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9)
- 2023(4603)
- 2022(4016)
- 2021(3884)
- 2020(3432)
- 2019(7846)
- 2018(7895)
- 2017(15178)
- 2016(8505)
- 2015(9654)
- 2014(9656)
- 2013(9526)
- 2012(9079)
- 2011(7827)
- 2010(7995)
- 2009(7502)
- 2008(8060)
- 2007(7291)
- 2006(6370)
- 2005(5799)
- 学科
- 济(35134)
- 经济(35092)
- 管理(30854)
- 业(29892)
- 企(26154)
- 企业(26154)
- 方法(19014)
- 财(17259)
- 数学(16615)
- 数学方法(16424)
- 贸(13668)
- 贸易(13664)
- 易(13463)
- 务(12171)
- 财务(12157)
- 财务管理(12118)
- 企业财务(11539)
- 出(11028)
- 中国(9747)
- 农(8982)
- 口(7998)
- 出口(7997)
- 出口贸易(7997)
- 制(6750)
- 学(6500)
- 业经(6479)
- 农业(5778)
- 理论(5603)
- 劳(5517)
- 劳动(5500)
- 机构
- 大学(121162)
- 学院(119445)
- 济(50577)
- 经济(49546)
- 管理(45711)
- 理学(39607)
- 理学院(39202)
- 管理学(38389)
- 管理学院(38209)
- 研究(36184)
- 中国(29944)
- 财(27259)
- 京(24936)
- 科学(21201)
- 财经(21015)
- 经(19084)
- 所(18410)
- 江(18234)
- 农(17253)
- 中心(17226)
- 经济学(16242)
- 研究所(16179)
- 业大(15757)
- 北京(15594)
- 财经大学(15492)
- 范(14769)
- 经济学院(14714)
- 师范(14623)
- 州(14349)
- 商学(13645)
- 基金
- 项目(73560)
- 科学(58246)
- 基金(55510)
- 研究(52420)
- 家(47500)
- 国家(47081)
- 科学基金(41018)
- 社会(34756)
- 社会科(33061)
- 社会科学(33050)
- 基金项目(29048)
- 省(26969)
- 自然(26825)
- 自然科(26340)
- 自然科学(26335)
- 自然科学基金(25871)
- 教育(25088)
- 资助(24372)
- 划(22474)
- 编号(20619)
- 部(17424)
- 成果(17355)
- 重点(15764)
- 教育部(15473)
- 人文(14913)
- 大学(14668)
- 国家社会(14372)
- 科研(14369)
- 创(14306)
- 性(13801)
共检索到187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劳动关系 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素凤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解除方式规定不明确、解除程序规定不全面、经济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合理、缺乏纠纷处理机制等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应制定统一的《劳务派遣法》,对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案情简介■申请人称于2010年5月经老乡介绍到天津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的安排下,申请人于2010年5月20日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后来知晓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是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并据此将该用人单位作为本案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称,在职期间一直是由天津某公司支付工资,工作服上面标有该公司的字样。被申请人(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其于2011年5月17日成立,确与天津某公司订立过两份劳务派遣协议书,期限分别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5月20日及2015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王国社
在劳务派遣争议处理中,恢复劳动关系好处理,恢复用工关系难处理。仅处理恢复劳动关系,不处理恢复用工关系,将导致退回机制极容易被用工单位所滥用,伤害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明确在用工单位随意退回下如何处理劳动者恢复用工关系的相关规定,从而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敏霞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以下称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动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最早产生于美国,其实质是"人力租赁",它显著的特征就是劳动力雇佣与使用的分离。我国《劳动合同法》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朱中华 潘咏春 王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业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形成规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我国对外劳务派出人数每年仅有数万人,年收入不足亿元,而到2009年,我国全年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婷
案情简介曾某自2006年1月进入甲市A公司担任机修工。2006年4月,A公司与乙市B公司签订劳务协议,期限为2006年4月5日至2007年4月4日,约定由B公司向A公司输送劳务人员,A公司按期向B公司支付劳务人员综合费、服务费,并承担劳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常凯 李坤刚
在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中,如何规制劳务派遣引起了诸多争议。就立法态度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法律性质而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如何界定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雇主责任又应如何分配?就具体运作而言,面对劳务派遣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对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行业、职业及时间期限等应如何界定?对派遣机构的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条件等又该作出何种规定?就这些问题本期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有所借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陶文忠
本文认为,工会组织运行存在福利导向、组织导向和权利导向等不同形式,派遣劳动者组织权的实现更多地要求以权利为导向。尊重派遣劳动者的自主选择权,以利益共同性原则确定派遣劳动者群体,以实际控制原则与契约主体原则共同确定雇主身份等措施,是实现以权利为导向的派遣劳动者组织权的基本制度保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军书 范研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非典型就业形式,在我国的使用非常广泛。《劳动合同法》为其做出了相关规定,可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利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雇主责任分配、被派遣劳动者劳动条件保障制度与解雇保护制度。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者权益 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