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7)
2023(8262)
2022(7240)
2021(6659)
2020(5956)
2019(13975)
2018(13886)
2017(27904)
2016(15132)
2015(17518)
2014(17513)
2013(17713)
2012(16739)
2011(15025)
2010(14855)
2009(13896)
2008(13837)
2007(12395)
2006(10507)
2005(9257)
作者
(43224)
(36310)
(36232)
(34576)
(23241)
(17599)
(16756)
(14190)
(13740)
(12913)
(12355)
(12170)
(11394)
(11386)
(11328)
(11317)
(11213)
(10638)
(10591)
(10493)
(8942)
(8860)
(8842)
(8325)
(8260)
(8174)
(8021)
(8000)
(7216)
(7212)
学科
(69014)
经济(68944)
(42177)
管理(41554)
方法(37166)
数学(33948)
数学方法(33728)
(32560)
企业(32560)
(19237)
(17650)
中国(16409)
地方(14319)
农业(13204)
(13090)
贸易(13088)
(12652)
业经(12503)
(11888)
(11324)
财务(11307)
财务管理(11274)
(11101)
企业财务(10642)
(9392)
(9285)
金融(9282)
理论(9084)
(9060)
银行(9035)
机构
大学(221373)
学院(219104)
(92778)
经济(90861)
管理(85643)
理学(74473)
理学院(73648)
管理学(72554)
管理学院(72131)
研究(69193)
中国(53122)
(45605)
(42611)
科学(41575)
(36305)
财经(34806)
(34333)
中心(33807)
(32894)
业大(32256)
(31608)
研究所(31071)
经济学(29870)
农业(28809)
(28642)
师范(28359)
北京(28236)
经济学院(27365)
(26076)
财经大学(25877)
基金
项目(146409)
科学(115326)
基金(107162)
研究(107075)
(92085)
国家(91316)
科学基金(78746)
社会(68439)
社会科(64919)
社会科学(64898)
基金项目(57541)
(56970)
自然(50864)
教育(50473)
自然科(49703)
自然科学(49689)
自然科学基金(48824)
(47976)
资助(44669)
编号(43824)
成果(35452)
(33828)
重点(32511)
(30888)
(29877)
课题(29560)
教育部(29424)
科研(28572)
人文(28540)
大学(28474)
期刊
(96053)
经济(96053)
研究(61278)
中国(39692)
(34195)
学报(32756)
(31507)
科学(29766)
管理(27639)
大学(24762)
学学(23186)
农业(20955)
教育(20113)
(19801)
金融(19801)
技术(18797)
财经(17684)
经济研究(15379)
业经(15350)
(15110)
问题(13847)
(11815)
技术经济(11299)
(11122)
统计(10982)
理论(10928)
图书(10704)
(10397)
资源(10393)
商业(10198)
共检索到313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唐鑛  刘兰  
劳动争议中,劳动合同虚假举证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隐匿或伪造劳动合同。对于当事人的这些主观恶意行为,将其原因仅仅归结于诚信缺失或道德危机是不够的,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有制度下这些行为的"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收益",屡屡诱使当事人去尝试虚假举证以期获得超越真实情形的更大利益。《劳动合同法》将对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处罚收益直接让渡给劳动者,直接推动了当事人为逐利而造假。劳动争议的仲裁前置程序,给当事人额外提供了检验证据效果的机会。因此,应当在仲裁中引入举证时限制度,消除仲裁和诉讼举证规则的细微差别;同时,疏解劳动合同的功能,落实用工登记,避免劳动合同成为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唯一形式,也是解决这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小勇  
案情简介张某于2009年12月15日进入上海某珠宝公司工作,担任珠宝公司销售总监,月薪为人民币3.3万元。双方签订的前两份劳动合同期限分别为一年。2011年12月16日,双方又签订了第三份劳动合同。2013年9月30日,张某向珠宝公司提出辞职。2014年2月20日,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以双方签订的第三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珠宝公司未与其再续签劳动合同,故要求珠宝公司支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晓军  朱志权  
举证责任分配作为一项法律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立法不断完善,学界对此问题的争论也更加科学。在举证责任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诉讼经济、保护弱者的原则,考虑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举证能力,依据形式分配标准和实质分配标准,切实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一般原则,即将于2008年5月1日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强化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本文认为,用人单位除严格遵守法律外,必须加强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证据收集意识和证据保管工作,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多生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严武  董承勇  
以2000-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澄清公告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虚假信息是否影响股价波动进行分析后发现:(1)虚假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加剧了股价波动,期间还存在明显的信息操纵现象;(2)流通市值较小的股票受虚假信息的影响更大,也更容易成为虚假信息的攻击对象;(3)利好的虚假信息对股价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利空的虚假信息。如果上市公司能选择合理时机对虚假信息进行澄清,将会有效减少庄家信息操纵的超额收益,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的利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郜秀菊  王晓东  王帅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经济纠纷和经济案件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类犯罪的高发类型之一,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既涉及复杂的会计专业信息,也涉及丰富的法律知识。法务会计作为一种会计和法律交叉学科的应对型会计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详细分析法务会计的具体应用过程、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理论发展、社会认知度和专业人才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强  
案情简介蒋某于2004年9月到某公司工作,2009年5月发生工伤事故,2010年5月经鉴定为工伤九级伤残。2012年4月13日,蒋某因经济补偿金、伤残就业补助金与某公司发生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年5月19日,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签收了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兴华  
我国证券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直较为普遍,为了更为有效地规制这种行为,虚假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制度亟待完善。但证券虚假陈述的清晰界定,又是确定其民事责任的先决条件,为此,从证券虚假陈述的对象、表现形态、主体等方面对证券虚假陈述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论述,以准确界定其概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刘捷   毛俊博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平台老年用户应对虚假信息的情感和行为表征差异,为相关平台或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类型、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并结合应对理论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4类具有显著差异特征的用户群体画像类型。[结果/结论 ]根据各项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老年用户虚假信息应对行为画像类型分为冷静求证型、担忧关注型、行为替代型和忽略回避型4类,不同类型用户群体在压力感知和应对表现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素银  
本文采用博弈分析方法 ,通过博弈模型 ,对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条件、机制和影响因素等作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