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7)
2023(3439)
2022(2843)
2021(2654)
2020(2208)
2019(4836)
2018(5105)
2017(9233)
2016(5384)
2015(6153)
2014(6351)
2013(5932)
2012(5561)
2011(4959)
2010(4990)
2009(4576)
2008(4382)
2007(4149)
2006(3657)
2005(3328)
作者
(15878)
(13169)
(13129)
(12502)
(8174)
(6159)
(5959)
(5184)
(5127)
(4751)
(4472)
(4424)
(4315)
(4293)
(4266)
(3991)
(3963)
(3929)
(3806)
(3689)
(3436)
(3325)
(3199)
(3092)
(2990)
(2935)
(2924)
(2800)
(2790)
(2735)
学科
(17801)
经济(17770)
管理(13337)
(11149)
(7331)
中国(7299)
(7282)
企业(7282)
方法(6390)
(5724)
数学(5498)
数学方法(5442)
(5238)
(5224)
劳动(5221)
(5108)
(5068)
农业(4866)
(4468)
(4406)
金融(4399)
理论(4251)
(3981)
银行(3961)
(3869)
业经(3635)
教育(3551)
(3253)
地方(3204)
体制(2944)
机构
学院(72789)
大学(72435)
研究(26685)
(26604)
经济(25897)
管理(23321)
中国(20687)
理学(19335)
理学院(19095)
管理学(18607)
管理学院(18475)
科学(16852)
(16041)
(15378)
(14276)
(13514)
研究所(12840)
中心(12168)
农业(12140)
(12082)
业大(11849)
财经(10399)
北京(10118)
(9952)
(9910)
师范(9776)
技术(9654)
(9608)
(9430)
(9238)
基金
项目(47427)
科学(35945)
研究(35018)
基金(32647)
(29161)
国家(28900)
科学基金(23461)
社会(20846)
社会科(19598)
社会科学(19594)
(19018)
基金项目(16625)
教育(16468)
(16233)
编号(15035)
自然(14652)
自然科(14307)
自然科学(14301)
自然科学基金(14019)
资助(13829)
成果(13303)
课题(11160)
重点(10736)
(10130)
(10117)
(9757)
(9307)
项目编号(9081)
(9070)
(9052)
期刊
(32149)
经济(32149)
研究(21370)
中国(20387)
(14855)
学报(14809)
科学(11668)
教育(11371)
大学(10938)
(10656)
学学(10373)
农业(9773)
管理(8937)
(7480)
金融(7480)
技术(6495)
业经(5751)
财经(5531)
经济研究(5134)
(4786)
(4705)
(4328)
问题(4174)
业大(4116)
职业(3956)
图书(3954)
理论(3529)
农业大学(3507)
(3425)
论坛(3425)
共检索到117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目前,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地区分布上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认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无论国家层面的法律还是地方层面的法规和规章都对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和处理程序没有太多的突破。这导致我国劳动法律存在对不同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路径模糊,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忽视劳资自治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方面对这两个弊端进行必要的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兴树  刘文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英杰  
在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一直是立法的重点,《劳动合同法》对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既约束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也对目前企业选择用工行为有一定影响。本文对我国企业用工形式进行大致梳理,就劳动法对个别劳动关系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行辨析,提出部分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单国军  陈特  
当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以北京市为例。劳动争议案件仍然呈现出调解率低、上诉率高的特点。据统计,2006年,全市法院共新收一审劳动争议案件6828件,审结6805件,调解775件,原告撤诉1240件;全市法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非劳动争议案件理论上说,劳动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的其他社会关系,但在实践中,并非一切的劳动都由劳动法调整,并非一切的劳动争议都是可以仲裁和诉讼的。劳动仲裁和诉讼手段调整的是依附有劳动合同或者事实上存在的劳动关系,只有劳动合同履行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二00六年八月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雨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四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通知工会构成违法解除的裁判精神,同时,对用人单位在单方解约时未履行通知义务的事后补正措施采取了认可的态度。但笔者认为,这种事后补救措施不利于工会组织发挥自身的监督保障职能,也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应当予以修正。同时,对该条文中的"工会"也不能狭隘地解读为本单位基层工会,即使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其在行使单方解约权时仍然应当向地方各级工会、行业工会或者其他工会组织履行通知义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仕浩  
关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理解《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实践中很多人认为,上述规定的“60日”相当于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超过60日法定期间的,权利将得不到法律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二○一三年一月十八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峰  
若对群体性劳动争议进行类型化处理,也就是将其区分为围绕劳动关系的存续、实现、终止而发生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和围绕劳动条件、待遇等变更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两种,那么群体性争议也可以纳入到现行法的框架下解决。其中,前者属于个别劳动争议的群体化,可以纳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后者属于签订集体合同、订立企业规章的争议,可以纳入《劳动法》第八十四条第一款以及《集体合同规定》第七章的调整范围。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晓军  朱志权  
举证责任分配作为一项法律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立法不断完善,学界对此问题的争论也更加科学。在举证责任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诉讼经济、保护弱者的原则,考虑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举证能力,依据形式分配标准和实质分配标准,切实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