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2)
2023(6710)
2022(5979)
2021(5512)
2020(5063)
2019(11784)
2018(11674)
2017(23495)
2016(13189)
2015(14941)
2014(15175)
2013(15476)
2012(14420)
2011(12750)
2010(12826)
2009(12168)
2008(12743)
2007(11696)
2006(9971)
2005(9038)
作者
(37577)
(31865)
(31314)
(30571)
(19917)
(15134)
(14650)
(12380)
(11554)
(11388)
(10778)
(10440)
(10163)
(10130)
(10073)
(9881)
(9765)
(9354)
(9151)
(9064)
(7865)
(7763)
(7617)
(7235)
(7207)
(7111)
(7030)
(6956)
(6341)
(6309)
学科
(52858)
经济(52801)
管理(41030)
(40558)
(33307)
企业(33307)
方法(28533)
数学(25616)
数学方法(25418)
(25066)
(21817)
税收(20361)
(20191)
(16259)
财务(16244)
财务管理(16204)
企业财务(15464)
(14678)
中国(13195)
(10925)
贸易(10924)
(10668)
(10629)
(10233)
农业(9722)
业经(9630)
地方(8954)
(8760)
(8068)
银行(8042)
机构
大学(188263)
学院(187456)
(78281)
经济(76638)
管理(71714)
理学(61756)
理学院(61126)
管理学(60173)
管理学院(59826)
研究(59463)
中国(46821)
(45332)
(38678)
科学(36293)
财经(33979)
(31730)
(31294)
(30632)
(28965)
中心(28248)
研究所(27812)
业大(27138)
农业(25170)
财经大学(24946)
经济学(24811)
北京(24500)
经济学院(22701)
(22454)
(22070)
师范(21828)
基金
项目(117473)
科学(91432)
基金(85735)
研究(84778)
(73948)
国家(73345)
科学基金(62508)
社会(53408)
社会科(50702)
社会科学(50683)
基金项目(45545)
(45073)
自然(40483)
自然科(39571)
自然科学(39558)
教育(38996)
自然科学基金(38869)
(37967)
资助(36395)
编号(35546)
成果(29779)
(26919)
重点(26008)
(23907)
(23664)
科研(23207)
课题(23154)
(23143)
教育部(23115)
大学(22561)
期刊
(83850)
经济(83850)
研究(57732)
(39682)
中国(34472)
学报(29359)
(27283)
科学(24664)
管理(22789)
大学(21390)
学学(20344)
农业(17994)
(17501)
财经(16598)
(16013)
金融(16013)
(15620)
技术(14259)
经济研究(14196)
教育(14166)
(14038)
税务(13865)
业经(12641)
财会(12236)
问题(11207)
会计(11006)
(10066)
技术经济(9496)
(9415)
统计(9382)
共检索到280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敏霞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以下称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动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最早产生于美国,其实质是"人力租赁",它显著的特征就是劳动力雇佣与使用的分离。我国《劳动合同法》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方妙英  
劳务派遣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使用。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些用工单位在使用劳务派遣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纠纷。本文从用工单位的角度探讨如何使用劳务派遣,以降低法律风险,实现用工单位、派遣机构和派遣人员的三方共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案情简介■申请人称于2010年5月经老乡介绍到天津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的安排下,申请人于2010年5月20日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后来知晓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是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并据此将该用人单位作为本案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称,在职期间一直是由天津某公司支付工资,工作服上面标有该公司的字样。被申请人(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其于2011年5月17日成立,确与天津某公司订立过两份劳务派遣协议书,期限分别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5月20日及2015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希耘  
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许可办法》开始施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也紧接着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随着对劳务派遣用工规范力度的加大,许多企业纷纷已经或正在酝酿进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调整,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替代方式,对原来不符合"三性"和用工比例的岗位进行分流,以期达到用工的合规化。恰逢本人就职企业集团某下属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近期,作为用工单位对一批"过渡期"的劳务派遣员工进行了用工调整,所以,在此将遇到的有关法律及实务问题与读者共享。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冬根  陆婷婷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王国社  
在劳务派遣争议处理中,恢复劳动关系好处理,恢复用工关系难处理。仅处理恢复劳动关系,不处理恢复用工关系,将导致退回机制极容易被用工单位所滥用,伤害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明确在用工单位随意退回下如何处理劳动者恢复用工关系的相关规定,从而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淳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蕾扬  
劳务派遣是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用工制度的不断革新,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在我国逐渐兴起,且得到快速发展。最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以来,为实现在2016年3月1日将劳务派遣用工比例降至规定的10%以内,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本文通过探究新法颁布后劳务派遣制度在实际执行层面遭遇的突出问题,并探求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可行性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应生  陈春梅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立法完善,主要内容有对从业资格、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的规制,以及相关处罚性、过渡性条款。此修正案实施后,将会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强调,劳务派遣将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而与此同时,用工企业也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东霞  
问:某保安公司对自己招用的工人袁某进行培训后,派遣到某医院当警卫,但保安公司未给袁某参加工伤保险。2011年5月5日,袁某在院内巡视时被石头绊倒,摔成重伤。2011年7月9日,袁某被认定为因工受伤,2011年11月8日被鉴定为九级伤残。为工伤赔偿问题袁某与保安公司发生争议。请问,袁某是否可以要求某医院承担赔偿责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冬冬  
劳务派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用工形式,属于劳务外包的一种。劳务派遣具体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条件,并通过劳务派遣机构为所聘用人员办理用工、发放薪酬以及代办社保、档案托管等事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玲玲  田思路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引起各方关注,此次修改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诸多问题。各地应当抓住此次契机,根据修正案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权、劳务派遣机构的行政管理、用工单位三性界定以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注意新旧法律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确保有效解决劳务派遣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同时,又不会矫枉过正。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侯玲玲  徐增鹏  
「案情简介■原告诉称,2012年5月1日被浩洋物业公司招聘为工人,派遣到重庆市某区人民医院从事护工工作。原告服从用人单位和某区人民医院的双重管理,每月每天出勤,工资1500元。在2013年7月,浩洋物业公司终止了与某区人民医院保洁服务合同。原告继续在原工作岗位和原工作场地上班,直到荣丰保法公司发放工资才知道荣丰保法公司是新用人单位。2013年8月,某区人民医院撤销原告工作的支持中心部门,没有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原告请求判令:被告荣丰保洁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