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
- 2023(1281)
- 2022(1146)
- 2021(1086)
- 2020(901)
- 2019(1918)
- 2018(1958)
- 2017(3877)
- 2016(2207)
- 2015(2489)
- 2014(2417)
- 2013(2565)
- 2012(2376)
- 2011(2131)
- 2010(2257)
- 2009(1893)
- 2008(1810)
- 2007(1607)
- 2006(1490)
- 2005(1417)
- 学科
- 济(8832)
- 经济(8821)
- 业(6477)
- 劳(4918)
- 劳动(4901)
- 管理(4759)
- 方法(4589)
- 数学(4290)
- 数学方法(4272)
- 中国(3950)
- 农(3941)
- 企(3741)
- 企业(3741)
- 动(3059)
- 农业(2898)
- 法(2571)
- 人口(2344)
- 动力(2327)
- 劳动力(2297)
- 农业劳动(2115)
- 财(2084)
- 农业人口(2077)
- 贸(1936)
- 贸易(1936)
- 易(1896)
- 制(1796)
- 银(1576)
- 银行(1568)
- 行(1504)
- 融(1482)
- 机构
- 大学(31318)
- 学院(30219)
- 济(14198)
- 经济(13986)
- 管理(10816)
- 研究(10228)
- 理学(9331)
- 理学院(9205)
- 管理学(9046)
- 管理学院(8974)
- 中国(8222)
- 财(6632)
- 京(6379)
- 财经(5475)
- 科学(5382)
- 所(5280)
- 经(5071)
- 经济学(5071)
- 农(4794)
- 中心(4655)
- 研究所(4652)
- 江(4620)
- 经济学院(4583)
- 财经大学(4163)
- 北京(4026)
- 业大(4007)
- 范(3860)
- 师范(3817)
- 农业(3737)
- 院(3430)
共检索到48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强
案情简介蒋某于2004年9月到某公司工作,2009年5月发生工伤事故,2010年5月经鉴定为工伤九级伤残。2012年4月13日,蒋某因经济补偿金、伤残就业补助金与某公司发生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年5月19日,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签收了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德强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虽然调解也是该机制中的一环,但由于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最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是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而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与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在衔接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渊明 黄秀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仲裁是诉讼外的重要的争议解决方式之一,已逐渐成为商事活动主体解决争议的优先选择。本文随机选取了时间跨度为1984-2006年100个国际商事案例,实证分析了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争议处理地点法官制度、案件处理花费的时间、涉案金额等因素对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有助于解决争议解决成本的降低,但是,不同国家司法制度差异以及裁判结果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降低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概率。因此,强化当事人对争议处理的自治权,是优化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和提高争议解决效率,促进司法制度完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仲裁 诉讼 二元选择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叶跃华 吉志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随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全国工商联课题组 王全兴 白莲湘 吴文芳 李坤刚 毛红杏
工商联作为以非公企业、中小微型企业为成员的人民团体与商会组织,应在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在近年来各地的实践中,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仍存在若干的制度障碍。今后,工商联应当借助自身影响力,积极参与立法程序,推动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制度化、法律化;完善工商联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协调处理的三方机制;从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对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和仲裁的参与,以及对企业劳动争议预防和内部调解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工商联 劳动争议 调解 仲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财
近日,吉林省蛟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为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在基层,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效率,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效益,成立了预备仲裁庭,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争议案件,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预备庭先行调解,调解率达到65%以上,使大部分简易劳动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促进了当地劳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牛泓亮
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解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而通过建立劳动仲裁案前调解模式,在案前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十分必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笔者认为,先行调解主要指的就是立案前调解,简称案前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劳动争议案前调解是指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前,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德巧 孙中震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发生,调解仲裁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