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2)
- 2023(5270)
- 2022(4267)
- 2021(4029)
- 2020(3537)
- 2019(8384)
- 2018(8554)
- 2017(16985)
- 2016(9062)
- 2015(10488)
- 2014(10477)
- 2013(10218)
- 2012(9071)
- 2011(7779)
- 2010(8186)
- 2009(7481)
- 2008(7502)
- 2007(6459)
- 2006(5600)
- 2005(5030)
- 学科
- 济(35431)
- 经济(35399)
- 业(32013)
- 管理(29155)
- 企(23630)
- 企业(23630)
- 方法(19617)
- 数学(18122)
- 数学方法(17625)
- 财(13404)
- 中国(10826)
- 务(10266)
- 财务(10231)
- 财务管理(10200)
- 农(9774)
- 企业财务(9686)
- 业经(7240)
- 制(7124)
- 贸(6987)
- 贸易(6981)
- 服务(6872)
- 易(6804)
- 农业(6635)
- 理论(6612)
- 工作(5996)
- 地方(5960)
- 学(5576)
- 劳(5300)
- 服务业(5300)
- 劳动(5283)
- 机构
- 学院(121628)
- 大学(120625)
- 管理(50207)
- 济(48964)
- 经济(47755)
- 理学(43362)
- 理学院(42998)
- 管理学(41983)
- 管理学院(41780)
- 研究(35298)
- 中国(28255)
- 京(25327)
- 财(24138)
- 科学(20735)
- 财经(18539)
- 江(18376)
- 所(17118)
- 中心(17077)
- 经(16781)
- 业大(15991)
- 北京(15981)
- 农(15541)
- 研究所(15218)
- 州(14864)
- 范(14846)
- 经济学(14737)
- 师范(14702)
- 财经大学(13674)
- 技术(13308)
- 经济学院(13194)
- 基金
- 项目(80621)
- 科学(63551)
- 研究(59666)
- 基金(58194)
- 家(49888)
- 国家(49527)
- 科学基金(43536)
- 社会(37798)
- 社会科(35919)
- 社会科学(35905)
- 省(31669)
- 基金项目(29982)
- 教育(28172)
- 自然(28080)
- 自然科(27533)
- 自然科学(27531)
- 自然科学基金(27015)
- 划(26232)
- 资助(25400)
- 编号(25300)
- 成果(20600)
- 重点(17736)
- 部(17337)
- 课题(16885)
- 创(16705)
- 发(16417)
- 项目编号(16220)
- 创新(15602)
- 国家社会(15426)
- 科研(15370)
共检索到183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邵剑兵 裴春杏 王阳
本文利用非典型雇佣的岗位匹配模型,分析了某电信公司呼叫中心两种业务流程的优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雇佣模式 业务流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帆
劳务派遣的快速发展符合了当今社会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另一方面也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正规雇用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现行的"单一雇主"规制模式的漏洞以及在许多情况下的不合理性非常明显,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并不相符。我国对劳务派遣规制模式的选择,应当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劳务派遣政府规制立法的经验教训,确定公权力在劳务派遣中应该涉及的领域,通过"共同雇主"模式对劳务派遣进行有限的政府干预。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共同雇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茜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自发无序"向"依法有序"转移,保障城乡统筹,提高就业稳定性,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劳务派遣的重要功能。本文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探讨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以解决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为进一步推行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然 唐静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就业难与维权难并存。如何实现农民工顺利就业以及如何确保农民工就业后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的质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为了推动劳务派遣规范发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与维权,必须发挥政府、法律和集体谈判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颂东 丛丽
呼叫中心已成为一种在多个行业普遍应用的信息化平台,本文为了更好地揭示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准确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全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的各因素,建立了评估服务质量的理论模型,构建了融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为一体的呼叫中心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并对中国移动某省分公司客服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的因素由多方面构成,服务态度是影响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受不同的因子影响,企业在提高和改进客服代表服务质量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
呼叫中心 服务质量 测评体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顺起 吉喆 陈立勇
呼叫中心作为一种智能化、人性化、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在现代服务业中迅速崛起。基于呼叫中心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可以为远程教育提供一种新型的服务解决方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首先在梳理呼叫中心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呼叫中心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新加坡OPENTECH、奥鹏学习中心及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接待中心等呼叫中心在国内外远程教育中的典型应用,分析了我国远程教育呼叫中心的系统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认为呼叫中心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应向偏重学术服务、提供标准服务、实现个性服务的方向发展和创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倩
人力资源外包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国家级战略。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劳务派遣转型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独有的特征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需基于生命周期、人力资源核心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战略性,选择不同路径的人力资源外包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全勇
劳务派遣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一环,最近这十几年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有效解决一些用工需求的同时,劳务派遣发展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文章通过对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发展定义、优势进行了阐述,对发展中遇到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采取加强立法、吸收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签订劳务派遣工集体合同、强化监管规范派遣行为等对策,进一步推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劳务派遣 人力资源 发展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巧曼 韩玉君
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呼叫中心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文章针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训模式,即"适应服务外包的呼叫中心"实训模式,并就该实训模式的内容制定、环境设置、制度管理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方案,指出了该实训模式在实践中的意义。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呼叫中心 实训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希耘
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许可办法》开始施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也紧接着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随着对劳务派遣用工规范力度的加大,许多企业纷纷已经或正在酝酿进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调整,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替代方式,对原来不符合"三性"和用工比例的岗位进行分流,以期达到用工的合规化。恰逢本人就职企业集团某下属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近期,作为用工单位对一批"过渡期"的劳务派遣员工进行了用工调整,所以,在此将遇到的有关法律及实务问题与读者共享。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严维石
该文在评述相关文献基础上,阐述雇佣劳动的产权与定价机制特征,团体劳动在横向竞争缺乏的内部劳动市场上则面临劳动专业化不足与竞争性缺乏双重限制,导致个体劳动对团体劳动成果的贡献信息缺乏,引起劳动效率低下问题。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则通过团体劳动市场化克服或缓解内部劳动市场因横向竞争缺乏与专业化不足造成的信息失灵。在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不断上升背景下,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劳务产权交易机制。继而,进一步分析了服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劳动产权安排特征及其优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规则需要雇主责任分配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长期雇佣或直接雇佣的雇主责任,界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设定同等岗位报酬知情权,明确派遣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责任等。与立法缺陷相比,导致我国劳务派遣泛滥和失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维稳需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修改建议 深层体制原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