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72)
- 2023(20683)
- 2022(17425)
- 2021(16153)
- 2020(13417)
- 2019(30184)
- 2018(30145)
- 2017(57050)
- 2016(31386)
- 2015(34927)
- 2014(35324)
- 2013(34660)
- 2012(32174)
- 2011(28947)
- 2010(29556)
- 2009(27109)
- 2008(26835)
- 2007(24259)
- 2006(21644)
- 2005(19752)
- 学科
- 济(137414)
- 经济(137276)
- 管理(93170)
- 业(90556)
- 企(74810)
- 企业(74810)
- 方法(50721)
- 数学(42328)
- 数学方法(41860)
- 中国(40480)
- 农(36261)
- 财(34295)
- 地方(33541)
- 业经(32401)
- 学(29519)
- 制(25545)
- 农业(25054)
- 技术(24196)
- 理论(23072)
- 银(22463)
- 银行(22410)
- 务(22280)
- 财务(22193)
- 财务管理(22133)
- 贸(21514)
- 贸易(21494)
- 行(21414)
- 融(21377)
- 金融(21375)
- 企业财务(21074)
- 机构
- 学院(443443)
- 大学(442667)
- 济(181707)
- 经济(177693)
- 管理(168499)
- 研究(154983)
- 理学(143250)
- 理学院(141593)
- 管理学(139185)
- 管理学院(138362)
- 中国(117230)
- 京(96176)
- 科学(94295)
- 财(85503)
- 所(79294)
- 研究所(71261)
- 农(71241)
- 江(69739)
- 中心(69337)
- 财经(66398)
- 业大(63178)
- 北京(61642)
- 范(60559)
- 经(60027)
- 师范(59967)
- 州(56291)
- 院(56216)
- 经济学(55144)
- 农业(55041)
- 经济学院(49221)
- 基金
- 项目(287963)
- 科学(225698)
- 研究(214238)
- 基金(205320)
- 家(178313)
- 国家(176721)
- 科学基金(151346)
- 社会(134517)
- 社会科(127399)
- 社会科学(127366)
- 省(114648)
- 基金项目(108181)
- 教育(98323)
- 自然(95935)
- 划(95092)
- 自然科(93686)
- 自然科学(93666)
- 自然科学基金(92000)
- 编号(88047)
- 资助(83974)
- 成果(73069)
- 发(64784)
- 重点(64766)
- 部(62318)
- 课题(62264)
- 创(62020)
- 创新(57389)
- 国家社会(54995)
- 项目编号(54046)
- 科研(53818)
- 期刊
- 济(215198)
- 经济(215198)
- 研究(138820)
- 中国(97974)
- 学报(68752)
- 财(68423)
- 管理(66540)
- 农(66157)
- 科学(63403)
- 教育(57024)
- 大学(52045)
- 学学(48383)
- 农业(45057)
- 融(43482)
- 金融(43482)
- 技术(41063)
- 业经(34750)
- 经济研究(34173)
- 财经(33339)
- 经(28768)
- 问题(27353)
- 图书(25331)
- 业(24300)
- 技术经济(23132)
- 科技(21727)
- 理论(20687)
- 现代(20595)
- 版(20539)
- 商业(20034)
- 贸(19913)
共检索到692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祥玉
改革开放以来 ,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 ,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劳务开发产业经济。本文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四川劳务开发产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实现形式和途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劳务开发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1)建立全国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 2 )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劳务信息网络 ;( 3 )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 4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 6)搞好农民工服务与管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朝平
提升珙县农村劳务开发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珙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但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劳务开发水平成为关键所在。结合珙县是农业小县、输出人员数量有限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三化”——专业化、培训化、组织化这条途径,才能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
专业化 培训化 组织化 劳务开发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锡祥
加速发展四川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研究四川省外经贸委研究所朱锡祥一、我省对外劳务合作发展的现状我省的对外劳务合作事业起步较晚,1980年12月我省首家外经公司中国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立。十几年来我省已有17家公司获得了外经经营权,其中重庆3家,成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振西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1〕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三农”问题 现代化 劳务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大伟 李功勋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由乡村到城市、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已进入了新阶段——品牌劳务经济阶段。作为输出地的政府适时输出“品牌”劳务,并扎实营造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归创业的环境,不仅是区域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区域发展中的历史性机遇。
关键词:
劳务经济 品牌劳务 回归创业 区域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雨才 陶应虎 叶依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而发展农村劳务产业是将大量的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效转移的重要选择。基于群众的思想认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和技能素质、国家有关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是制约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政府、企业、农民方面分析了发展农村劳务产业的必要性,提出了将农村劳务产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以加快发展农村劳务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贾妍
发展劳务经济,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有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通过劳务培训、打造品牌和环境建设等措施,强力推进安徽劳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劳务经济 农民增收 品牌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钱晓明
新加坡经济发展与劳务输入钱晓明(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本国的工业化,同时坚持开放政策,注意引进外资,扩大同各国的经济联系。30年来,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1965─1979年,其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旭鸿 刘江涛
在发展中国家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税源构成和征管能力等因素 ,商品劳务税往往成为主体税种 ,因而在税收政策实施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从理论上分析商品劳务税与资本积累、优化产业结构、通货膨胀与紧缩、收入合理分配、促进经济开放等方面的关系成为必要。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商品劳务税 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洁 申斯
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地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制约,加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低下,用工的不规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一切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快劳务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将培训和输出相结合,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使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城里就业,实现农民"非农化"是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明高 唐斌斌
劳务经济是指以提供劳动力服务而获取报酬收入为目的的产业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从当前看,西部地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发展层次低,发展环境差。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劳务经济,要从教育、组织、方向选择等方面重点突破。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劳务经济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建忠 吴琦 张斌 刘建芳
苏州市是首批国家级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在开展试点工作中,积极推进土地合作、经营合作、劳务合作,加快了开发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融合步伐。尤其是积极引导各镇(街道)、村建立发展起来的农村劳务合作社,为开发区农民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就业平台、可行的增收渠道,较好地解决了开发区征地和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增收问题。■组建背景和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方友
一、发展劳务产业的必要性 1.发展劳务产业有利于农村人口的数量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发展,而且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六五”以来,在农民收入增长来源中,劳务收入的贡献作用不断上升。“九五”期间,劳务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达到65%。近两年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也主要得益于外出劳务收入的增加。因此,只有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若将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