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7)
2023(6103)
2022(5479)
2021(5109)
2020(4474)
2019(10633)
2018(10736)
2017(20759)
2016(11816)
2015(13659)
2014(14273)
2013(14168)
2012(13420)
2011(12125)
2010(12414)
2009(11495)
2008(11784)
2007(11084)
2006(9453)
2005(8592)
作者
(35437)
(29898)
(29400)
(28534)
(18768)
(14373)
(13785)
(11681)
(11081)
(10885)
(10042)
(9951)
(9593)
(9490)
(9404)
(9330)
(9315)
(8744)
(8718)
(8625)
(7474)
(7375)
(7279)
(6841)
(6778)
(6778)
(6697)
(6607)
(6074)
(6030)
学科
(50001)
经济(49951)
管理(31336)
(31295)
方法(25528)
(23512)
企业(23512)
数学(22774)
数学方法(22576)
(15548)
中国(13501)
(13154)
农业(10452)
(10388)
(10237)
贸易(10233)
(9933)
地方(9622)
(9384)
业经(9316)
理论(8336)
(8210)
财务(8187)
财务管理(8153)
(7842)
企业财务(7618)
(7616)
银行(7588)
(7143)
(7007)
机构
学院(174198)
大学(173597)
(70695)
经济(69028)
管理(63746)
研究(56468)
理学(54168)
理学院(53541)
管理学(52512)
管理学院(52181)
中国(43703)
(36804)
科学(35574)
(33182)
(31971)
(29985)
(28370)
中心(27155)
研究所(26937)
业大(26822)
财经(26353)
农业(25321)
(23702)
北京(23281)
(22923)
师范(22672)
(22423)
经济学(22366)
经济学院(20446)
(19659)
基金
项目(107981)
科学(82678)
研究(79709)
基金(75620)
(65293)
国家(64713)
科学基金(54197)
社会(47880)
社会科(45206)
社会科学(45188)
(43330)
基金项目(40058)
教育(38048)
(36141)
编号(34744)
自然(34690)
自然科(33832)
自然科学(33820)
自然科学基金(33205)
资助(32212)
成果(28809)
重点(24384)
(24141)
课题(23785)
(23162)
(21804)
科研(20989)
大学(20916)
(20538)
教育部(20466)
期刊
(79146)
经济(79146)
研究(49912)
中国(36555)
(28545)
学报(27801)
(27701)
科学(23992)
管理(20910)
教育(20528)
大学(20409)
学学(19019)
农业(18685)
技术(16629)
(15477)
金融(15477)
业经(13489)
财经(13108)
经济研究(12446)
(11243)
问题(10974)
(10335)
图书(9785)
技术经济(9411)
理论(9141)
(8973)
商业(8942)
统计(8904)
(8805)
实践(8376)
共检索到261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李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二条的规定实际上是在赋予法院对劳动仲裁管辖的审定权。但在我国现有"裁审分离"、"先裁后审"的制度下,由法院来审定劳动仲裁的管辖权缺乏法律依据,并有可能造成仲裁机构与法院之间的相互推诿。同时,这种做法是进一步强化了仲裁司法化倾向,这会使仲裁制度的功能弱化,制约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淳  
劳动争议管辖问题作为劳动关系当事人进入法律救济的前提,直接涉及到劳动争议当事人权利的实现程度,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管辖的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部门规章都做出了规定。劳动争议是否可以适用协议管辖,这在"一法""一规"中并未明确,实践中观点不一。本文围绕协议管辖是否可以适用,讲明各方观点及其理论依据,同时对协议管辖有限适用问题试做探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朱慧  陈慧颖  
劳动争议管辖问题作为劳动关系当事人进入法律救济的前提,直接涉及到劳动关系当事人权利的实现程度,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规对于劳动争议管辖的规定没有体现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尤其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管辖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弟伦  沈彩虹  
协商,是法治基础上和法治框架下的协商,法律是我们衡量是非的准绳,不能以变通法律、损害法律权威,来实现协商目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织指导职工、用人单位协商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时,不仅要做到依法协商,更要注重中立、平等协商。协商调解中,鼓励双方通过平等的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不仅保护了弱势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也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合理诉求,使协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鑫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120份劳动争议文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逐步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服裁率偏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分流作用不足;劳动争议主体单方胜诉的比例下降,而双方部分胜诉的比例显著增高,政府的角色从单一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始向调节劳动双方利益转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牛泓亮  
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解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而通过建立劳动仲裁案前调解模式,在案前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十分必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笔者认为,先行调解主要指的就是立案前调解,简称案前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劳动争议案前调解是指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前,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惠  于姝  
电子证据具有与传统证据形式截然不同的一些特点,如可以广泛存储、快速复制和传播,并且具有精确性和全面性。但电子证据在管理方面比较脆弱,易被篡改、盗取或删除,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其的认定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应结合其特殊性,重点对电子证据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于电子证据证明力的把握也要谨慎对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唐东升  庄志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随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鹏燕  李付俊  
本文认为,理解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关键在于理解劳动争议中仲裁的特殊性。劳动争议仲裁与一般仲裁相比,其特殊性在于行为的强制性和行为发生的中立性,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也呈现出相应的专业技术性、人际协调艺术性等特征,且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仲裁的属性及其工作特征也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属性的定位及仲裁员身份属性定位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