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8)
- 2023(5637)
- 2022(5099)
- 2021(4774)
- 2020(4353)
- 2019(10296)
- 2018(10353)
- 2017(20915)
- 2016(11829)
- 2015(13692)
- 2014(14179)
- 2013(14306)
- 2012(13761)
- 2011(12332)
- 2010(12681)
- 2009(12022)
- 2008(12332)
- 2007(11603)
- 2006(10146)
- 2005(9461)
- 学科
- 济(52383)
- 经济(52326)
- 业(32447)
- 管理(32166)
- 方法(25732)
- 企(24099)
- 企业(24099)
- 数学(23062)
- 数学方法(22799)
- 农(16818)
- 中国(14398)
- 财(14065)
- 农业(11124)
- 学(10775)
- 制(10707)
- 贸(10692)
- 贸易(10689)
- 易(10380)
- 地方(9835)
- 业经(9708)
- 银(8592)
- 银行(8565)
- 务(8401)
- 财务(8375)
- 财务管理(8345)
- 融(8188)
- 金融(8186)
- 行(8095)
- 企业财务(7755)
- 和(7750)
- 机构
- 大学(178992)
- 学院(177679)
- 济(74698)
- 经济(73028)
- 管理(65365)
- 研究(60571)
- 理学(55192)
- 理学院(54564)
- 管理学(53542)
- 管理学院(53210)
- 中国(47786)
- 京(38109)
- 科学(37291)
- 财(35755)
- 农(33193)
- 所(32697)
- 研究所(29186)
- 中心(28741)
- 江(28423)
- 财经(28047)
- 业大(27023)
- 农业(26115)
- 经(25162)
- 北京(24626)
- 范(23419)
- 经济学(23398)
- 师范(23208)
- 州(22471)
- 经济学院(21261)
- 院(20764)
- 基金
- 项目(108695)
- 科学(83680)
- 研究(79551)
- 基金(77244)
- 家(66769)
- 国家(66200)
- 科学基金(55211)
- 社会(48836)
- 社会科(46141)
- 社会科学(46123)
- 省(42638)
- 基金项目(40677)
- 教育(37029)
- 划(36112)
- 自然(35243)
- 自然科(34367)
- 自然科学(34355)
- 自然科学基金(33732)
- 编号(33656)
- 资助(33145)
- 成果(28861)
- 部(24703)
- 重点(24581)
- 发(23241)
- 课题(23102)
- 创(21467)
- 科研(21190)
- 教育部(20921)
- 性(20668)
- 大学(20592)
共检索到272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非劳动争议案件理论上说,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的其他社会关系,但在实践中,并非一切的劳动都由劳动法调整,并非一切的劳动争议都是可以仲裁和诉讼的。劳动仲裁和诉讼手段调整的是依附有劳动合同或者事实上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有劳动合同履行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理解《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实践中很多人认为,上述规定的“60日”相当于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超过60日法定期间的,权利将得不到法律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二00六年八月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
关键词:
劳动争议案件 民事审判 十二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雨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四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通知工会构成违法解除的裁判精神,同时,对用人单位在单方解约时未履行通知义务的事后补正措施采取了认可的态度。但笔者认为,这种事后补救措施不利于工会组织发挥自身的监督保障职能,也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应当予以修正。同时,对该条文中的"工会"也不能狭隘地解读为本单位基层工会,即使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其在行使单方解约权时仍然应当向地方各级工会、行业工会或者其他工会组织履行通知义务。
关键词:
单方解除 程序性条件 工会主体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二○一三年一月十八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在成立20周年之际,为加强劳动保障问题的研究,学会成立了四个专业委员会。10月20日,劳动法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其汇集了高校、法院、劳动保障局、工会、企联及专业编辑等各方面从事劳动法研究工作的人士。并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专题研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侯海军
从我国劳动审判机构的设置及诉讼制度基本内容来看,目前我国劳动审判制度在程序启动、审判组织等方面依附民事诉讼程序,不具有独立性。制度运行中存在着效率不高的突出问题。为此,要以独立性为目标,以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优化审判组织结构和降低司法成本为目标,进行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司法程序 改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何春艳 张鲲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造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司法实务 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红刚
本文所指非传统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继续从事有报酬的社会劳动人员。关于此类人员和用人单位构成何种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7条作出定论,即以是否享受养老保险作为判断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依据,采纳了"社会保险标准说"。不同的法律关系造成已享受养老保险人员和未享受养老保险人员在劳动合同保护、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保护、工伤保险、经济补偿金方面的不平等,形成差别待遇。这一人为身份划分对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不公平,应该重新审视最高院这一司法解释,实现劳动权益的平等保护。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目前,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地区分布上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认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无论国家层面的法律还是地方层面的法规和规章都对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和处理程序没有太多的突破。这导致我国劳动法律存在对不同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路径模糊,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忽视劳资自治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方面对这两个弊端进行必要的完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窦潮
读者权利源自法律规定,读者权益则是权利实现的利益。本文从法律层面对读者权利概念、读者权利主体地位、读者权利内容、读者维护正当权益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分析,意在促进读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
法律 读者权利 权利主体 权利内容 维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