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9)
- 2023(13351)
- 2022(10551)
- 2021(9609)
- 2020(7394)
- 2019(16496)
- 2018(16190)
- 2017(30534)
- 2016(16936)
- 2015(18800)
- 2014(19058)
- 2013(18691)
- 2012(17479)
- 2011(15686)
- 2010(16222)
- 2009(14998)
- 2008(15117)
- 2007(14050)
- 2006(13003)
- 2005(12273)
- 学科
- 济(74897)
- 经济(74806)
- 业(56032)
- 农(47534)
- 管理(45189)
- 企(33706)
- 企业(33706)
- 农业(31984)
- 中国(29616)
- 业经(23488)
- 地方(23210)
- 财(19772)
- 方法(18989)
- 制(16096)
- 发(16094)
- 数学(15179)
- 数学方法(15038)
- 银(14087)
- 银行(14065)
- 学(13604)
- 行(13514)
- 融(13198)
- 金融(13197)
- 发展(13089)
- 展(13049)
- 贸(12542)
- 贸易(12525)
- 务(12173)
- 财务(12143)
- 财务管理(12102)
- 机构
- 学院(242112)
- 大学(234657)
- 济(102275)
- 经济(100111)
- 研究(88190)
- 管理(87471)
- 理学(73395)
- 理学院(72589)
- 管理学(71529)
- 管理学院(71088)
- 中国(70275)
- 农(57581)
- 科学(51874)
- 京(51031)
- 财(48146)
- 所(45292)
- 农业(43540)
- 江(41283)
- 中心(41070)
- 研究所(40214)
- 业大(39084)
- 财经(35952)
- 范(35102)
- 师范(34769)
- 经(32550)
- 北京(32370)
- 州(32334)
- 省(31332)
- 院(31100)
- 经济学(30134)
- 基金
- 项目(150798)
- 科学(118794)
- 研究(118019)
- 基金(105732)
- 家(91132)
- 国家(90174)
- 科学基金(76557)
- 社会(75766)
- 社会科(71259)
- 社会科学(71241)
- 省(62081)
- 基金项目(55367)
- 教育(52481)
- 编号(50761)
- 划(50273)
- 自然(44582)
- 自然科(43483)
- 自然科学(43475)
- 自然科学基金(42646)
- 成果(41975)
- 资助(40828)
- 发(39700)
- 课题(35588)
- 重点(34032)
- 部(32968)
- 发展(32775)
- 农(32335)
- 展(32226)
- 创(31618)
- 国家社会(31194)
- 期刊
- 济(132861)
- 经济(132861)
- 研究(77079)
- 中国(64324)
- 农(62072)
- 农业(41610)
- 财(38084)
- 学报(36411)
- 科学(34843)
- 教育(32841)
- 管理(31904)
- 融(30046)
- 金融(30046)
- 大学(29064)
- 业经(27545)
- 学学(27199)
- 技术(21693)
- 业(20095)
- 经济研究(18589)
- 问题(18407)
- 财经(17734)
- 经(15305)
- 农村(15256)
- 村(15256)
- 农业经济(15080)
- 世界(14160)
- 版(13984)
- 经济问题(12870)
- 技术经济(11974)
- 资源(11702)
共检索到401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啸林 韩新磊
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维护农民工权益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同时,劳务派遣组织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其规范化发展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与之相关的诸多主体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务派遣组织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但从作者对河南部分地市的调查情况来看,劳务派遣组织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及时规制将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与维权、不利于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农民工就业 规范化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然 唐静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就业难与维权难并存。如何实现农民工顺利就业以及如何确保农民工就业后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的质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为了推动劳务派遣规范发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与维权,必须发挥政府、法律和集体谈判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磊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转轨所带来的隐性失业显性化和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矛盾正在不断加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去年年底失业率约为3.5%(调查失业率超过5%),失业人数约为700万。加上下岗职工和新成长的劳动力,失业人员在1300万以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茜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自发无序"向"依法有序"转移,保障城乡统筹,提高就业稳定性,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劳务派遣的重要功能。本文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探讨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以解决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为进一步推行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敏霞
劳务派遣组织的职业化发展将有助于保护劳工在工资、休假、安全卫生及就业歧视等方面的法律权利,而其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提升劳务派遣组织的理人空间,更主要的是提高雇用业务的专业化服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上对派遣劳工的看法,提升其社会地位,有助于我国劳务派遣组织的良性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樊慈
时至今日劳务派遣已经在农民工务工中占据主要地位,研究分享视野下农民工劳务派遣问题与对策对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具有基础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劳务派遣的发展源流与意义的梳理,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劳务派遣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的重点,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城镇化推进与劳动力结构改革中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分享发展 农民工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伟
利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19个城市4 152名农民工调查数据,从7个维度48项指标全面比较劳务派遣农民工和非劳务派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差异。两个群体的就业质量有34项指标差别不明显,14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非劳务派遣农民工相比,劳务派遣农民工并未出现"同工不同酬"、"劳动保护较差"、"社会保障较低"、"工作稳定性差"等现象;对合同签订、产假工资、医疗保险、培训经历、合同协商比例、工作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遭受更严重的工资扣罚、工会参与机会更少、职业发展空间小等问题。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就业质量 农民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长征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与国外相比已经处于超常发展的状态,这也说明,现行立法存在着"规制失灵"问题。为确保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应认真落实劳务派遣的"三性"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和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制定限制和禁止使用劳务派遣的行业目录,建立派遣用工转正制度,加强工会的作用等。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用工方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同仙
在我国法律加强对劳务派遣规制的背景下,一些被派遣劳动者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合力"游说"下,同意从一个派遣机构被安排到另一个派遣单位,表面上表现为劳务派遣单位的变更,实际上是劳务派遣的解除(退回)以及建立新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等环节的运行结果。其中涉及原派遣单位是否应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如何支付以及在劳务派遣中如何理解"劳动者非本人原因被安排"等法律问题的理解。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规则需要雇主责任分配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长期雇佣或直接雇佣的雇主责任,界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设定同等岗位报酬知情权,明确派遣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责任等。与立法缺陷相比,导致我国劳务派遣泛滥和失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维稳需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修改建议 深层体制原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方妙英
劳务派遣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使用。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些用工单位在使用劳务派遣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纠纷。本文从用工单位的角度探讨如何使用劳务派遣,以降低法律风险,实现用工单位、派遣机构和派遣人员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
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法律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