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0)
- 2023(10297)
- 2022(9298)
- 2021(8888)
- 2020(7520)
- 2019(17301)
- 2018(17374)
- 2017(33632)
- 2016(18636)
- 2015(21053)
- 2014(21229)
- 2013(20843)
- 2012(19318)
- 2011(16940)
- 2010(16904)
- 2009(15582)
- 2008(15652)
- 2007(13598)
- 2006(11790)
- 2005(10115)
- 学科
- 济(70746)
- 经济(70661)
- 管理(58159)
- 业(55090)
- 企(47747)
- 企业(47747)
- 方法(35393)
- 数学(29125)
- 数学方法(28722)
- 财(22921)
- 农(18873)
- 中国(18462)
- 务(16805)
- 财务(16741)
- 财务管理(16700)
- 业经(16677)
- 学(16550)
- 企业财务(15872)
- 理论(14352)
- 地方(13491)
- 和(13239)
- 农业(12946)
- 制(12163)
- 贸(11990)
- 贸易(11982)
- 易(11621)
- 环境(10989)
- 技术(10935)
- 教育(10425)
- 划(10136)
- 机构
- 大学(261255)
- 学院(258851)
- 管理(105330)
- 济(96462)
- 经济(94144)
- 理学(91623)
- 理学院(90629)
- 管理学(88952)
- 管理学院(88510)
- 研究(82322)
- 中国(61127)
- 京(56088)
- 科学(53312)
- 财(46350)
- 所(41582)
- 农(40191)
- 业大(39394)
- 研究所(37760)
- 中心(37532)
- 江(37394)
- 财经(37024)
- 北京(35443)
- 范(34362)
- 师范(34054)
- 经(33562)
- 农业(31472)
- 州(30651)
- 院(30170)
- 经济学(27608)
- 财经大学(27542)
- 基金
- 项目(178076)
- 科学(138805)
- 研究(130129)
- 基金(128499)
- 家(111321)
- 国家(110368)
- 科学基金(94982)
- 社会(79880)
- 社会科(75410)
- 社会科学(75388)
- 省(69284)
- 基金项目(69116)
- 自然(63107)
- 自然科(61598)
- 自然科学(61586)
- 自然科学基金(60449)
- 教育(59537)
- 划(58287)
- 编号(54084)
- 资助(53493)
- 成果(44055)
- 部(38915)
- 重点(38849)
- 课题(36393)
- 发(36296)
- 创(36251)
- 科研(34245)
- 项目编号(33954)
- 创新(33707)
- 大学(33514)
- 期刊
- 济(105711)
- 经济(105711)
- 研究(74683)
- 中国(49001)
- 学报(42464)
- 科学(38381)
- 财(37991)
- 管理(37791)
- 农(36410)
- 大学(32057)
- 学学(30034)
- 教育(29522)
- 农业(25749)
- 技术(22006)
- 融(18872)
- 金融(18872)
- 财经(17609)
- 业经(16868)
- 经济研究(15621)
- 图书(15359)
- 经(14796)
- 理论(13616)
- 问题(13353)
- 版(12868)
- 业(12752)
- 实践(12702)
- 践(12702)
- 科技(12675)
- 财会(12414)
- 技术经济(12409)
共检索到374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艳春 张扬
要完善劳务派遣中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问题,就要确立要派单位的雇主地位,建立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的雇主连带责任。在工伤保险责任的分担上,既从劳动法的角度以强制约定防止责任逃避,也要在民事协议上放宽两方雇主的任意约定比例,从而达到收放自如的法律调整目标。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双重劳动关系 共同雇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群 金英杰
工伤是劳动者在从事与其工作相关的工作内容所遭受的伤害。工伤赔偿是民事侵权案件的一种。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者在向有关单位进行索赔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劳动者可享受工伤保险赔偿;同时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单位本身的过错或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的,用人单位和第三人对劳动者又构成了一般民事侵权,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或第三人请求民事侵权赔偿。这样就出现了同一事实符合数个法律规范,数个法律规范有数个不同的民事责任,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主张权利时有数个不同请求权的保护,即请求权竞合问题。由于各种请求权的着眼点各有不同,尽管救济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行使哪一个请求权,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权利人究竟如何行使何种请求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世文
传统上,学术界对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持否定态度,本文对否定说的主要理由进行反思后提出:人格不会商品化;不能由惩罚性赔偿替代;精神损害发生可预见;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并在对其他国家(地区)立法、学说及相关判例的考察中,论证了违约责任中应有精神损害赔偿。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违约 违约责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良才
气候变化引发气候灾害,给人类已经或必将造成巨大威胁。气候变化的损害具有传统跨界环境损害所不具备的特征,由此引起的国家责任问题也具有其特殊性。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国家行为的不法性、谨慎行事的注意义务标准、损害的可预见性及其对责任的限制功能、因果关系及其证明责任分配在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问题均需要被重新审视,甚至重构。国家责任的承担方式——金钱补偿和精神安慰在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语境下仍有其可适用性,但恢复原状的责任形式则无法适用。特别对纯粹的生态损害的赔偿更是如此。由于气候变化的损害赔偿领域国家实践和国际判例至为罕见,因而对传统国家责任法的理论改造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跨界损害 国家责任 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秦文献
案情简介王某系某建筑公司职工。2011年6月,王某在工作时不慎被一根没有固定牢固的钢丝绳突然甩出击伤其右眼,经治疗无望后王某右眼球被摘除并安装义眼。王某支付医疗费用3万元,建筑公司支付医疗费用1万元。建筑公司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后因赔偿问题双方协商未果,2012年2月,王某申请工伤认定,2012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银飞 茅宁
企业的产品及其经营活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害,由于有限责任制,这些损害可能因企业破产等原因无法得到赔偿。保障社会损害得到应有的赔偿不仅能够弥补受害者的损失,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更谨慎地防止社会损害的发生。社会损害赔偿的财务保障机制不同,企业为防止损害发生所采取的谨慎程度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不同的财务保障机制对谨慎程度与资本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损害 财务保障 谨慎程度 资本结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付浩
损害赔偿是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当事人在对方违约时可采用的重要补救手段,也是世界各国合同法和买卖法均承认的一种救济方法。但各国国内立法对损害赔偿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这一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即使是同属英美法系的英国和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确定计算损害赔偿的标准时常常会遇到法律适用的困难,产生法律冲突。 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统一世界各国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卫华 王强
在因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案件频发的今天,必须强化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充分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切实保护的立法目的。我国产品责任法应当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艳玲 何勇生
责任保险的创设即为分散基于自身原因而可能对他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经济风险,然而这一主旨却似乎削弱甚至违背了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的设置功用。本文即围绕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是否包含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且如若立法未加限制,则该如何协调二者的潜在矛盾,使得该两种制度都发挥其良性作用,而无害于社会公益等展开论述。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康
机动车交通事故共同侵权行为表现为意思关联型和行为关联型两种。在两辆以上的投保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时,若干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怎么承担?较为合理的思路是:多家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对一个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时,要遵循"比例责任"和"有限连带"的一般规则,以实现以人为本、损害补偿的侵权责任法的价值追求。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伏利
企业兼并是当前经济改革的一个必然要求。在企业兼并过程中 ,对其违法行为的处理有以罚代赔的倾向 ,这不仅对受害人极为不公 ,而且也将打击兼并法律关系各主体的积极性 ,不利于有效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也不利于规范企业兼并的相关行为和制止违法行为 ,与企业兼并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宗旨相悖。因此 ,有必要强化企业兼并中的损害赔偿的法律确认和实施。
关键词:
企业兼并 损害赔偿 要件 适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明峰 张明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