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7)
- 2023(6506)
- 2022(5730)
- 2021(5527)
- 2020(4763)
- 2019(10759)
- 2018(10816)
- 2017(20139)
- 2016(12021)
- 2015(13741)
- 2014(14355)
- 2013(13924)
- 2012(13343)
- 2011(11646)
- 2010(12298)
- 2009(11528)
- 2008(12609)
- 2007(11794)
- 2006(10683)
- 2005(10011)
- 学科
- 济(38798)
- 经济(38723)
- 管理(38177)
- 业(36030)
- 企(29994)
- 企业(29994)
- 财(22469)
- 税(21871)
- 税收(20395)
- 收(20218)
- 务(14972)
- 财务(14942)
- 财务管理(14891)
- 方法(14652)
- 企业财务(14096)
- 农(13979)
- 中国(13221)
- 学(11310)
- 数学(11289)
- 数学方法(10941)
- 制(10668)
- 理论(9762)
- 农业(9533)
- 业经(9402)
- 贸(7823)
- 贸易(7816)
- 银(7760)
- 银行(7733)
- 易(7579)
- 和(7524)
- 机构
- 学院(170822)
- 大学(169134)
- 济(59688)
- 研究(58052)
- 经济(57962)
- 管理(55389)
- 中国(46968)
- 理学(45288)
- 理学院(44673)
- 管理学(43471)
- 管理学院(43178)
- 财(40806)
- 京(37501)
- 科学(37501)
- 所(32294)
- 江(30961)
- 农(29810)
- 财经(28867)
- 研究所(28066)
- 中心(26507)
- 经(25630)
- 北京(24545)
- 州(24471)
- 范(24009)
- 师范(23728)
- 业大(23566)
- 省(23337)
- 农业(23058)
- 财经大学(20700)
- 技术(20266)
- 基金
- 项目(94960)
- 科学(71382)
- 研究(70923)
- 基金(65028)
- 家(56907)
- 国家(56342)
- 科学基金(46190)
- 社会(40641)
- 社会科(38125)
- 社会科学(38110)
- 省(37685)
- 教育(33715)
- 基金项目(33175)
- 划(31702)
- 编号(31402)
- 自然(29686)
- 成果(29527)
- 自然科(28978)
- 自然科学(28968)
- 资助(28576)
- 自然科学基金(28423)
- 课题(22506)
- 重点(21729)
- 性(20823)
- 部(20244)
- 项目编号(19511)
- 发(19208)
- 年(18648)
- 创(18546)
- 大学(18347)
共检索到289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国庆 侯风均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对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规范。目前,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企业中广泛存在,如何正确处理劳务派遣中的相关涉税问题成为企业和税务机关共同关注的焦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段文涛
劳务派遣服务是指劳务派遣单位招用劳动力后,将其派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行为。目前,我国劳务派遣服务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劳务派遣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一、劳务派遣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一)劳务派遣员工归属问题案例1:甲餐饮企业资产总额400万元,建立了劳动关系的职工75人,接受A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员工7人(其中残疾人2人),按合同约定劳务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婷
为了避免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相关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要通过采取明晰法律条纹内涵、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强化劳动维权帮助、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等综合措施,以确保劳务派遣实现同工同酬的立法目的在现实得以实现。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法律规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希耘
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许可办法》开始施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也紧接着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随着对劳务派遣用工规范力度的加大,许多企业纷纷已经或正在酝酿进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调整,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替代方式,对原来不符合"三性"和用工比例的岗位进行分流,以期达到用工的合规化。恰逢本人就职企业集团某下属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近期,作为用工单位对一批"过渡期"的劳务派遣员工进行了用工调整,所以,在此将遇到的有关法律及实务问题与读者共享。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郑智萍
一、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和初始计量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可靠地计量。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企业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属于投资性房地产,但只有在完工的同时开始出租,才能将其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完工时没有出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霞
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它满足了灵活多样的用人需求,拓宽了就业渠道。劳务派遣机构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乏力;被派遣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是当前制约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提高劳务派遣机构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管理、强化监管水平等措施促进劳务派遣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广西 劳务派遣 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翟玉娟
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劳务派遣的国家层面的立法规制,但天津市、吉林省、广东省等地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地方立法,都加强了对劳务派遣机构成立时和对劳务派遣业务的监管。结合三地立法经验,建议在国家层次的立法中,建立工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通报制度,并应严格限定派遣员工比例,以及慎用备用金制度。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地方立法 行政监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同仙
在我国法律加强对劳务派遣规制的背景下,一些被派遣劳动者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合力"游说"下,同意从一个派遣机构被安排到另一个派遣单位,表面上表现为劳务派遣单位的变更,实际上是劳务派遣的解除(退回)以及建立新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等环节的运行结果。其中涉及原派遣单位是否应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如何支付以及在劳务派遣中如何理解"劳动者非本人原因被安排"等法律问题的理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鲍立刚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国人才劳务派遣的发展速度异乎寻常,而且派遣活动出现常态化和主流化的趋势。但从某些方面而言,劳务派遣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常规的用工方式和劳动合同制度造成较大冲击,影响到和谐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牵头起草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描绘了和谐、公正的人才劳务派遣劳动关系蓝图,但是草案内容尚有很多改善空间,如建立派遣业务注册保证金和市场退出机制,放开特殊人才派遣业务,由用工单位直接支付派遣工报酬并纳入国企工资总额。为了有效遏制违法派遣行为,还应加大处罚力度,并对当地政府进行问责。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规则需要雇主责任分配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长期雇佣或直接雇佣的雇主责任,界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设定同等岗位报酬知情权,明确派遣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责任等。与立法缺陷相比,导致我国劳务派遣泛滥和失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维稳需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修改建议 深层体制原因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卢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政府陆续出台实施了各种出行限制及隔离措施。这些措施可能造成跨境工作人员工作地点的临时变化(如居家办公),并引发跨境工作人员合法滞留、常设机构、双重征税等方面的风险,需要企业和个人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疫情期间跨境劳务派遣的外籍人员在境外意外滞留需要思考的税务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旭光 朱光磊
地下人防工程是房地产公司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项目,也越来越成为税务稽查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关于地下人防工程的产权界定模糊,缺少权威的官方标准,使得征纳双方易产生争议,给纳税人带来了较高的涉税风险。一、案例介绍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一栋高层非普通标准住宅,可销售面积10 000平方米,地下人防工程1 500平方米,其他不可销售面积500平方米。土地及相关成本1 200万元,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的判断标准、明确和细化违反"同工同酬"规定的法律责任、完善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管法律制度以及完善同工同酬的权利救济途径等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