- 经营(12313)
- 技术管理(11743)
- 贸(11404)
- 机构
- 学院(241229)
- 大学(237748)
- 济(103729)
- 经济(101807)
- 管理(98864)
- 理学(83850)
- 理学院(83073)
- 管理学(82051)
- 管理学院(81557)
- 研究(75257)
- 中国(61655)
- 财(53611)
- 京(50420)
- 科学(41776)
- 财经(41108)
- 江(39140)
- 农(38252)
- 经(37231)
- 所(37173)
- 中心(33996)
- 业大(33033)
- 研究所(32591)
- 北京(32093)
- 经济学(30891)
- 财经大学(30105)
- 州(29997)
- 农业(28942)
- 商学(28411)
- 商学院(28162)
- 院(28023)
- 基金
- 项目(150904)
- 科学(121035)
- 研究(114266)
- 基金(111308)
- 家(95313)
- 国家(94411)
- 科学基金(83117)
- 社会(75087)
- 社会科(71161)
- 社会科学(71142)
- 省(59180)
- 基金项目(58494)
- 自然(52053)
- 教育(51284)
- 自然科(50864)
- 自然科学(50849)
- 自然科学基金(50028)
- 划(47821)
- 编号(45780)
- 资助(44412)
- 成果(37296)
- 制(34923)
- 业(34519)
- 创(34337)
- 部(33439)
- 重点(33355)
- 发(31485)
- 国家社会(31237)
- 课题(31228)
- 创新(31183)
- 期刊
- 济(126057)
- 经济(126057)
- 研究(74122)
- 中国(52429)
- 财(48268)
- 管理(43614)
- 农(36962)
- 科学(32506)
- 学报(31982)
- 大学(26744)
- 学学(25132)
- 农业(24603)
- 融(23370)
- 金融(23370)
- 技术(23271)
- 业经(23212)
- 教育(23036)
- 财经(21841)
- 经济研究(18894)
- 经(18840)
- 问题(16324)
- 业(15363)
- 财会(14382)
- 技术经济(14290)
- 会计(12961)
- 现代(12650)
- 贸(12578)
- 世界(12323)
- 商业(11489)
- 版(11082)
共检索到381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剩余收益分享制的基础是劳动产权。劳动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支点。与其说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不如说是劳动产权的商品化。只有通过劳动产权的界定,才能彻底理顺劳动者与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建立现代的劳动就业与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对称结构。劳动产权与劳动者产权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作者认为,社会收入分配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支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的基础工资由市场决定,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不仅如此,劳动者应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才能形成最佳的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了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基础工资,二是有偿持有本公司股份所分得的红利,三是无偿分享的企业利润。作者认为,企业职工无偿分享利润.是当今世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新趋势,对于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造更多的利润是有利的。无论从国际惯例还是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继强
本文基于现有的企业理论对专用性资产的分析通常集中于专用性程度而对其他特性关注不足,尤其针对一些学者把资产专用性混同于专用性资产特适性的情况,考察了专用性资产特性对企业治理机制选择和组织剩余分享的影响。文章在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解读为“组织剩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专用性资产的特性,如资产的相对重要性、适应范围以及监督和计量的难易程度等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日东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明确界定产权与保护产权,使企业的产权结构化、独立化,让企业的资产能够自由转让,企业的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维达
资本劳动分享制:企业制度创新的又一思路何维达[副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南昌330013]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完全采用西方国家的支薪制恐非良策。因为支薪制企业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更主要的是支薪制企业实行严格的雇佣劳动关系,它使职工完全按劳付酬,缺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国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代理收益叶国代理关系在现代公司中的出现和展开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在自由的经济环境下,正如诺斯他们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新制度只有在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时才会产生(L.E.戴维斯与D.C.诺斯,1979)。所以本文想在前人对代理成本理论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士仓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劳动关系转换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沈士仓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常凯1995)。在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又被称之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作者认为,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其主要内涵特征来说,可以概括为:产权明晰、责权清楚、利益明确、政企分开、平等竞争、科学管理、相互制衡、法制约束这8个方面,32个字。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涉及到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生产指挥制度和保障制度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进行现代企业制改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永民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为了参考借鉴外国的经验,本刊特辟“现代企业制度国际比较”专栏,将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管理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侯若石
张维迎、厉以宁和吴敬琏等主流经济学家特别积极地主张在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经过深入研究,人们不难发现张维迎等人的理论是片面的,其实践结果是害人的。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现代生产组织的唯一方式;新制度经济学不是解释现代企业制度的唯一理论;股东主导不是公司治理的唯一模式;激励管理者不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唯一办法。目前,改造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改革的组成部分,其要义是企业制度的改革要着眼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它作为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方式对改造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发挥了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白勤虎 郭志勇
谈现代企业制度白勤虎,郭志勇以邓小平同志一九九二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各项重大改革方案纷纷出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产权明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清泰
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現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改革史上将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15年改革的经验表明。国有企业能否顺利转轨,又是完成这次历史性突破的关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作者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前提是明断企业的产权关系。在中国,要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所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就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也不明断,;解决国有资产的人格化和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促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负盈亏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尊重股东的权益,让股东有自己决定经营者的权力是关键.传统的企业干部人事制度应当被废止.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核心的问题是对资产的运营,即出资者将财产托付给经营者去营运,进而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获得资产收益的目的,而经营者财运用出资者出资所形成的企业法人财产,获取收益.现代企业的发展史,说到底,既是一部科技进步史,更是一部资本扩张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本文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其中的重要组织形式。由现在的工厂制改造为公司制就必须把过去搞活企业的思路转变为搞活资产,让企业真正实现经营机制的转变,决不能再搞"翻牌公司"。为此,必须在切实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上狠下功夫,使企业真正能够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实现对资产的有效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当前要认真研究解决企业用自有资金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的归宿问题.可以考虑把其中一部分界定为企业法人财产的增值,一部分划为两金(公积金、公益金),一部分直接量化到职工个人,作为国家对职工赠送部分股权,但要明确作出若干限定,如只能分红,不能转让一类的;还要切实解决企业的历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翁振荣 吴承达
企业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迄今为止,企业制度改革一直是在“放权让利”思路下进行的,试图通过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达到“搞活”的目的,而并没有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进行突破。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图通过对企业本质意义的重新确定,从现代产权制度出发,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的市场主体。上述两种思路下的企业制度改革对企业制度的立论基础的认识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于企业制度立论基础的认识,社会主义传统的理论一直在所有制关系上打圈子。按照传统经济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具体内涵中,生产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