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6)
- 2023(3326)
- 2022(2733)
- 2021(2537)
- 2020(2088)
- 2019(4563)
- 2018(4821)
- 2017(8701)
- 2016(5120)
- 2015(5785)
- 2014(6041)
- 2013(5603)
- 2012(5192)
- 2011(4618)
- 2010(4654)
- 2009(4281)
- 2008(4051)
- 2007(3837)
- 2006(3345)
- 2005(3054)
- 学科
- 济(16582)
- 经济(16550)
- 管理(12377)
- 业(11001)
- 企(7231)
- 企业(7231)
- 中国(7171)
- 农(7128)
- 方法(6216)
- 制(5470)
- 数学(5360)
- 数学方法(5305)
- 劳(5084)
- 劳动(5067)
- 体(5057)
- 学(4783)
- 农业(4682)
- 财(4469)
- 理论(4102)
- 银(3790)
- 银行(3772)
- 融(3665)
- 金融(3658)
- 行(3647)
- 教育(3446)
- 业经(3285)
- 地方(3284)
- 动(3097)
- 体制(2895)
- 贸(2617)
- 机构
- 学院(67936)
- 大学(67350)
- 济(25620)
- 研究(25303)
- 经济(24926)
- 管理(22614)
- 中国(19204)
- 理学(18887)
- 理学院(18660)
- 管理学(18180)
- 管理学院(18057)
- 科学(15828)
- 京(14961)
- 农(14611)
- 所(13380)
- 财(12825)
- 研究所(12104)
- 中心(11638)
- 农业(11549)
- 江(11384)
- 业大(11168)
- 财经(9781)
- 范(9424)
- 技术(9406)
- 北京(9362)
- 院(9332)
- 师范(9249)
- 省(9018)
- 经(8891)
- 州(8628)
- 基金
- 项目(44753)
- 科学(34237)
- 研究(33132)
- 基金(30953)
- 家(27598)
- 国家(27353)
- 科学基金(22435)
- 社会(19800)
- 社会科(18617)
- 社会科学(18613)
- 省(18063)
- 教育(15823)
- 基金项目(15761)
- 划(15358)
- 编号(14332)
- 自然(14052)
- 自然科(13742)
- 自然科学(13736)
- 自然科学基金(13462)
- 资助(13134)
- 成果(12524)
- 课题(10664)
- 重点(10216)
- 体(9849)
- 部(9645)
- 发(9376)
- 创(8908)
- 项目编号(8578)
- 年(8561)
- 性(8511)
共检索到109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上海市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积极稳妥处理管辖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累计已处理劳动争议超过15万件,涉及劳动者超过20万人,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龚和艳
■案件呈攀升,劳动争议处理■面临挑战自1987年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恢复以来,浙江省全省劳动仲裁机构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省、市、县(区)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郑东亮
劳科所课题组于2005年10月完成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课题报告。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就立法框架问题和内容展开了继续研究。本刊将初步研究成果刊发,供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士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目前,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地区分布上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认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无论国家层面的法律还是地方层面的法规和规章都对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和处理程序没有太多的突破。这导致我国劳动法律存在对不同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路径模糊,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忽视劳资自治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方面对这两个弊端进行必要的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桂中
劳动争议(或称劳资纠纷)处理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劳资关系的协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已经滞后于目前劳动争议的新变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借鉴国外处理劳动争议的合理做法,结合我国国情,试提出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目标。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处理体制 仲裁 目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开畅
我国实践逐渐形成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调一裁两审”体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特别是仲裁和法院的关系(以下简称“裁审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对现行体制批评的焦点。学界和实务部门在最近几年纷纷撰写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试图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仲裁为中心的互补关系。然而实行至今,这一程序却因为其体制繁杂、期限冗长的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