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2)
2023(2848)
2022(2203)
2021(2379)
2020(1743)
2019(4265)
2018(4401)
2017(6504)
2016(4973)
2015(5680)
2014(5805)
2013(4972)
2012(4684)
2011(4289)
2010(4604)
2009(3707)
2008(3485)
2007(3313)
2006(3074)
2005(2997)
作者
(10122)
(8336)
(8093)
(8058)
(5172)
(3913)
(3900)
(3449)
(3162)
(3133)
(2827)
(2778)
(2704)
(2679)
(2674)
(2624)
(2529)
(2512)
(2495)
(2414)
(2289)
(2161)
(2021)
(1966)
(1937)
(1914)
(1844)
(1815)
(1774)
(1739)
学科
教育(18709)
中国(11600)
(7945)
经济(7935)
管理(6083)
理论(5868)
教学(5620)
(4953)
劳动(4936)
(4875)
(4370)
方法(4067)
(3863)
数学(3807)
数学方法(3737)
思想(3369)
(3303)
政治(3230)
发展(3225)
(3199)
改革(3126)
(3103)
农业(3102)
思想政治(3079)
政治教育(3079)
治教(3079)
研究(3074)
德育(3053)
高等(3034)
(2951)
机构
大学(57138)
学院(51614)
教育(25614)
研究(21331)
(18604)
师范(18552)
师范大学(15558)
(14081)
(14002)
经济(13446)
管理(12833)
科学(11212)
职业(11200)
理学(10842)
理学院(10586)
(10261)
管理学(10169)
技术(10148)
中国(10090)
(10055)
管理学院(10041)
北京(9966)
教育学(9923)
研究所(9235)
中心(8849)
职业技术(7659)
(7611)
(7503)
教育学院(7282)
(7269)
基金
研究(30228)
项目(30098)
科学(25551)
教育(23686)
基金(18447)
社会(16727)
成果(15513)
社会科(15482)
社会科学(15480)
编号(15404)
(14755)
国家(14450)
课题(14190)
(13174)
(12700)
(12533)
科学基金(11878)
规划(10334)
项目编号(9036)
(9013)
(8997)
基金项目(8749)
(8722)
教育部(8710)
研究成果(8468)
重点(8257)
年度(8078)
(7769)
(7762)
(7726)
期刊
教育(44940)
研究(27443)
中国(25957)
(14919)
经济(14919)
职业(11028)
技术(8937)
技术教育(7234)
职业技术(7234)
职业技术教育(7234)
大学(5807)
学报(5497)
高等(5159)
(4970)
(4966)
论坛(4966)
成人(4837)
成人教育(4837)
科学(4754)
(4634)
高等教育(4588)
管理(4441)
(4377)
图书(4059)
职教(3720)
发展(3546)
(3546)
学学(3395)
比较(3325)
农业(3083)
共检索到97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劳动与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尽管劳动与工作之间存在不可否认的相似性,但相较而言,劳动强调体力的付出,工作则侧重脑力的创造。近代以来,由于劳动遮蔽了工作,工作等同于劳动,在理论和实践中劳动、工作与教育的关系被异化。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不可避免地伤害了教育的自主性和超越性。而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工作而受教育则危及了人进行自我完善和充实的可能性。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劳动与工作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两翼,劳动为教育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工作则为教育提供了实现伟大梦想的舞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江舟  
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五育并举”认知形成的不断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取得了快速进步。发挥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统领作用,实现“三个课堂”的相融互通,打造“思政塑型·学科锻造·实践淬炼”劳动教育模式等是运用系统思维构建学校劳动教育机制的核心所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桂英  
教育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郭桂英一、“无私奉献”与“社会交换”都是实现教育劳动价值的有效方式教育产品包括主要产品“人才”在内都具有社会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可交换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使教育劳动不需要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育云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需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费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都不能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课程、内容、评价、途径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受此影响,"劳动教育"就成为了最近的一个热词,很多人都写文章为《意见》点赞。"五一"国际劳动节,不少媒体依例刊登了一些"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文章,尽管在措辞、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连刚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笔者尝试从一名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者的视角解读总则部分内容对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影响和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伟  
习近平的劳动观、人才观和发展观是改革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问题,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素质为每一个国民所必备,劳动教育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新生代;与普通教育一般的劳动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专业版,因此,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要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为民  宋体忠  
通过对有关情绪动与工作绩效相互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本文应用情感事件理论探讨了情绪劳动、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的跨层关系,并且在不同层次上讨论了组织支持感对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相互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建立情绪劳动、组织支持感、工作绩效的作用模型,指出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即深层扮演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真实情绪表达与工作绩效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表层扮演行为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组织支持感对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宗玲  
长期以来,在家工作(homeworking)被定义为“在家中为制造业或低水平服务业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Felstead et al.,1996)。这个简单的定义,说明了在家工作者是企业雇用的、以家庭为工作地点的“外包工”(outworker)。许多对以家庭为工作地点的劳动力调查研究显示,在家工作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劳动密集行业,往往与企业的制造或装配环节联系在一起。从事在家工作的劳动力的绝大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伯勇  
全面贯彻《劳动法》推动各项劳动工作劳动部部长李伯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劳动法》的实施,为全面推进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领域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论是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劳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还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蕾  
数字经济浪潮中新型职业大量涌现,数字劳动者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劳动教育亟需变革创新,深度嵌入正在迅速扩展的新型数字劳动网络,使校内劳动教育与校外数字劳动产生更多的契合点。“学用结合不佳”“数字元素结合不足”“与数字劳动网络疏离”是高校劳动教育创新面临的主要阻滞,为了更好破解这些阻滞,需要实现“数字劳动市场”与高校教学更好互嵌,积极开展“数字劳动市场嵌入式”劳动教育。高校可鼓励师生参与弹性数字劳动、建设面向数字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园、建构与数字企业深度互动的赋能机制、进一步发挥在线教育的助推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党印  李珂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青少年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全面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从而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