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4)
2023(5339)
2022(4812)
2021(4358)
2020(4042)
2019(9478)
2018(9397)
2017(18535)
2016(10485)
2015(12045)
2014(12389)
2013(12507)
2012(11898)
2011(10843)
2010(10967)
2009(10419)
2008(10631)
2007(9871)
2006(8497)
2005(7698)
作者
(31640)
(26988)
(26752)
(25740)
(16872)
(12864)
(12398)
(10526)
(9933)
(9565)
(9135)
(8943)
(8507)
(8499)
(8491)
(8463)
(8460)
(7968)
(7787)
(7781)
(6777)
(6637)
(6496)
(6147)
(6063)
(6055)
(5940)
(5934)
(5416)
(5354)
学科
(47429)
经济(47381)
(28953)
管理(27794)
方法(23916)
(21642)
企业(21642)
数学(21475)
数学方法(21315)
(14077)
中国(12378)
(11610)
(10238)
农业(9730)
(9407)
贸易(9407)
(9134)
地方(8736)
(8551)
业经(8548)
(7102)
财务(7087)
财务管理(7064)
(6933)
企业财务(6658)
(6508)
金融(6506)
(6457)
技术(6437)
银行(6436)
机构
大学(160349)
学院(157826)
(67830)
经济(66432)
管理(58835)
研究(54703)
理学(50548)
理学院(49956)
管理学(49110)
管理学院(48808)
中国(40397)
科学(33854)
(33615)
(30198)
(30198)
(29061)
研究所(26409)
中心(25156)
业大(25032)
财经(24433)
(24314)
农业(24067)
(22100)
经济学(21856)
北京(21135)
(20933)
师范(20724)
经济学院(19921)
(18930)
(18916)
基金
项目(101513)
科学(78595)
研究(73204)
基金(73001)
(63665)
国家(63146)
科学基金(52760)
社会(45837)
社会科(43400)
社会科学(43383)
(39425)
基金项目(38875)
教育(34017)
自然(33746)
(33591)
自然科(32928)
自然科学(32914)
自然科学基金(32325)
资助(30404)
编号(30227)
成果(25334)
(23319)
重点(23104)
(21932)
(20541)
课题(20472)
科研(19927)
教育部(19769)
创新(19309)
大学(19165)
期刊
(73414)
经济(73414)
研究(44664)
中国(30458)
(27032)
学报(26386)
(24384)
科学(23416)
大学(19391)
管理(18827)
学学(18224)
农业(17891)
教育(14800)
技术(13353)
(12913)
金融(12913)
财经(12556)
经济研究(11610)
业经(11518)
(10768)
问题(10548)
(9986)
技术经济(8602)
(8597)
(8141)
理论(7914)
统计(7829)
图书(7777)
商业(7507)
世界(7422)
共检索到232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洲鸿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 ,“劳动产权”范畴是不科学的 ,它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 ,它的提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歪曲。劳动力资本化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产权获得全面实现的途径 ,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是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否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继强  
本文认为,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其产权应为"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和劳动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产权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而劳动力产权则贯穿于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始终,劳动产权包含在劳动力产权之中。区分劳动力产权和劳动产权,将有助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具有价值;劳动作为流动状态,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创造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也可以成为商品,因而具有价值,而劳动本身也没有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可比劳动力法与价值规律─—兼与刘福垣同志商榷傅晨在新一轮剪刀差讨论中,可比劳动力法成为热点之一。这个深层理论问题由于事关剪刀差的基本判断而受到学者们的共同关注。然而,讨论中分歧很大。笔者认为,这一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在检阅农经学者的基础理论功底,因此,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丛林  
关于劳动力是否商品问题,我国学术界8年前就开展过讨论。当时笔者曾以《以劳动力商品论若干论点的质疑—与何伟、韩志国同志商榷》为题,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一期)所开展的专题讨论。近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一争论又重新展开。主张社会主义公有经济范围内劳动力也是商品的同志又有增加之势,杨坚白同志在《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12期上发的《也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简称《也谈》)就颇具代表性。这里仅就此文提些不同看法,向作者和参加讨论的同志请教。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欢进  
谢吉斌认为"劳动力所有权是从人身权中直接分化出来的所有权,它的存在先于并决定着物质形态的所有权",这种论断是不能成立的。劳动力所有权不是从人身权中直接分化出来的,也不是先于"物质形态的所有权",更不决定"物质形态的所有权"。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易跃明  梁戈夫  
主成分分析作为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在不丢失主要信息的情况下简化数据,以解决多指标分析评价中指标数量过多,以及指标之间信息重叠等问题,在财务评价中被很多研究者使用。但大多数研究者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时,经常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混淆,笔者通过对主成分分析的原理以及通过SPSS实现主成分分析的介绍,让研究者能够更好的运用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关柏春  
也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等于按劳分配”──与申晓梅同志商榷关柏春申晓梅同志在贵刊撰文探讨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既"有重大差别",又"可以结合或统一"起来。①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现在提出几点不同意见与申晓梅同志商榷。欢迎申晓梅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道传  
一大家知道,马克思并没有给所有制下过定义。但从马克思的一些论述和他对资产阶级学者的批判中,可以得出马克思关于所有制的完整概念。英国“光荣革命”时期的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对于处于自然状态的土地及其产物是没有私有权的,但人对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劳动,天然地拥有排斥他人的所有权。“所以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了他的劳动,在这上面参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这就是洛克的所谓“劳动财产权”。法国启蒙学者卢梭也认为,私有财产的“这种起源之所以是合乎自然的,特别是因为我们不能撇开劳动去设想新生的私有观念。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要把原非自己创造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公共财政”辨析———与张馨同志商榷叶子荣近来,张馨同志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公共财政”理论,①并认为“市场取向的改革决定了我国财政必然要转向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类型上来。”对此,本人心存诸多疑惑,在撰文向张馨同志求教的同时,谈一下对“公共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林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的模式:一种是农业劳动力伴随其它生产要素异地向城市集中,并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转入非农产业的分业型、集中转移模式;另一种是农业劳动力就地分散转移到非农产业,并与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持一定弹性联系的兼业型、分散转移模式。田烨、史福祯同志在《论农业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以下简称“田文”)一文中对后一种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姗  
劳动力产权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著述中涉及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附和者众 ,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当中的观点和论据还不具足够的说服力。至少在目前看来 ,它是否经济和效益是存疑的 ,而其可行性也值得商榷。如果只是停留在“应该是什么”的假设性的研究层面上 ,是很难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深入研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 ,在明确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构造有效益的可操作的制度模式 ,方可切实解决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难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福垣  
《农业经济问题》1992年第7期发表了李玉珠同志的商榷文章《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之我见》一文(下称《李文》)。该文对以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计算农产品活劳动成本提出质疑,并建议采用“等量劳动所得法”计算农业劳动日报酬,把它作为农产品活劳动成本要素,来计算农产品成本;也有些同志虽然赞同用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计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