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8)
- 2023(7569)
- 2022(6744)
- 2021(6201)
- 2020(5401)
- 2019(11894)
- 2018(11782)
- 2017(22490)
- 2016(12552)
- 2015(13942)
- 2014(14114)
- 2013(13842)
- 2012(12956)
- 2011(11339)
- 2010(11780)
- 2009(11326)
- 2008(11999)
- 2007(10773)
- 2006(9724)
- 2005(9328)
- 学科
- 管理(48975)
- 济(47078)
- 经济(46966)
- 业(44621)
- 企(37879)
- 企业(37879)
- 财(23457)
- 方法(18104)
- 制(16529)
- 务(16415)
- 财务(16382)
- 财务管理(16336)
- 企业财务(15501)
- 农(15151)
- 数学(15075)
- 数学方法(14790)
- 中国(14668)
- 业经(12098)
- 体(10922)
- 农业(10214)
- 银(10020)
- 银行(10008)
- 行(9345)
- 体制(9194)
- 学(9078)
- 税(8940)
- 融(8824)
- 金融(8822)
- 地方(8515)
- 税收(8115)
- 机构
- 大学(179958)
- 学院(178355)
- 济(75169)
- 经济(73486)
- 管理(68632)
- 研究(59179)
- 理学(57826)
- 理学院(57231)
- 管理学(56293)
- 管理学院(55943)
- 中国(48587)
- 财(43203)
- 京(38022)
- 科学(32361)
- 财经(32033)
- 江(29798)
- 所(29744)
- 经(28705)
- 中心(27594)
- 农(26059)
- 研究所(25713)
- 北京(24209)
- 财经大学(23386)
- 经济学(23299)
- 州(22732)
- 业大(22517)
- 范(22302)
- 师范(22106)
- 院(21290)
- 经济学院(20699)
- 基金
- 项目(108887)
- 科学(86712)
- 研究(82328)
- 基金(80736)
- 家(68998)
- 国家(68390)
- 科学基金(59380)
- 社会(54255)
- 社会科(51342)
- 社会科学(51330)
- 基金项目(42129)
- 省(41150)
- 教育(38334)
- 自然(37036)
- 自然科(36210)
- 自然科学(36202)
- 自然科学基金(35551)
- 划(34602)
- 资助(33226)
- 编号(33095)
- 成果(29202)
- 制(27063)
- 部(25458)
- 重点(24324)
- 课题(23124)
- 教育部(22633)
- 性(22564)
- 创(22508)
- 国家社会(22499)
- 人文(21919)
共检索到29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全国人大常务会对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规制的修订,增加了用工比例的规定,对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实行行政许可,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切实维护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增加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新法如何实施,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是规制劳务派遣违法行为所不得不考量的重要问题。劳务派遣与业务外包《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务派遣快速发展的原因,笔者还是认为是用人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小根
案情简介■吴某2011年6月1日与派遣公司订立3年期劳动合同,约定6个月试用期、月工资税前3万元,且约定在无工作期间,派遣公司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吴某工资,直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双方同时签订《派遣协议书》,将吴某派往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从事财务经理工作。2011年6月16日,吴某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立武
案情简介黄某于2010年7月19日入职某外服公司,签订了期限为2010年7月19日至2013年7月19日的劳动合同,约定将黄某派至某汽车公司工作,派遣期限同劳动合同期限。黄某在某汽车公司工作至2012年8月7日。当日,某汽车公司以其工作期间存在旷工,已经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为由向其发出《解聘通知》。同日,某汽车公司亦向外服公司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东
案情简介唐某于2012年12月由A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B公司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期间分别两次与A公司签订了自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和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劳务派遣合同书。2014年10月,A公司书面通知唐某,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唐某认为,A公司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于是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劳动关系 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倪雄飞
劳动法律中有关劳务派遣的条文没能有效规制劳务派遣的发展,劳务派遣规模不但越来越大,而且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也遭受巨大损害。要控制派遣规模的扩张,使劳务派遣重新成为正规雇佣制度的一种补充用工形式,必须严格规制劳务派遣期限,这是有效控制派遣规模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派遣协议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劳务派遣被滥用不仅是立法方面的问题,也是执法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规制劳务派遣领域的问题,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出台的配套规定突出强调了行政干预,但行政干预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且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规制劳务派遣领域中的不法现象,不应仅依靠劳动行政部门,必须多管齐下,发挥工会和劳务派遣员工自身的力量,促进新法贯彻落实。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行政干预 劳务派遣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帆
劳务派遣的快速发展符合了当今社会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另一方面也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正规雇用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现行的"单一雇主"规制模式的漏洞以及在许多情况下的不合理性非常明显,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并不相符。我国对劳务派遣规制模式的选择,应当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劳务派遣政府规制立法的经验教训,确定公权力在劳务派遣中应该涉及的领域,通过"共同雇主"模式对劳务派遣进行有限的政府干预。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共同雇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问清泓 宋晓波
逆向劳务派遣是一种逃避法律责任的假派遣,它极大的损害了派遣员工的合法劳动权益。笔者通过分析逆向劳务派遣法律性质,判定逆向派遣的违法性,从限制劳务派遣行业范围、提高劳务派遣机构资质、保障劳务派遣员工平等权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规制逆向派遣行为。
关键词:
逆向劳务派遣 法律性质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家桔
从目前实践来看,《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颁布并未真正解决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界定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借鉴域外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可以通过转变法律规制重心,改变界定适用范围方式,明确不符合规定的派遣员工的相关出路和完善配套制度等,完善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适用范围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凌林 林卉
本文以侵权法中的"共同雇主责任"理论为视角,通过考察德、美、日等国家对劳务派遣关系中"共同雇主责任"的法律规制模式和途径,审视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关系中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雇主责任"分担规制,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雇主责任 共同雇主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长征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与国外相比已经处于超常发展的状态,这也说明,现行立法存在着"规制失灵"问题。为确保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应认真落实劳务派遣的"三性"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和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制定限制和禁止使用劳务派遣的行业目录,建立派遣用工转正制度,加强工会的作用等。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用工方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嘉娜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不当劳务派遣问题集中而且突出。究其缘由,立法规制的宽松和行政监管的缺位,是不当劳务派遣肆意横行的症结所在。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遏制这种乱象的发生,应制定出台专门的劳务派遣法以加强立法规制,并构建由劳务派遣市场准入机制、劳动监察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组成的行政监管体系。
关键词:
不当劳务派遣 立法规制 行政监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义军
我国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对劳务派遣中的员工退回作出规定,用工单位可依《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情形将员工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由此可以与派遣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因被退回员工本人对情形的出现并不存在过错,故派遣单位均无权与被退回的员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应继续对其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员工退回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解除,退回也并不直接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
关键词: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退回机制 劳动合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