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4)
- 2023(2451)
- 2022(2222)
- 2021(2063)
- 2020(1882)
- 2019(4325)
- 2018(4347)
- 2017(8383)
- 2016(4770)
- 2015(5196)
- 2014(5274)
- 2013(5265)
- 2012(4818)
- 2011(3961)
- 2010(4000)
- 2009(3905)
- 2008(4259)
- 2007(3688)
- 2006(3052)
- 2005(2689)
- 学科
- 业(20061)
- 济(19546)
- 经济(19522)
- 管理(19201)
- 企(17044)
- 企业(17044)
- 财(12543)
- 方法(11386)
- 务(10570)
- 财务(10566)
- 财务管理(10539)
- 数学(10278)
- 数学方法(10219)
- 企业财务(10126)
- 中国(5798)
- 农(5260)
- 劳(5098)
- 劳动(5081)
- 农业(3862)
- 贸(3481)
- 贸易(3479)
- 易(3368)
- 学(3181)
- 业经(3122)
- 制(3067)
- 动(3058)
- 税(2924)
- 银(2702)
- 银行(2687)
- 税收(2674)
- 机构
- 大学(64067)
- 学院(63851)
- 济(27155)
- 经济(26669)
- 管理(24866)
- 理学(21997)
- 理学院(21766)
- 管理学(21246)
- 管理学院(21149)
- 研究(18947)
- 财(15865)
- 中国(15819)
- 京(12978)
- 财经(12059)
- 科学(11163)
- 经(10927)
- 所(9902)
- 江(9301)
- 农(9012)
- 财经大学(8911)
- 中心(8635)
- 经济学(8622)
- 研究所(8620)
- 业大(8581)
- 北京(8244)
- 经济学院(7794)
- 商学(7565)
- 商学院(7497)
- 范(7315)
- 州(7257)
- 基金
- 项目(39900)
- 科学(31749)
- 基金(30361)
- 研究(27758)
- 家(26200)
- 国家(25943)
- 科学基金(22735)
- 社会(18809)
- 社会科(17886)
- 社会科学(17880)
- 基金项目(15957)
- 自然(15152)
- 自然科(14880)
- 自然科学(14878)
- 自然科学基金(14636)
- 省(14521)
- 资助(13514)
- 教育(13365)
- 划(12275)
- 编号(10801)
- 部(9373)
- 成果(8889)
- 重点(8596)
- 教育部(8384)
- 人文(8148)
- 科研(7898)
- 创(7839)
- 国家社会(7814)
- 大学(7814)
- 性(7509)
共检索到97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王国社
在劳务派遣争议处理中,恢复劳动关系好处理,恢复用工关系难处理。仅处理恢复劳动关系,不处理恢复用工关系,将导致退回机制极容易被用工单位所滥用,伤害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明确在用工单位随意退回下如何处理劳动者恢复用工关系的相关规定,从而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王国社
案情简介李某,女,于2010年7月与某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派遣至某外资公司,月工资6000元。同日,李某被派遣至该外资公司。2011年8月,李某告知该外资公司自己怀孕并要求减轻工作量。2011年9月,该外资公司将李某退回到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公司随即按最低工资支付李某月工资。李某认为,女职工劳动保护明确三期内不得降低工资待遇,且该外资公司将其退回不符合法律规定,故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按6000元支付月工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义军
我国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对劳务派遣中的员工退回作出规定,用工单位可依《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情形将员工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由此可以与派遣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因被退回员工本人对情形的出现并不存在过错,故派遣单位均无权与被退回的员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应继续对其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员工退回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解除,退回也并不直接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
关键词: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退回机制 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覃曼卿
劳务派遣既积极促进就业,也消极地破坏劳动关系的安定性。由于我国现行规定的表述方式不明确,实践中出现了随意退回劳动者进而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对劳务派遣退回是自由抑或规制?退回条件究竟是约定还是法定广存争议。2014年3月《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劳务派遣退回制度,然而争议仍然存在。事实上,劳务派遣虽然有着弹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但仍然属于劳动法领域的制度,无论从劳动立法对劳动者进行倾斜性保护的宗旨、劳务派遣的内在法理,还是劳务派遣在实践中超常规发展的流弊来看,劳务派遣退回条件必须守住法定的底线。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退回条件 用工单位 派遣单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倩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劳务派遣中的退回现象存在着很多争论和疑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旨在明确用工单位退回劳动者与派遣单位辞退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用工单位出现严重亏损、搬迁、转产或者被责令关闭等情况,因此,退回劳动者的,属于派遣单位的日常经营风险,派遣单位不能因此解除劳动合同。"退回从约定"可能导致解雇保护的规定被规避、劳动者的利益严重受损的局面,所以退回情形必须法定,且应该限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定的解除和终止事项的实质性要件。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退回制度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案情简介■申请人称于2010年5月经老乡介绍到天津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的安排下,申请人于2010年5月20日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后来知晓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是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并据此将该用人单位作为本案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称,在职期间一直是由天津某公司支付工资,工作服上面标有该公司的字样。被申请人(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其于2011年5月17日成立,确与天津某公司订立过两份劳务派遣协议书,期限分别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5月20日及2015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劳动关系 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小根
案情简介■吴某2011年6月1日与派遣公司订立3年期劳动合同,约定6个月试用期、月工资税前3万元,且约定在无工作期间,派遣公司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吴某工资,直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双方同时签订《派遣协议书》,将吴某派往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从事财务经理工作。2011年6月16日,吴某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婷
案情简介曾某自2006年1月进入甲市A公司担任机修工。2006年4月,A公司与乙市B公司签订劳务协议,期限为2006年4月5日至2007年4月4日,约定由B公司向A公司输送劳务人员,A公司按期向B公司支付劳务人员综合费、服务费,并承担劳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素凤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解除方式规定不明确、解除程序规定不全面、经济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不合理、缺乏纠纷处理机制等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应制定统一的《劳务派遣法》,对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解除制度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应生 陈春梅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立法完善,主要内容有对从业资格、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的规制,以及相关处罚性、过渡性条款。此修正案实施后,将会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强调,劳务派遣将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而与此同时,用工企业也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