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1)
2023(6260)
2022(5169)
2021(4393)
2020(3477)
2019(7870)
2018(7526)
2017(14202)
2016(7301)
2015(8045)
2014(7968)
2013(8119)
2012(7956)
2011(7529)
2010(7764)
2009(7269)
2008(6735)
2007(6253)
2006(5782)
2005(5392)
作者
(22687)
(19330)
(19271)
(18543)
(12345)
(9119)
(8492)
(7420)
(7274)
(6850)
(6764)
(6326)
(6289)
(6184)
(5980)
(5901)
(5719)
(5648)
(5376)
(5238)
(4995)
(4579)
(4566)
(4436)
(4421)
(4352)
(4053)
(3956)
(3773)
(3695)
学科
(63046)
经济(63010)
管理(20307)
地方(19319)
方法(18497)
(17431)
数学(16614)
数学方法(16545)
地方经济(13814)
(12709)
企业(12709)
中国(12187)
业经(10568)
(10257)
(9472)
环境(8279)
农业(7611)
(7231)
(7228)
贸易(7221)
经济学(7047)
(6853)
产业(6765)
(6730)
金融(6728)
(6599)
(6474)
(5973)
(5782)
(5452)
机构
学院(120405)
大学(119522)
(67300)
经济(66360)
研究(46157)
管理(43677)
理学(37740)
理学院(37260)
管理学(36780)
管理学院(36537)
中国(33642)
(26771)
科学(25402)
(23978)
经济学(23475)
(23083)
财经(21738)
经济学院(20982)
研究所(20893)
(19651)
中心(19520)
(17509)
(16450)
(16238)
财经大学(16026)
(15201)
北京(15148)
师范(15101)
科学院(14842)
业大(14395)
基金
项目(78298)
科学(62826)
基金(58706)
研究(57184)
(51046)
国家(50686)
科学基金(43528)
社会(41173)
社会科(39294)
社会科学(39288)
基金项目(30796)
(29382)
自然(25333)
自然科(24786)
自然科学(24781)
教育(24518)
自然科学基金(24330)
(24199)
资助(23593)
编号(20718)
(19429)
国家社会(18640)
重点(17933)
(17526)
发展(16459)
(16434)
经济(16307)
(16226)
成果(16146)
(15808)
期刊
(80424)
经济(80424)
研究(41532)
中国(21340)
(19166)
管理(17865)
科学(16211)
学报(16098)
(15207)
经济研究(14827)
大学(12615)
学学(12330)
财经(12261)
(10920)
(10899)
金融(10899)
问题(10619)
业经(10434)
技术(10376)
农业(10206)
技术经济(8366)
(8011)
统计(7617)
世界(7357)
国际(6952)
经济问题(6710)
(6685)
教育(6654)
商业(6464)
经济管理(6135)
共检索到186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迅  童华建  
集聚效应的存在与否和大小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组描述性指标反映了东西部区域集聚效应的相对大小,同时使用Carlino模型、Segal扩展模型对东西部城域集聚效应大小进行了测度,计量结果表明不管是整个区域还是单个城市,西部集聚效应均小于东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对西部开发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曹文炼  李海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雪敏  董乃斌  
本文借鉴FDI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成果,构造了基于1997—2013年西部1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内生增长联立方程组,并引入相关循环累积效应度量指标进行研究。经验研究了FDI和西部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作用机制;发现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在西部发展中显著存在,但涓流效应正逐渐显现;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显著影响外商投资热情;政策红利在西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资本要素对西部经济增长作用重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远蔚  
我国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后进民族地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约2000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分布地域约占民族地区的一半,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尽快使这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困,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效应及其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基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构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模型;进而以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例,经验分析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江利  田丽  
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本文采用双固定SDM模型,选取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流通产业面板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具有差异性,即多元化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专业化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促进方式上,多元化集聚主要通过协同本地区的其他产业,并且以空间溢出效应为传播导向,进而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专业化集聚则是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技术等,形成具有专业化的集聚水平,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增长。因地制宜的发展流通产业、提高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永祥  
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必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建立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我国原有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形成的,其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帆  杜云晗  
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不断加大。基于西部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分析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系统中,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且两者分别直接及通过对方间接正向作用于经济增长,即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共轭效应。总体来说,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的相互影响程度、协调一致程度对经济增长都存在影响,相对而言两者协调一致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更为关键。为更好地发挥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城市应结合自身产业特征和产业升级需要统筹引才聚才和科技创新思路,注重两者的协同发展,保障及放大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栋生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政策评价和前景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星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军  王艳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西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应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作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的模式,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进而形成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以环,陈洁,罗丹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来看,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文章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工业化再城市化的老路,只能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应注意到西部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将遇到诸多困难,除其他地区共有的困难外,西部地区的资金缺口、薄弱的产业基础、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人力资本的匮乏、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制约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有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