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
2023(749)
2022(588)
2021(573)
2020(460)
2019(1046)
2018(1104)
2017(2309)
2016(1337)
2015(1441)
2014(1354)
2013(1406)
2012(1307)
2011(1080)
2010(1055)
2009(967)
2008(918)
2007(849)
2006(763)
2005(733)
作者
(3102)
(2700)
(2522)
(2495)
(1578)
(1184)
(1148)
(1034)
(998)
(954)
(905)
(881)
(830)
(824)
(820)
(806)
(766)
(753)
(743)
(681)
(643)
(634)
(611)
(610)
(609)
(598)
(560)
(549)
(524)
(520)
学科
(5938)
经济(5931)
(4733)
劳动(4716)
(3708)
方法(3484)
数学(3382)
数学方法(3371)
(3127)
(2920)
中国(2909)
农业(2414)
管理(2268)
动力(2264)
劳动力(2246)
人口(2161)
农业劳动(2061)
农业人口(2027)
(1709)
(1334)
企业(1334)
(1267)
贸易(1267)
(1257)
劳动法(1121)
市场(1014)
(833)
产品(797)
业经(710)
(697)
机构
大学(17407)
学院(16934)
(9318)
经济(9223)
管理(6386)
理学(5661)
理学院(5619)
管理学(5507)
管理学院(5478)
研究(5258)
中国(4203)
(3826)
经济学(3586)
财经(3363)
(3355)
经济学院(3282)
(3147)
财经大学(2603)
科学(2543)
中心(2517)
(2507)
(2437)
(2334)
研究所(2221)
业大(2132)
北京(2090)
经济管理(1976)
(1972)
师范(1949)
农业(1902)
基金
项目(11209)
科学(9120)
基金(8880)
研究(8197)
(7481)
国家(7424)
科学基金(6516)
社会(6003)
社会科(5734)
社会科学(5733)
基金项目(4515)
资助(4075)
教育(3944)
自然(3885)
自然科(3828)
自然科学(3828)
(3790)
自然科学基金(3755)
(3328)
编号(3226)
(2813)
国家社会(2706)
成果(2660)
教育部(2611)
人文(2497)
社科(2349)
重点(2333)
大学(2285)
青年(2187)
(2158)
期刊
(8603)
经济(8603)
中国(5028)
研究(4727)
(2494)
(2317)
管理(2179)
学报(2140)
科学(2062)
(2031)
(2031)
劳动(2031)
大学(1838)
财经(1782)
学学(1772)
(1633)
金融(1633)
经济研究(1600)
(1554)
农业(1512)
问题(1246)
技术(1209)
理论(1186)
业经(1184)
统计(1170)
教育(1057)
实践(1042)
(1042)
国际(940)
(926)
共检索到25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君清  
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规定是抽象的,造成实践中人们对申诉时效的起算存在不同理解。本文作者认为,不同的劳动争议,其具体的申诉时效起算点是不一样的,本文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华建  吴宝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江永众  苗淼  江河  
目前我国还没有企业劳动争议申诉处理方面的立法和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劳动争议处理的企业内部视角,探讨了企业劳动争议申诉的内涵、成因与价值,以及我国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处理功能弱化的原因;并在借鉴国外劳动争议申诉处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工会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将企业劳动争议申诉处理程序作为集体合同的必备条款、设立基层工会驻企代表、健全企业劳动争议申诉处理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王国社  王怀忠  
案情简介某天上午,某机械制造公司锻造车间的十多名员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公司按照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违反法律规定,要求按照员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重新计算并补足加班工资。二是公司多年未对普通劳动者增加工资,却以绩效奖金、职务津贴等形式大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启胜  
看过杨守业、辛磊二同志撰写的题为《申诉时效是否已过》(刊登于《劳动争议处理》1999年第9期“争鸣”栏)一文,笔者觉得,此案申诉时效确实值得认真探讨。从案例介绍的情况来看,本是企业除名职工,职工申请仲裁,而请求却是追索风险金和培训费。这给当地劳动争议仲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杰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杰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