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
- 2023(422)
- 2022(304)
- 2021(245)
- 2020(184)
- 2019(434)
- 2018(394)
- 2017(810)
- 2016(548)
- 2015(672)
- 2014(698)
- 2013(592)
- 2012(506)
- 2011(457)
- 2010(543)
- 2009(476)
- 2008(389)
- 2007(405)
- 2006(339)
- 2005(336)
- 学科
- 中国(2993)
- 济(1680)
- 经济(1678)
- 劳(1308)
- 劳动(1308)
- 业(1191)
- 农(955)
- 农业(897)
- 人口(744)
- 动力(742)
- 劳动力(740)
- 方法(725)
- 数学(697)
- 数学方法(693)
- 农业人口(674)
- 农业劳动(674)
- 管理(627)
- 动(578)
- 产业(402)
- 业经(385)
- 劳动就业(357)
- 失业(357)
- 就业(357)
- 地方(332)
- 财(312)
- 企(270)
- 企业(270)
- 信息(249)
- 贸(246)
- 贸易(245)
- 机构
- 学院(7113)
- 大学(6804)
- 济(3404)
- 经济(3349)
- 研究(2566)
- 管理(2324)
- 理学(2032)
- 理学院(2010)
- 管理学(1974)
- 管理学院(1961)
- 中国(1627)
- 京(1576)
- 财(1474)
- 科学(1371)
- 所(1314)
- 经济学(1309)
- 经济学院(1202)
- 财经(1190)
- 研究所(1187)
- 范(1163)
- 师范(1159)
- 经(1110)
- 中心(1101)
- 江(1091)
- 北京(1050)
- 社会(956)
- 院(899)
- 师范大学(891)
- 技术(877)
- 职业(871)
共检索到11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期间指导我国就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组织就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了系统、深入解读,并收集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形成资料汇编。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解读权威,对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理解规划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0日下午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2012年2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以就业为主题进行的集体学习,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关注特别邀请莫荣谈一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这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信长星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就业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就业目标,即"就业更加充分";将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即"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强调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永生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7年,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由0.6527增加到0.7649。尽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稳步提升,但从分项指数看,充分就业总体实现较好,就业质量仍相对偏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报酬水平;完善创业服务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充分就业 测度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道红 黄本蓉
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新出台的有关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文件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方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本文重点介绍了2015年南京市鼓楼区的就业创业工作概况,从就业岗位开发,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提升、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统筹推进困难群体就业以及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就业 创业 职业培训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思锋 吕兆丰 周明珠
针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在简要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原因后,着重从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就业市场和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冲破制度和体制上的束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就业环境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其中包括制定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法规,明确各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以及创建全国人事档案存放和调转网络,取消《报到证》,废“除三方协议”,修订就业率的统计和公布方式及正确使用就业率,应控制人口但不应控制人才等方面。
关键词:
促进 高校 毕业生 充分 就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存在。今年就业局势表现为:调查失业率指标波动,但新增就业、就业市场运行、重点群体就业相对稳定。就业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带来的新的重大挑战,青年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持续承压,农民工外出务工半径缩短,灵活就业人员不稳定性增加、收入保障不足,等等。建议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就业优先意识,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宏观政策支持,稳定社会预期;提升政策精准度,加强政策可及性和有效性;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就业;完善市场和服务体系,健全失业风险应对机制。
关键词:
稳就业保就业 就业形势 就业政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涛
当前,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冲击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变化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人职供求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充分。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逻辑包括提升人力资本、获得社会资本、促进人职匹配。据此,文章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从国家助推、高校助力、学生自为三个方面齐发力。具体来说:国家层面优化就业环境,鼓励支持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开拓新职业空间;高校层面调整就业模式,统筹"人·环境·资源·职业"产生多维聚合效应促就业;学生个体则通过完善就业素养,理性决策达成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军 葛晨
受经济社会预期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年群体就业面临困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 2014—2020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数字素养对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素养的提升会显著促进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就业意愿和就业概率,降低工作知识门槛,拓展就业范围,提高工作方式灵活性,提升工作薪酬,进而增强工作满意度;第二,社会网络、代际依赖、认知能力和创业偏好在数字素养影响青年就业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社会网络越发达、认知能力越强、创业偏好越大,数字素养的提升对青年就业的影响也越积极,此外,数字素养还可通过缓解父代与子代之间的代际依赖促进青年就业;第三,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随年龄降低、学历上升而增大,且这一影响在女性青年和城镇青年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于防范化解青年的规模性失业风险,提升青年就业配置效率,促进青年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燕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论述,是对就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巨大推动作用,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收入分配、就业结构、劳动条件、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制定相应政策,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十八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坤荣 周铃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我国现代化新征程上就业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仍为短板、就业形态和就业观念日益多元。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仍面临就业数量上周期性冲击与结构性矛盾叠加、就业结构上劳动力市场分割制约结构优化、就业质量上劳动关系快速变革加大劳动保障难度等挑战。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就业量质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就业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匹配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完善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与就业服务保障制度,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统计监测评估机制,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就业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向目标与政策优化
“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建构——基于18个省份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的分析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时代意蕴与推进路径
积极应对环境形势变化 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热点演变及高质量路径——基于31省份规划文本解读
摹画未来 指引方向 明确任务 促进发展——《“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读
在“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努力实现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规划设想
统筹兼顾 主动作为 努力实现财政高质量发展