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1)
2023(10476)
2022(8724)
2021(7960)
2020(6441)
2019(14415)
2018(14128)
2017(25805)
2016(14531)
2015(16165)
2014(16018)
2013(15949)
2012(14847)
2011(13615)
2010(13725)
2009(12816)
2008(12670)
2007(11567)
2006(10561)
2005(9845)
作者
(43046)
(35810)
(35701)
(33988)
(22898)
(17275)
(16130)
(13942)
(13653)
(13020)
(12428)
(12219)
(11906)
(11659)
(11472)
(11184)
(10599)
(10537)
(10511)
(10466)
(8950)
(8911)
(8702)
(8344)
(8161)
(8141)
(8003)
(8000)
(7376)
(7138)
学科
(55173)
经济(55073)
管理(45613)
(39090)
(32812)
企业(32812)
中国(19405)
(18999)
方法(18714)
(18060)
(17310)
业经(15927)
数学(15455)
数学方法(15205)
地方(14217)
农业(12765)
(12479)
(11070)
(10225)
银行(10191)
(9809)
(9531)
金融(9528)
环境(9467)
(9358)
(9324)
贸易(9309)
体制(9266)
(9197)
财务(9178)
机构
大学(202633)
学院(201679)
(79826)
经济(77877)
研究(75749)
管理(72668)
理学(61099)
理学院(60300)
管理学(59175)
管理学院(58801)
中国(57686)
科学(45658)
(44826)
(41463)
(39192)
(37302)
研究所(34934)
(34218)
中心(34063)
财经(30420)
业大(30197)
农业(28926)
北京(28229)
(28000)
(27413)
(27074)
(26727)
师范(26718)
(26529)
经济学(24564)
基金
项目(133482)
科学(104745)
研究(97569)
基金(95741)
(84856)
国家(84123)
科学基金(71084)
社会(62266)
社会科(58769)
社会科学(58754)
(52940)
基金项目(49669)
(45480)
自然(45117)
教育(44900)
自然科(44034)
自然科学(44017)
自然科学基金(43229)
编号(38904)
资助(38605)
成果(33220)
重点(31049)
课题(29258)
(29255)
(29170)
(29111)
(28094)
创新(26283)
国家社会(25977)
科研(25251)
期刊
(96676)
经济(96676)
研究(65648)
中国(55475)
(36581)
学报(34961)
(34143)
科学(32341)
管理(30486)
教育(26985)
大学(26810)
学学(25025)
农业(24557)
(20091)
金融(20091)
技术(17720)
业经(15797)
财经(15584)
经济研究(14766)
(13520)
(12894)
问题(12505)
(11142)
图书(10148)
科技(9790)
(9358)
会计(9324)
业大(9263)
现代(9140)
理论(8798)
共检索到332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化解和理顺现行高职院校运行中的矛盾与冲突。本文结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示范建设以来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建立高职院校运行新体制的指导思想与操作办法,并对完善运行体制的政策保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志良  
“三结合”模式,是计划生育管理改革在经历了长时间艰难探索后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文详细阐迷了“三结合”成功地、灵活地将专家学者提出的“利益导向”、“综合服务”、“生育观念转变”等改革的理论构想,同计划生育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计划生育之路的实践过程,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对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管理改革大有启迪。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魁孚  
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道路杨魁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5年中,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总结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验,把计划生育工作由注重靠行政手段和突击活动转变到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霍凤兰  
吉林省松原市,是1992—07—01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两年来,松原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及省计生委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着致富奔小康这一农村中心工作,把少生快富文明贯穿于农村致富奔小康过程的始终,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了计划生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融为一体,齐抓共管,同步实施,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从1992年的全省第9名、1993年全省第7名上升到1994年全省第5名,实现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跳跃升位的目标,大大促进了农村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 提高认识,摆上位置,使“三结合”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 松原市的“三结合”工作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1992年建市之初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排在全省末位。对此,市委、市政府深感问题严重,压力很大。一致认为必须把计划生育工作当成松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长洪  
本文从生育动机、生育需求角度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我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原因。文中指出,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及某些生育需求的可替代性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因,用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手段对生育需求进行综合调节是“三结合”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三结合”是主动利用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机遇,利用管理介入手段使孩子成本效益原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从而削弱对多孩和男孩偏好的需求,达到促使人们计划生育的目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礼  
文章以1994年“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推广计划生育“三结合”的经验为例,提出贫困地区持续开展“三结合”工作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长洪,陶勃  
本文介绍了广西、吉林和浙江农村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中生产、生活、生育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和服务效果,以及"三结合"服务未来需求变化趋势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经济类型地区计划生育"三结合"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差异和特征;提出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开展计划生育"三生"服务值得注意的事项,以及提高"三结合"服务针对性、增强服务效果的分类指导思路、途径与办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忠观  
本文研究了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的理论依据。认为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的理论依据包括3个内容即“两种生产”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导向理论,家庭经济状况决定生育水平的理论。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就是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由领导机关总结基层经验,加以肯定和推广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傅立洁,高义宏,戴民辉  
江苏省是一个人口大省,1993年全省共有人口6967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3.97‰和7.36‰,计划生育率达90%。 为保证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中央、地方的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从江苏看主要有: 1.经费投入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中指出:“八五”期间,各级财政用于计划生育的事业费支出要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平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计划生育工作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大问题。近几年来,山东莒县计生协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计生协会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在生产、生育、生活三方面的需求,积极创办经济项目,通过经济项目这个载体,将生产、生育、生活三者融为一体,把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农民发家致富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运用利益导向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创办了生产、生育、生活“三结合”的经济项目,将生产、生育、生活服务落实到育龄群众当中,群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文庄  苏杨  包凤云  杨蕊  
授利、造福、方便于民的普惠性惠民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但惠民政策的政策过程不尽完善,以致若干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利于基本国策执行的导向。这其中尤以计划生育政策受到的影响最突出。文章列举若干惠民政策,总结其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从政策过程理论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制度成因:未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以致"国家义务部门化",基本国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在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参与力度不够。在借鉴国内外惠民政策协调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国策上位、区别优惠"为特征的基本国策协调机制,从惠民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各个方面强化基本国策主要执行部门的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